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健康管理概述

一、健康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健康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并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等全程式的健康服务。我国健康管理历史悠久,最早体现在中医防治疾病的“治未病”重要思想中。距今两千多年的《黄帝内经》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阐述“圣人”在疾病潜伏阶段对其进行早期干预。“未病先防”是现有可考记载中对“治未病”思想的最早概括。“治未病”理论的提出是古人对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最精辟和朴素的概括;中医学“天人合一”“三因制宜”“正气为本”等学术思想也为我国的健康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期,古希腊也提出保健养生法,主张对疾病的预防胜于治疗,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认为健康的人应当拥有完整的身体、充足合理的营养和足够的运动。健康管理涉及临床医学、营养学、运动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古代中国及古希腊的医疗思想与临床实践无不蕴含着健康管理的思想,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并未对其进行梳理及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

健康管理概念的提出最初出现在美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人群不断增多等因素导致美国医疗卫生资源需求过度增长,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传统的以疾病诊治为中心的卫生服务模式应对不了新的挑战。在这种环境下,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卫生健康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在美国,最先应用健康管理的是保险行业。20世纪60年代,美国保险业即提出了健康管理的概念。医疗保险业的管理者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大部分健康人仅用很少的医疗费用,而一小部分人却不合比例地用掉了大部分医疗费用。因而,找到那些可能导致高费用的人,并采取措施来减少他们的医疗费用对保险业来说尤为重要。应用健康管理技术可以早期鉴别出高危人群,从而减少投保人的患病风险及保险赔付费用。健康管理能通过提高个人健康水平,从而提高个人对健康保险的信任度,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增加行业收益,使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双方受益。

1990年,美国政府制订了“健康人民”健康管理计划,该计划项目由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主持,每10年1次,循环反复,旨在逐步提高全体国民的健康水平。“健康人民”正在进行的是第4个10年,即“健康人民2030”。该计划包括两个目标:一是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二是消除健康差距。健康管理在美国兴起后,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积极效仿,引入并实施健康管理,根据国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健康管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模式。如日本制定了《健康增进法》,通过“健康日本21世纪”的全民健康计划落实其具体举措,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日渐健全和完善了社区健康管理。英国实行的自我管理计划模式旨在通过医疗卫生服务专家同服务对象联动,帮助后者获取疾病信息、学会自我管理并参与健康决策,同时加大健康从业者的知识技能训练,为从医疗机构为中心到社区为中心的转变和“医疗机构-社区-个人”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的形成提供重要参考。

21世纪初,我国引入了健康管理理念,并以健康体检形式兴起。我国健康管理产业与学科经过2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产业、学科体系及人才培养上均取得了快速发展。如爱康国宾、美年大健康等专业性健康管理公司大量出现,并推出一系列健康管理相关服务项目;部分医院,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依托自身的体检中心等开展健康管理服务;一些高等院校探索健康管理专业教育,设立健康管理学院,形成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与健康相关的一系列指导性意见或纲领性文件,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加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针对高发地区重点癌症开展早诊早治工作,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基本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逐步将符合条件的癌症、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纳入诊疗常规。加强学生近视、肥胖等常见病防治。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并强调“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中提出,鼓励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为手段,提升全民健康素质,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即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指出,“大力推进老龄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深入开展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并强调工作指标:到202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服务率不低于65%,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不低于75%。

在诸多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之下,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增加,健康管理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成为改善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推动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近年来提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理念,旨在关注全人群的全生命周期,瞄准健康的全过程,有助于全面提升人民的健康水平。健康管理已经成为健康服务发展的新业态和医疗健康服务供给改革关注的重点,健康管理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关键途径。 SLUX4Kw2FOwmdp+rKyTJP5VUDAxIBpQwqKhaB+Wwq4y8AZD6G8vVhFavQIB/oV1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