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篇:
热那亚的航海家之子
——哥伦布早年与西航执念的萌发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仿佛是带着某种神秘的天启和不可动摇的使命感,降临到这个世界。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谜团和争议的“天选之人”。他并非出身于王公贵胄,也没有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他只是一个来自意大利热那亚的、普通的毛纺织工匠的儿子。然而,正是这个看似平凡的出身,赋予了他一种脚踏实地的坚韧;而那地中海的蓝色波涛,则在他年少的心中,过早地播下了对远方和海洋的无限向往。他的那个后来震惊了整个欧洲的“西航印度”的执念,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幻想,而是在他二十余年的航海生涯和对各种地理知识的狂热钻研中,一点一滴地、顽固地孕育成形的。

哥伦布大约出生在1451年的热那亚。这个曾经与威尼斯并驾齐驱的海上共和国,在十五世纪下半叶,虽然已经开始显露颓势,但其悠久的航海传统和浓厚的商业氛围,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热那亚人。哥伦布的父亲,多梅尼科·哥伦布,是一名羊毛纺织工匠,同时也经营着一家小酒馆。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年少的哥伦布,显然对继承父业毫无兴趣。他的目光,早已被港口那些高耸的桅杆和远航归来的水手们所讲述的、关于异域风情的离奇故事所吸引。

他从何时开始第一次出海,历史已无确切记载。但据他自己后来回忆,他几乎从少年时代起,就在地中海的波涛中讨生活。他到过希腊的希俄斯岛,那里是热那亚重要的商业据点,也是当时欧洲获取来自东方的乳香等珍贵商品的中转站。他可能也曾参与过热那亚与阿拉贡王国之间的海战,在炮火与鲜血中,磨砺出水手的勇气与狡黠。地中海,这片自古以来就连接着不同文明的内海,以其复杂多变的航线、商业竞争的激烈以及海盗出没的风险,成为了哥伦布航海生涯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启蒙课堂”。它教会了他如何观察星辰,如何辨别风向,如何与性格各异的船员打交道,以及,如何在变幻莫测的命运面前,保持一颗坚韧不拔的心。

大约在1476年,一次戏剧性的海难,将哥伦布的命运,带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他所乘坐的一艘热那亚商船,在葡萄牙外海,遭到了法国私掠船的袭击,船只被击沉。哥伦布抱着一块船板,在冰冷的海水中,奋力漂浮了数英里,最终在葡萄牙南部的拉古什海岸,奇迹般地获救生还。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似乎也预示着,他未来的航海生涯,将永远与惊险和奇迹相伴。

此时的葡萄牙,正处在航海家亨利王子所开启的“地理大发现”的黄金时代。首都里斯本,聚集了全欧洲最优秀的航海家、地图绘制师和天文学家。对于一个像哥伦布这样,对海洋充满了渴望的年轻人来说,这里无疑是天堂。他在里斯本定居下来,娶了一位出身于落魄贵族家庭的、名叫费莉帕·佩雷斯特雷洛·埃·莫尼斯的小姐为妻。费莉帕的父亲,曾经是马德拉群岛的开发者之一,这层关系,让哥伦布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珍贵的航海图和官方档案,也让他对葡萄牙人沿着非洲海岸向南探索的进展,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正是在里斯本的这段时间里,哥伦布那个“向西航行,直达印度”的惊人想法,开始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形。这个想法,并非他的首创。古希腊的哲学家们,早已提出了“地球是圆的”理论。而与哥伦布同时代的、著名的佛罗伦萨地理学家保罗·托斯卡内利,更是根据马可·波罗的游记,绘制了一幅大胆的地图,在这幅地图上,日本(他称之为Cipangu)就位于欧洲以西不远的大西洋中,而中国(Cathay),则在其更西边。托斯卡内利甚至与哥伦布通过信件,就“西航印度”的可能性,进行过探讨。

哥伦布,像一个偏执的信徒,狂热地收集着所有能支持他这个想法的“证据”。他阅读了马可·波罗的游记,对书中描写的东方遍地黄金、香料成山的景象,深信不疑。他研究了中世纪学者皮埃尔·艾利主教的《世界图景》,这本书,错误地引用了阿拉伯天文学家阿尔·法甘尼对地球周长的估算(他把阿拉伯里换算成了罗马里,导致结果大大缩小)。他还从一些水手那里,听到了各种各样的“证据”,比如在亚速尔群岛以西的海面上,曾发现过带有奇特雕刻的木头,以及一些相貌与欧洲人、非洲人都截然不同的“异族人”的尸体,这些都被他解读为,是来自大西洋彼岸的“东方”的信号。

然而,哥伦布的“西航计划”,建立在两个致命的、美丽的“错误”之上。第一,他严重地低估了地球的实际周长。他采信了那些偏小的估算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缩小了亚洲东海岸与欧洲西海岸之间的直线距离。第二,他大大地高估了欧亚大陆自东向西所跨越的经度。他错误地认为,马可·波罗所描述的中国和日本,比它们实际的位置,要向东延伸得多。这两个错误叠加在一起,使得在他绘制的“心理地图”上,从加那利群岛向西航行,只需要短短几周的时间,就能轻松地抵达日本和印度。这个距离,比绕过非洲南端去往印度的漫长航程,要短得多,也诱人得多。

这个基于错误数据和一厢情愿的“完美计划”,成了哥伦布后半生所有行动的核心驱动力。它像一团火焰,在他心中燃烧,让他无法安于做一个普通的商人或水手。他开始四处游说,试图为自己的这个“伟大发现”,寻找一位有远见、有实力的皇家赞助人。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航海家,他开始扮演起一个“预言家”和“项目经理”的角色。他深知,他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几艘船和一些水手,他更需要一个国家的意志,来为他的这个看似疯狂的梦想,进行背书。

他那双深邃的、仿佛能望穿大洋彼岸的蓝色眼睛里,闪烁着的,不再仅仅是地中海的波光,更有一种近乎于宗教般的狂热和使命感。他坚信,自己就是那个被上帝选中,去完成这项前无古人壮举的人。他要通过向西航行,不仅为欧洲带回东方的财富,更要将基督教的光芒,传播到那些“未开化”的异教徒土地上。这种混合了商业投机、地理探索和宗教狂热的复杂动机,将支撑着他,在未来十几年漫长而屈辱的等待中,永不放弃。热那亚的织布工之子,已经准备好,用他那不成比例的雄心,去撬动整个世界的命运了。 zXrV+4UK3/ZmgOIy1B6gKbuah74pnVTKlWinvy/zIDB9GY3XVyggQYvPHJfl4Jy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