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干预策略是实现健康管理项目目标的具体方针和战略。在制订干预策略时,应全面考虑目标人群或个体的需求、执行干预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人群的重视程度、法律政策、社会环境的支持等因素。常用的干预策略包括健康知识传播、行为指导、环境构建、服务提供等方面,具体可包含以下两大类。
能力建设的核心是促使目标人群或个体健康意识、认知、技能的提高,主要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指导来实现。下列4种能力建设的具体策略,可根据目标人群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有机结合与运用。
1.随诊指导 在就诊时,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的个体化、跟踪性、综合性的专业指导,包括信息、技术和行为的指导。
2.信息干预
(1)举办专门的讲座、培训,将目标人群聚集在一起,根据他们的共同需求,为他们传播相关的知识,或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
(2)发放印刷类健康宣传资料,传播健康知识、信息和操作技能,内容图文并茂,多为形象、直观的图文信息,帮助目标人群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与技巧,可以采用便于携带保存的折页、宣传册等形式。印刷类材料可单独发放使用,亦可与讲座培训、随诊指导等形式相结合。
(3)通过电子类材料传递健康信息与技能也是现代越来越普及和易于被人们接受的健康信息干预方式。主要可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网站、微信服务平台、健康管理App、短视频平台、电视节目等途径,提供健康信息与行为指导。
3.社区活动 在目标人群所在社区或工作场所开展活动,如健步走活动、健身操大赛、健康烹调比赛、健康演讲比赛等,以丰富多样的形式,促进目标人群增强健康意识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小组讨论 可将健康管理人员、医务人员、目标人群中取得较好干预效果的个体、其他人一起组成健康管理小组,围绕共同关注的问题,互相交流和分享信息、心得和经验。例如,组建糖尿病病友小组、脑卒中患者康复小组、戒烟小组等。
1.制定政策 在社区或工作场所制定有助于促进目标人群健康行为、规范和约束人们危害健康行为的相关政策。例如,推行全民参与免疫计划、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制度、工作单位设置工间操制度、年度体检制度等。
2.改善环境 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基础,改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并巩固健康行为,使人们采纳健康行为的意愿能够实现。例如,配合社区组织,在居民小区配备健身器材,打造全民健身场所,为居民健身活动提供便利。
3.提供服务 主动为目标人群提供健康服务。例如,为社区居民提供就近的免费义诊,包括免费为老年人测量血压、血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