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李煜瀛:拨云见日的开拓者

“希望故宫将不仅为中国历史上所遗留下的一个死的故宫,必为世界上几千万年一个活的故宫。”

李煜瀛 (1881—1973) ,字石曾。河北高阳县人,生于北京。父亲李鸿藻 (1820—1897) ,清咸丰二年 (1852) 进士,曾为同治帝师。官至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是显赫一时的晚清重臣。受洋务运动影响,力主向西方学习。李煜瀛说:

吾父为清末重臣,乃其时史地及一切一切之环境使然,与其子革命党之我,并非真正矛盾,并且吾父为我新思想之启发者,有两大要点:

(一)家庭教育中,父之言行“反官僚”时常不知不觉的流露,或无意识、潜意识的表现出来。父亲为人忠厚温和,惟对作官者之钻营,深恶痛绝,谓为“钻狗洞”等等,在我不知不觉中受了这种影响,已种下不做官的根苗。

(二)家塾教育中,为我们兄弟请以新学著名的齐禊亭先生为师,以导我到革命思想与世界思想的途径。 1

李煜瀛像

李煜瀛的父亲“思想虽新,但作梦也想不到他的儿子竟会做起‘革命党’来的” 2

李煜瀛6岁启蒙读书,8岁起先后从族叔葆宸禀生、张傅霖孝廉 (河间人) 、华金寿太史 (甲午翰林,字竹轩,天津人,李鸿藻门人) 等读四书五经,14岁又从齐禊亭读书。李煜瀛曾说:“父亲助我为新世纪革命之人,当然是无意的,或潜意识的;禊师则可谓半意识的开始,全意识的究竟。” 3 齐禊亭,名令辰,河北高阳人,清末壬辰科 (1892) 进士,曾为易州书院山长。齐氏思想开明,学贯中西,赞成变法,对李煜瀛进行的是新式教育,所传授的知识“经史之外,兼及舆地及国际形势”,“塾中悬地图,齐夫子行走指讲,一如今之课堂”。李煜瀛因此“早明世界大势,及中国积极 (弱) 不振的危险”。 4 李煜瀛说:

禊师尤高诵礼运篇与称赞游侠及王荆公不畏不拘之名言,诸如此类,与造成我之革命言行,均有重大之影响。……塾中禊师读报载“孙逸仙革命”,不惟不反对而且称许。……父师均科举出身,均不鼓励我作八股与试帖诗。 5

尤要者清末守旧之风浓厚,在庚子不久之前,父竟开明以至聘维新之齐禊亭先生为吾兄弟侄辈等之师,废止馆阁体之教育,从事于温故知新之学,小学、地理、天算以及诸多西学与周游世界研习,鼓励一新之精神,孙逸仙与吴稚晖鼎鼎大名得闻于禊师,环境一奇迹也。 6

由甲午至庚子这几年来是我受半家塾半书院半学校教育之时,是我学术思想行动——尤其是世界之行——奠基的重要时代。 7

齐禊亭对李煜瀛的思想启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此,李煜瀛从幼年起就憎恶封建专制统治,厌恶清廷的服制 8 ,厌恶清廷的官职,“幼以荫荐为户部郎中、道尹、盐运使衔等,张南皮 (之洞) 拟授以新学进士,袁项城 (世凯) 欲官以显职,皆不一顾” 9 。并得与齐禊亭的儿子齐竺山、齐如山、齐寿山来往密切,这三人“皆维新最早” 10

父、师的言行对李煜瀛以后无政府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iFVwEytkARKTQeSu9vvOKI7FVo4CQwi7HlNKZ3DTVo94hUHQ1kxTtsR8439xqme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