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密切观察胸闷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出现异常或胸闷加剧,汗出肢冷时,立即汇报医师。
2.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3.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烟尘等刺激性气味,禁止吸烟。
4.避免不良情绪刺激,指导其调整心态、放松精神、消除顾虑。
5.遵医嘱正确用药:有心悸、胸闷、易汗等症状,遵医嘱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观察疗效。
1.因剧烈活动而感胸闷,休息后随即缓解者一般不属病态,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开窗通风或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调节情绪,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2.心系病变所致胸闷常与体力活动、情绪变化等密切相关,多伴随胸痛、气短、心悸、喘憋,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等。
护理: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立即汇报医师,做好抢救准备;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遵医嘱正确用药;准确记录出入量;予以心理疏导,避免不良情绪刺激;注意季节变化,秋冬季节,由于寒冷对机体的刺激,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可使肢体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脏工作负荷增大,耗氧量增多,此时,心肌就会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发生,甚至导致心肌梗死而猝死;应同时关注心电图、心肺功能及临床检验等检查。
3.多种肺系疾病均可有胸闷表现,其常见病种多由外感风寒或热邪所致胸部紧闷,呼吸困难,喉间哮鸣有声,咳嗽咳痰,气短而喘,动辄尤甚;或有长期粉尘接触史,可出现胸闷、咳嗽、气喘等症状。
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吸氧;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消耗;与患者有效沟通,帮助其保持情绪稳定,消除紧张、焦虑等;教会患者进行缓慢的腹式呼吸;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下床适量活动,以增加肺活量,可每天坚持30分钟的呼吸锻炼和深呼吸运动,这样,既可促进支气管的通气功能,又可增强肺泡的弹性和血液供给;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营养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预防感冒,如反复感冒,可定期注射核酪或丙种球蛋白;注意卫生,戒烟,避免停留在尘埃多的地方,并避免接触对气管和支气管有刺激作用的烟气、毒气等;遵医嘱予以雾化吸入等治疗。
4.焦虑症所引起的胸闷一般伴有内心体验,如惶惶不可终日,烦躁不安;自主神经系统变化,如胸闷、心率加快、心悸、胃肠蠕动下降、食欲下降等;运动系统表现,如无力、手脚发软、细微震颤、发抖,多余动作出现如眨眼、咬牙等。重点是心理治疗,解除精神紧张的原因(即改变认识),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使患者解除顾虑,放弃不合理的要求,端正对疾病的认识。必要时遵医嘱用药,做好用药护理。
5.其他疾病见胸闷者,如药物或食物过敏等,多伴有恶心、腹痛、腹泻、哮喘、发热,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应遵医嘱予以对症处理。
1.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起居有规律,劳逸适度,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避免劳累、饱餐、情绪激动、寒冷、便秘、感染等诱发因素。
3.起居有常,发作时休息,缓解期适当锻炼,如快步走;练习太极拳、八段锦、六字诀等,以不感疲劳为度。
4.做好预防,预防感冒和及时防治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注意卫生,合理营养,戒烟,避免停留在尘埃多的地方,并避免接触对气管和支气管有刺激作用的烟气、毒气等。
1.遵医嘱给药,注意用药后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
2.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但应根据具体方剂注意煎煮方法和饮食禁忌。辛温发散麻黄汤用法:四味药加水500mL,煎至300mL去滓,每日3次,饭后服用,表虚自汗、外感风热及体虚外感者均忌用海菜、猪肉、菘菜。蠲饮涤痰,活血祛瘀枳实薤白桂枝汤用法:诸药共煎加水600mL,煎至300mL去滓,每日3次,饭后服用,忌食犬肉、猪肉。
一般饮食原则,给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如新鲜水果蔬菜、洋葱、木耳、芹菜、海藻、玉米等。忌生冷、油腻之品,少量多餐,不宜过饱,禁烟酒。常用的食疗药膳方有以下几种。
1.风寒束肺证 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饮水。紫苏粥:紫苏叶10g,水煎滤汁去渣,加粳米50g及水适量,煮粥温热食用。蜂蜜萝卜:蜂蜜30g、白萝卜1个、干姜3g、麻黄3g,在碗内蒸熟,去干姜、麻黄,食蜂蜜萝卜。
2.邪热壅肺证 饮食以消化、清淡为主,多食蔬菜和水果,忌辛辣、油腻、荤腥、烟、酒等刺激之品,鼓励患者多饮水。可用金银花、芦根等煎水代茶饮。
3.痰湿蕴肺证 宜进食清肺化痰、理气止咳的食物,如雪梨银耳百合汤等。
4.心血瘀阻证 宜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品,如甲鱼、鸭肉、海参、木耳、香菇、山药、荸荠、甘蔗、百合、莲子、藕汁等。食疗方:山药粥、百合莲子羹等。
5.肝气郁滞证 饮食宜清淡,平时可食用金橘饼,或以橘皮、佛手泡茶,以和胃止郁。胸胁胀痛,可食用桃仁、木耳、韭菜、花生等活血之品,忌辛辣食品。
1.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刺激。
2.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针对性给予心理支持。
3.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转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