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察咳嗽的时间、节律、性质、声音及加重因素。
2.观察并记录痰液的色、质、量、味及咳痰情况等,正确留取痰标本并及时送检,以清晨漱口后咳出的第一口痰为宜。
3.观察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若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咳痰腥臭、咯血和脓血相间,或出现胸闷、喘憋、胸肋隐痛、头晕头痛、尿量减少,或出现体温骤降、四肢不温、心悸、汗出、嗜睡等情况,应立即汇报医生,配合抢救。
1.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可先漱口或饮少量水湿润咽喉,先深吸一口气,屏气1~2秒,再用力咳嗽,将深部的痰咳出。由于病情、年龄条件不一,对咳痰的耐受力有差异,因此,给患者及家属做好排痰前的解释工作,包括目的、方法、无效咳痰的后果。
2.痰黏难咳时,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定时翻身;或用空心掌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轻叩患者背部;或遵医嘱用金银花、桔梗、远志各30g煎剂,行超声雾化吸入,每次10~15分钟,或予竹沥水口服,以清热化痰;亦可遵医嘱指压肺俞、脾俞、太渊、尺泽、曲池、丰隆等穴,以宣肺化痰。严重咳痰不畅,有窒息危险时,予以吸痰或气管切开。
3.病重痰多者,宜侧卧,定时更换体位。年老体弱,排痰无力者,若痰液已在咽部,可用吸引器吸出。
4.痰多、呼吸有浊气者,加强口腔护理,可用温水或20%一枝黄花液或银花甘草液漱口,每日3~4次。
5.长期卧床,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和长期建立人工气道者可进行胸部叩击,叩击时注意以下几点:①伴有咳血、心血管状况不佳、未经引流的气胸、肋骨骨折及病理性骨折者禁止叩击。②手法正确,用力适中,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为宜,发出空而深的拍击音则表示手法正确。③部位正确,叩击时应在肺野进行,避开乳房和心脏,勿在骨突处(如胸骨、肩胛骨、脊柱等)进行,宜从肺下叶开始。④每次以15~20分钟为宜。⑤叩击时防止皮肤发红或破损,可用单层薄布保护,同时避开纽扣或拉链。
6.体位引流:指导患者取合适的体位,使病变部位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间歇做深呼吸后用力将痰咳出,同时轻拍两侧背部。体位引流主要适应于支气管-肺疾病有大量痰液者。引流应在饭前进行,每日1~3次,每次约15分钟。引流后清洁口腔分泌物。如引流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心悸、出冷汗等症状应及时停止,予半卧位吸氧。
7.风寒袭肺咳嗽剧烈、痰白清稀者,可取列缺、肺俞、天突等穴应用闪罐,以宣肺散寒止咳。
8.痰湿蕴肺者,可取中脘、丰隆、肺俞穴,用闪火法拔罐,以健脾利湿。
1.保持病室洁净、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温湿度适宜(温度18~22℃,湿度50%~60%),根据病情辨证调节。避免烟尘、花粉、异味刺激,禁止吸烟。
2.顺应四时,根据病情变化适当增减衣物,忌直接吹风,防复感。盗汗者及时擦干汗液,更换湿衣被。及时清理痰液,每天消毒痰杯。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受外邪诱发和加重病情。
3.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适当进行散步、呼吸操、太极拳等锻炼。燥咳剧烈时,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舌尖抵上颚,或少量饮水润喉,以减轻咳嗽。
1.内服汤剂,每剂药分2~3次服用,服药时间依据药物的性能、功效、病情遵医嘱选择;采用温服法,特殊治疗需要遵医嘱;服药剂量每次宜200mL,心力衰竭及限制入量的患者每次宜服100mL,老年人、儿童应遵医嘱服用。
2.内服中药,用温开水送服,散剂用水或汤药冲服;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提醒医生关注;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对婴幼儿、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尤应注意,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服用胶囊不能锉碎或咬破;合剂、混悬液、糖浆、口服液等剂型的药物不能稀释,应摇匀后直接服用。
3.静脉用药,用药前认真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调配要求、给药速度予以配制及给药;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现配现用,严禁混合配伍;中西注射剂联用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前后须有间隔液;除有特殊说明,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静脉通路;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对老年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尤应加强巡视和监测,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药、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4.风寒袭肺者,汤药不宜久煎,宜温服,服药后略加衣被,使微微汗出,热退后更衣,忌汗出当风。
5.风热犯肺者,汤药宜温服。药后观察汗出和体温情况,以微汗、热退、脉静、身凉为佳。
6.风燥伤肺者,桑杏汤宜偏凉服,杏苏散宜偏温服,服后卧床休息片刻。
7.痰热郁肺者,汤药宜偏凉服。可用鲜芦根、竹茹煎水代茶,以清热化痰。
8.肺阴亏耗者,汤药宜少量多次频服。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为原则。忌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粗糙之品,戒烟酒。多食新鲜果蔬。鼓励患者多饮水。
1.风寒袭肺者,饮食宜温热,如葱白、生姜、紫苏叶,也可服杏仁粥以止咳。忌滋腻、收涩之品,如雪梨膏、川贝露、醋等,以免邪不外达,加重咳嗽。恶寒发热显著时,可用生姜、红糖、红枣加水适量煎服,盖被取微汗。
2.风热犯肺者,宜食清热化痰止咳之品,如白萝卜、梨、枇杷、甘蔗、荸荠等,忌烟酒。干咳作呛,痰少质黏难咳者可用生梨1只,去皮心,加川贝母10g,冰糖适量蒸服,以润肺化痰;或用雪梨膏1匙,川贝母1.5g,开水调服以润肺止咳;或用金银花、枇杷叶适量,泡水代茶饮,以清热润肺化痰。
3.风燥伤肺者,宜食清淡素食,如黄瓜、番茄、油菜等多汁蔬菜,宜多饮清凉饮料,如甘蔗汁、酸梅汤、五汁蜜饮等,以润燥止咳。五汁蜜饮制法:白萝卜汁、鸭梨汁、生姜汁、炼乳、蜂蜜调匀即可,多次温服。
4.痰湿蕴肺者,饮食有节,宜清淡、易消化,配以健脾化湿之品,如赤小豆、薏苡仁、白扁豆、山药等。忌助湿生痰之品,如糯米、甜食、肥腻、辛辣、过咸等。可常以莱菔汁、陈皮水代茶饮,以理气化痰。
5.痰热郁肺者,宜食清热化痰之品,如丝瓜、冬瓜、竹沥水、枇杷叶粥、海带汤等。多饮新鲜果汁,如梨汁、苹果汁、荸荠汁等。
6.肝火犯肺者,宜食温凉半流质饮食,如绿豆汁、绿豆百合粥、鲜藕汁、雪梨等,以清热生津止咳。亦可食芹菜、柑橘、麦冬炖梨饮等疏肝泻火。
7.肺阴亏耗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滋阴润肺止咳,如银耳、百合、甲鱼、雪梨汁、枇杷汁、甘蔗汁等,也可用麦冬煎水代茶饮。忌燥热之品,如葱、蒜、羊肉。阴虚盗汗者可食百合莲子粥、天冬粥以滋阴。恢复期,宜加强营养,可食鸡汤、猪肉、牛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