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计划设计的原则

科学、合理的计划设计有助于明确健康管理目标,为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提供依据,也有利于统筹分配健康管理人力资源等多方面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因此,计划设计需遵循某些特定原则,使健康管理方案科学、可行。

1.目标原则 健康干预计划需具有明确的目标,目标必须是切实可行且可以测定的。因此,计划设计需自始至终坚持正确的目标导向,干预活动应围绕目标开展,最终保证目标的实现。

2.整体原则 计划设计需包括计划、实施、评价这3个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才可保证计划本身的完整性。此外,计划设计要与当前的医疗卫生工作大环境相适应,为社会主义健康事业的发展服务。

3.前瞻原则 计划是面向未来的,因此在计划设计时,要尽可能预测、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发生的情况。计划的制订与实施需考虑长远的发展要求,目标制订要合理、适宜,能够切实起到激励效果。在计划设计中,同时要考虑运用新型和现代干预技术进行干预活动的设计。

4.弹性原则 计划并非一成不变。由于在实施干预计划的过程中,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都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在制订计划时要尽量预测可能出现的变化,并事先预定应变的方案,促使计划能够顺利执行。需要注意的是,弹性计划的实施必须建立在评价反馈的基础上,没有修订计划的相应指征时,不可随意变更原计划。

5.实际原则 计划设计需经过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结合人力、物力、财力因地制宜地提出计划要求,还应考虑到社会、经济、习俗、文化等多方面情况,结合人群、地域、时代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健康管理方案。

6.参与原则 强调医务人员、目标人群、其他社区卫生工作者积极参与计划制订的全过程是保证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原则。在计划早期,听取多方人员的建议,制订更符合实际需要和更高参与性的方案。计划需同参与人群息息相关,为人群关注度高且容易被接受的项目,并结合人群喜好,有助于更好地吸引目标群体参与,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7errDj4bVrU5OYqxk96b1WQQEnVu6/5peSJami19F022OQfMNNopBpZlhwtnfrZ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