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仔抠了鳝鱼不再卖给铁算盘了,他把每天抠的鳝鱼放到一个缸里养着,等攒够四五斤后,再拎到石铺街去卖,每斤可以多挣二三毛钱,去一次石铺街就可以多挣一块多钱。
石铺街有几个收购鳝鱼的,他们收购了拿到县城去卖,有的甚至卖到了省城。猫仔问了一遍市场行情,他们中有一个出的价钱高,说话也很爽快,猫仔和他聊了几句,就决定把鳝鱼都卖给他。从那次以后,猫仔就和他混熟了,知道他姓董,猫仔就叫他董师傅,以后每次就把鳝鱼都卖给他。
猫仔有钱了就去买小人书,没事了就拿出来读,照着上面的画。加上灯盏送给他的小人书,他差不多有近百本了。小人书看得多了,他就想,自己如果也能画上一本,那该多好。村里孩子们见猫仔的小人书多,都很眼热,纷纷找他借,借走了就一去不回了。猫仔很痛惜,就不借了,对他们说:“你们要借,不如我给你们讲吧。”猫仔家就变得异常热闹起来,晚饭后孩子们就聚过来,听猫仔讲小人书里的故事。
来得最勤的是蔻子。她今年13岁了,读完小学就不读了,豆子和木锤一走,她成天除了干活,就不知道干什么了。以前她是豆子的尾巴,豆子一走,她就成了木锤的尾巴,现在木锤也走了,她就变得六神无主了。有时她娘陪她一起睡,她就想和娘说说话,但娘说着说着就睡着了。娘每天干活太累了。她没事了就找猫仔说话。
稻谷都进了仓,农事闲下来了。禾场上堆着一垛垛的稻草,孩子们在禾场上追逐嬉戏。
炊烟渐渐散开去,月亮升起来了。蔻子找到猫仔,说:“猫仔哥,给我们讲故事吧!”猫仔正在一张纸上画着什么,蔻子凑过头去一看,说:“猫仔哥,你画的什么呀?这么难看!”猫仔见是蔻子,便说:“你玩去吧。我这有事。”蔻子不依不饶,说:“你不给我们讲故事,就不让你画!”猫仔被纠缠不过,就跟她一起来到了禾场。
蔻子解了一捆稻草铺在地上,猫仔坐了上去,几个孩子围在一旁。棉花不在,她的妹妹葵花、菜花来了。蔻子说:“猫仔哥,给我们接着讲《聊斋》吧!”
猫仔抬头看了一眼夜空,脑子里像过了一场电影似的,萦回了半晌,才缓缓地说:“我给你们讲《聊斋》里面的名篇——《义犬》吧。”
“从前,有个人姓贾,在芜湖做生意,赚了很多钱,准备雇一艘小船回家……”
猫仔讲着讲着,就想起了黑牯和小黑子,还有老太和马文娟,眼睛不自觉就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