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苗药制剂中单一药味中的化学成分或成分群与适宜试剂发生化学反应,根据所产生的颜色变化或生成沉淀等现象,来判断该制剂的真实性。显色反应通常利用组方药味中化学成分与适宜试剂生成有色物质的特征颜色反应作为该制剂的鉴别依据之一。常用的显色反应:黄酮类成分的盐酸-镁粉反应;蒽醌类成分遇碱性试剂的呈色反应;酚类成分的三氯化铁反应;香豆素和内酯类成分的异羟肟酸铁反应;皂苷类成分的Liebermann-Burchard反应;氨基酸的茚三酮反应;糖类物质的Molish反应等。沉淀反应则是利用药味中化学成分与适宜试剂生成沉淀物作为该制剂的鉴别依据之一,如生物碱与碘化铋钾的沉淀反应;鞣质加明胶的沉淀反应等。
理化鉴别时,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应根据苗药制剂剂型及其中化学成分的性质,采用合适的溶剂,将待鉴别的成分提取出来。如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等固体制剂,用酸性乙醇溶液回流提取,滤液一般可供检识酚类、有机酸、生物碱等成分;用水在室温下浸泡过夜,滤液可供检识氨基酸、蛋白质等成分;用60℃热水浸泡,滤液可供检识单糖、多糖、鞣质及皂苷等成分;用乙醚等有机溶剂提取,滤液可供检识醌、内酯、苷元等成分;药渣挥去乙醚,再用甲醇回流提取,滤液可供检识各种苷类成分;如果待鉴别的成分具有挥发性,可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制备供试品溶液。液体制剂如注射剂、糖浆剂、合剂、酒剂、酊剂等,可以直接取样分析,有的则需要通过萃取法、沉淀法、柱色谱法等纯化方法处理后制成供试品溶液进行鉴别。总之,要最大限度地把待鉴别成分提取出来,并尽可能地排除其他干扰成分以得到正确的判断。
当苗药制剂中存在具有升华性质的化学成分时,可采用微量升华法,先加热使升华物与制剂复杂的本底分离,然后与合适的试液发生显色等化学反应从而加以鉴别。若制剂中有两种以上的药味都含有可升华成分,且升华的温度不同时,则可以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分段收集升华物分别鉴别。由于升华物组成简单,纯度较高,使得微量升华试验具有很好的专属性。
【例3-16】 欣力康颗粒的鉴别
组成:由半枝莲、龙葵、蛇莓、轮环藤根等十味药制成。
鉴别:取本品2袋内容物,加80%乙醇50mL超声使溶解,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5%盐酸5mL使溶解,滤过,滤液分置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碘化铋钾试液、碘化汞钾试液及硅钨酸试液各1~2滴,均产生沉淀。
【例3-17】 复方仙灵风湿酒的鉴别
组成:由乌梢蛇、菜花蛇、淫羊藿、黑骨藤和铁筷子制成。
鉴别:取本品5mL,蒸干,残渣加氯仿1mL使溶解,加醋酐-硫酸(3∶2)混合溶液数滴,显黄色,然后变成浅紫红色。
【例3-18】 宜肝乐颗粒的鉴别
组成:由鸡屎藤、虎杖、马鞭草、六月雪等9味药制成。
鉴别:取本品5g,加乙醇20mL,置60℃水浴中温浸2小时,滤过,取滤液5mL,蒸干,残渣加水5mL,充分搅拌,取上清液,加氯仿10mL振摇提取,分取氯仿液,蒸干,残渣加氢氧化钠试液2滴,显樱红色;加稀硫酸后颜色消失。另取氯仿提取后的水液2mL,加三氯化铁试液2滴,显污绿色。
【例3-19】 花栀清肝颗粒的鉴别
组成:由小花清风藤、栀子制成。
鉴别:取本品5g,加0.5%盐酸乙醇溶液20mL,搅拌,滤过,滤液用5%氢氧化铵试液调节至中性,蒸干,残渣加5%硫酸溶液4mL使溶解,滤过,滤液置2支试管中。一支加硅钨酸试液1~2滴,即生成灰白色或浅黄色沉淀;另一支加入碘化铋钾试液1~2滴,即生成棕红色沉淀。
【例3-20】 日舒安洗液的鉴别
组成:由苦参、马鞭草、蒲公英、蛇床子等8味药制成。
鉴别:取本品2mL,加氯化钡试液3~4滴,即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盐酸。
用于鉴别的化学反应一般多在试管中或滤纸上进行,利用化学反应伴随的现象鉴别苗药简单易行。但是由于化学反应只是某种或某类成分官能团的反应,相对于苗药制剂这种多成分的复杂体系来说,无法对各成分进行逐一鉴别;同时还有一些苗药含有同样的化学成分,因而无法准确说明化学反应鉴别的是哪一药味。为了提高化学反应鉴别苗药制剂的可靠性和专属性,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应慎重使用专属性不强的化学反应,如泡沫生成反应、三氯化铁显色反应等,因为在苗药制剂中蛋白质、酚类成分的存在较为普遍。
(2)在分析前对样品进行必要的前处理,以除去干扰鉴别反应的物质,提高鉴别反应的专属性。前处理中分离、净化方法要与被鉴别成分、干扰成分的性质及鉴别反应的条件要求相适应。
(3)在制定苗药制剂质量标准时,一定要采用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试验,对拟定的方法进行反复验证,防止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反应法逐渐成为了一种辅助鉴别手段,需要与其他鉴别方法相结合来加强对苗药制剂整体的鉴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