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健康管理计划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合理、可行且可测量的干预目标是健康管理项目实施和效果评价的根据。干预目标可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健康干预计划的总体目标指执行计划后预期达到的最终理想结果。总体目标通常是宏观的、笼统的、较为远期的,描述健康管理项目的总体努力方向。例如,糖尿病健康管理计划的总体目标为“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1.具体目标的内涵 即对总体目标的具体描述,可以解释和说明总体目标的内涵,也是为了达到已经确定的总体目标而采取的特定分目标,需要包含明确、具体、量化、可测量的指标。具体目标的制订要求可归纳为“SMART”原则,即S:specific,具体的;M:measurable,可测量的;A:achievable,可完成的;R:reliable,可信的;T:time bound,有时间性的。此外,具体目标应该能回答下列5个具体问题。
who——对谁?
what——实现什么变化?
when——在多长时间内实现这种变化?
where——在什么范围内实现这种变化?
How much——变化程度会多大?
2.具体目标的分类制订 通过有效的健康干预,目标人群或个体可能会产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认知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因此,具体目标可分为健康目标、行为目标和教育目标。
(1)健康目标 健康管理项目都有一定的周期,从健康干预计划开始执行到目标人群健康状况的有效改变,所需的时长不同。因此,健康目标的制订需结合健康管理项目所干预的健康问题及项目的周期来确定。例如,某健康管理项目执行3年后,使该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达80%。
(2)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健康管理实施后,目标人群或个体生活方式或行为模式的改变。如戒烟、坚持锻炼、低盐饮食、定期监测血压、遵从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物等。例如,某健康管理项目执行1年后,该社区60%的成年人能够每年测量1次血压。
(3)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指通过健康管理,目标人群或个体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有所提高,有助于他们了解、掌握健康信息,具备健康技能,从而接受和采纳正确的健康行为。例如,某健康管理项目执行两年后,该社区75%的成年人掌握正确的血压测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