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我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自幼喜欢读书。近20年来,读书、看病是我的两大乐事。白天看病,夜晚读书,日复一日,乐在其中。看病最爱看的是疑难病,读书最爱读的当然是医药书,而其中又以医案为最。有些医家的医案,如宋代许叔微的医案,明代薛立斋的医案,清代吴鞠通的医案,近代曹颖甫的医案,我会不止一遍地读。近贤章太炎先生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我认为他的这句话很有道理。

博士毕业两年以后的1990年,我成为刘渡舟老师的学术继承人。曾经他是我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我是他的研究生;这时他又是我的师父,我又是他的徒弟。在接下来的4年时间里,我除了参与大学教学以外,主要任务就是师承学习,而学习的主要形式就是跟诊抄方。读研与师承不一样:读研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学位课程与学位课题,追求创新;师承的主要任务是学师父的临床技能及相关学术,重在继承。我体会到3年读博是我的一次专业进阶,而4年师承是我在专业历程上的一次重要转折。师承以后,我的专业兴趣、思想观念和认识方法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这对我后来治学有很大影响。另外,4年师承也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转折。师承以后,我只想能像师父那样,做一名好医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舍此以外,别无长求。

在近4年的师承时间里,我跟着师父看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病例,积累下大量的纸质处方。我把处方装在一个小纸箱里,时不时地拿出来,按病和症、按患者整理一番。整理医案,写跟诊笔记,这也是管理部门对各位继承人的要求。当时我就有一种想法,等到出师以后,有了时间,也有了能力,要编写并出版一本师父的医案。可是很不幸的是,在2000年秋天由大学校园搬家到马甸的过程中,那箱处方,还有几本相关图书,连同几本跟诊笔记,竟然不知去向。我焦急地在新屋里翻腾,返回旧房子去查看,一无所获。为此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悻悻不乐,每每想起都深感痛惜。这丢失的不只是珍贵资料,也破灭了我的一个心愿!

去年初春的一天,书院一位员工给我办公室搬来4箱资料,说是薛院长安排给我送过来的。我正诧异,薛兄跟着走了进来。薛兄说:傅老师,您不是要撰写刘老医案吗?您可以用这些病历啊!原来那满满的4箱资料,是刘老于1986~1991年在薛兄的医院出诊时的全部纸质病历。我明白了。我经常与薛兄聊天,这几年来,在大多数的日子里,我俩都是共进午餐;我俩总是一面用餐,一面交谈。应该是在某一次,我给薛兄讲过弄丢刘老处方、不能整理刘老医案的遗憾。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于是就有了那天薛兄派人送资料上门。

行文至此,我要特别表达我对薛兄深深的敬意和谢忱!

当天下班以后,我没有离开办公室,我花了很长时间翻看那些病历。其中相当一大部分处方是薛兄抄的,那时薛兄一有空便去跟刘老抄方。有一部分处方是宝华大姐的手迹,宝华大姐是刘老的大女儿。还有一些处方是刘老亲笔书写的。我于1986年初开始做刘老的博士研究生,到1990年又开始跟他做继承;我跟刘老学习的时间,与这些处方的时间基本上是同一个时期的。所以虽然时隔30多年,我对病历中那些处方的内容十分熟悉,看起来十分亲切:小柴胡汤、苓桂术甘汤、越鞠丸、平胃散、泻心汤、甘露消毒丹、当归拈痛汤、加减木防己汤……病历上的很多处方都是刘老喜欢用的、常用的药方。这些药方后来也一直是我临床最喜欢用、最常用的药方。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反复思考如何整理并撰写刘老医案。这几年我主要在金方书院做中医教学与传承,我时常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教好,如何让学生学好。很多人都说,学中医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跟师抄方。择一良师,用几年的时间扎扎实实地跟诊抄方,必定有成。可是并非所有人都重视抄方,而大多数人也没有机会跟名师抄方。

曾经有两名外地医生利用我的关系,到北京来跟刘老抄方过一段时间。其中一名医生回乡工作两年后,一次专程来北京看我。我俩一面小酌一面聊,聊了很多。他说他很感谢我:那么多的人想跟刘老抄方,因为有我帮助,他才获得了机会。他说跟刘老抄方以后,他的疗效提升了很多,业务进步很大。他带回去厚厚的两个抄本,在临床遇到难治病例时,常常就从两个抄本上查找办法,刘老的那些方法常常很管用。不过他也说他自己的学识有限,只知道照猫画虎,虽然用起来有效,但是常常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想起来他的那些话,再思考如何整理并撰写刘老医案,我立刻就有了思路。

整理并撰写刘老医案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传播刘老的学术,为了中医传承,要让那些没有机会跟刘老学的人,通过本套丛书就能学刘老的学术。所以我整理编写刘老医案,应该做到这样两点:第一是呈现过程,第二是增加解说。所谓呈现过程,就是把刘老的诊治过程通过文字呈现出来,让读者在读刘老医案时,就好像在刘老的诊室跟诊抄方一样,有亲历其境的感受。所谓增加解说,就是为刘老对每一个病例的诊疗过程进行解说。一个病例,他是如何进行四诊的?他辨证的依据是什么?他拟定的是什么治法,用的是什么药方?他进行药味加减的道理是什么?我曾跟刘老抄方7年,仔细读过他的书,全面总结过他的学术,后来又独立做了30年临床,所以我能够也应该担任讲解。当读者感觉像在刘老诊室跟诊,同时还能听到一个声音在旁边解说,他们的收获应该会更多。

对医案的解说多被称为“按语”。我读过《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医案》《名医类案》与《续名医类案》等,这些医案都没有按语,读起来总感觉缺一点什么。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里有他的一些医案,他自述自按,对读者理解医案大有帮助。柳宝诒的《增评柳选四家医案》,余东扶的《古今医案按》,何廉臣的《全国名医医案类编》等都有按语,而且其按语既有讲解也有评说,给读者很好的引导、指点与启发。

为了突出“解说”的特点,我想用“刘渡舟医案解说”作为书名。不过我更喜欢“笺疏”一词,于是我用“笺疏”替换了“解说”。“笺”字是从李培生教授《柯氏伤寒论翼笺正》借来的,他是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笺也是注解的意思。疏指比“注”更进一步的注解。我对刘老的每一则医案都琢磨再三,来回注解,不厌其详,不厌其细,力求圆通,用这个“疏”字是比较恰当的。

祝谌予先生著有《祝选施今墨医案》,该书是金方书院的推荐必读图书。金方书院在学术上具有一个根基,两条主线。一个根基是华北国医学院学术,两条主线是施今墨、祝谌予学术与刘渡舟学术。医案是医家学术的最好体现。薛兄和我都认为应该让金方书院的学员读祝谌予医案,读刘渡舟医案。祝谌予老师是薛兄的师父,薛兄即将整理编撰祝谌予医案,也将采用《薛选祝谌予医案》的书名。有鉴于此,我遂决定在书名上再增加“傅选”二字,采用《傅选刘渡舟医案笺疏》的书名。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学生宋佳、张林、张强、潘中艺、马浔和秦空,辛苦他们6位花费大量时间将病历文字录为电子文档。

是为序。

杏园菊翁 傅延龄
甲辰夏于金方书院 F1PhW+tEElYP+t8CqNKC7KKYp7awmBaxjcRS/b++ux7ghHHST+CDQHS1P/+7mdv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