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项目计划的制订需要建立在了解目标人群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调查、测量和评估,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与分析,了解目标人群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并通过分类和整理,判断问题的轻重缓急,确定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此外,在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中筛出可以通过健康管理得以改善的问题。最后,结合人群既往开展健康管理干预的措施、效果及现有的健康管理资源,明确目标人群的健康管理干预需求。只有通过全面、准确地干预需求评估,才能让健康管理项目取得最优的效果。
通过健康问题分析可以确定目标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并明确哪些问题需要优先干预。在此过程中,首先需要识别个体或群体存在的健康问题,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健康问题,并评估问题发生的频率、强度、分布情况,以及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等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确定问题的严重性并确定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健康问题分析主要运用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描述主要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发生频率及强度、分布情况等指标,从而了解健康问题受年龄、性别、种族、文化程度、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明确健康干预的重点。
需要关注的健康问题类别和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及危害等信息,可以通过查阅官方资料,包括卫生行政部门的统计信息、医疗卫生机构的数据统计,亦可通过社区诊断资料或专门的调查获得。每一个个体或群体的健康问题可能同时存在多个,因此需要全面收集资料并综合分析,根据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危害性、问题能否通过干预而改善、成本效益分析等,确定一个或一组优先干预的健康问题。
目标人群的健康需求往往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然而有限的资源无法满足所有需求。因此,需要在众多需求中进行分类和排序,找到影响最广泛、最严重且干预最有效的问题,从而确定需优先干预的健康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管理计划设计和干预。确定优先干预的健康问题一般需要遵循下列原则。
1.重要性原则
(1)疾病发病率高,受累人群比例高、分布广。
(2)疾病的致残、致死率高。
(3)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布广。
(4)疾病的结局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关系密切。
2.可干预原则
(1)该健康问题具有明确的危险因素。
(2)与该健康问题相关的危险因素具有明确的评定指标,能够长期测量和定量评价。
(3)通过对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能够有效解决该健康问题。
(4)与该健康问题相关的危险因素具有高可变性,对其进行干预时成本较低、效益较高,且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简便易行,易于被接受。
总之,确定优先干预的健康问题需要满足目标人群的主观需求,且通过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改善健康结局,最大程度减少伤残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