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特色药物

顾氏外科肛肠特色药物分内服与外用两大类。内服药物主要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补气生肌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肛周脓肿、便秘等肛肠科疾病;外用药物主要有不同疾病性质和发病阶段所使用的油膏、掺药等。

一、内服特色药物

(一)润肠片(批准文号:沪药制字Z05170229)

成分:大黄、蜜麸炒枳实、槟榔、赤芍、制厚朴、木香。

性状:本品为黄棕色至深棕色片;味苦。

功能主治:消积导滞,通里攻下,泻火通便。用于湿热内盛、便秘腹胀、习惯性便秘。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10片,一日2~3次,或遵医嘱。

(二)复方清解片(批准文号:沪药制字Z05170214)

成分:大黄、黄芩、黄柏、蜜麸炒苍术。

性状:本品为黄棕色至深棕色片;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便秘、痈疽疖疔等实火之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10片,每日3次,或遵医嘱。

(三)清热败毒合剂(批准文号:沪药制字Z20210042000)

成分:当归、赤芍、丹参、紫花地丁、金银花、老翘壳、黄芩、黄芪、皂角刺、甘草片。

性状:本品为棕色至棕褐色的液体;味微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补气生肌。治疗溃疡久不收口,丹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0mL,每日3次。

二、外用特色药物

(一)油膏

1.消痔膏(批准文号:沪药制字Z04170720)

成分:煅白螺蛳壳、青果核炭、冰片。

性状:浅黑色软膏。

功能主治:清火、退肿。用于耳疳(急慢性中耳炎)肿痛、流脓和内痔、血栓痔肿痛等。

用法用量:治耳疳用棉花棒蘸药膏塞入耳内。治痔疮可将药膏涂于患处,或涂于纱布上敷贴。

2.青黛膏(批准文号:沪药制字Z05170518)

成分:青黛、石膏、滑石、黄柏。

性状:本品为绿黑或蓝黑色的软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湿止痒。用于疖、痈、湿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焮红痒痛,渗液不多者。

用法用量:涂敷患处,或遵医嘱。

3.金黄膏(批准文号:沪药制字Z04170717)

成分:姜黄、大黄、黄柏、蜜麸炒苍术、制厚朴、陈皮、甘草、生天南星、白芷、天花粉。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软膏。

功能主治:消炎、散肿、解毒、止痛。用于痈疽、发背、疔疖及乳痈、流火、丹毒等。

用法用量:涂于纱布上贴患部。

4.红油膏(批准文号:沪药制字Z04170716)

成分:煅石膏、红粉、广丹。

性状:橙红色软膏。

功能主治:防腐、生肌。用于溃疡与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涂于纱布上,贴患部,或直接敷于创面。1~2日更换1次。

5.冲和膏(批准文号:沪药制字Z05170512)

成分:紫荆皮、独活、赤芍、石菖蒲、白芷。

性状:本品为褐色的软膏。

功能主治:疏经活血,定痛消肿,祛冷软坚。用于治疗疮疡介于阴阳之间的证候。

用法用量:涂敷患处,用量遵医嘱。

(二)掺药

1.九一散

成分:石膏(煅)9份,红粉1份。

性状:淡红色粉末。

功能主治:排脓解毒。用于痈疽溃疡,脓水淋沥,日久成漏。一般用于脓腐较少者。

2.八二散

成分:石膏(煅)8份,红粉2份。

性状:淡红色粉末。

功能主治:排脓解毒。用于痈疽溃疡,脓水淋沥,日久成漏。一般用于脓腐稍多者。

3.金黄散

成分:姜黄、大黄、黄柏、蜜麸炒苍术、制厚朴、陈皮、甘草、生天南星、白芷、天花粉。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粉末。

功能主治:消炎、散肿、解毒、止痛。用于痈疽、发背、疔疖及乳痈、流火、丹毒等。

4.青黛散

成分:青黛、石膏、滑石、黄柏。

性状:本品为绿黑或蓝黑色的粉末。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湿止痒。用于疖、痈、湿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疾患大片潮红丘疹而无渗液者。

用法用量:涂敷患处,或遵医嘱。 X0bSLGII9AwZYhS3yjokRkvpz8+XhsEr17GyyztdWx68zQTqWg4jOLTZowfUJyj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