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行为的种类

人在人生中的任何行为都有目的(即动机)。某一行为的目的,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有多个,但必定有一个是主要目的。行为的性质是由其主要目的决定的。人生中的行为依据其主要目的可分为利己追求行为、利他追求行为、享受行为、其他行为等几大类。

利己追求行为和利他追求行为合称追求行为。追求行为是以促成某一状况为主要目的的行为。这一状况就是追求行为的目标。追求行为都是有目标的。一个追求行为一般只有一个单一目标,但也有的追求行为有着多个目标,而其中之一是主要目标。追求行为的主要目的,就是促成某一目标(单一目标或主要目标)。作为追求行为的目标的状况,是一种可能状况。它是尚未发生而(本人判定为)未来可能在行为的促进下发生的状况。

作为追求行为的目标的状况,是一种相对优佳状况,即相对来说较为优佳的状况。相对优佳状况是指,与不从事某一行为则会发生的状况相比,更为优佳的状况。具体来说,如果一个人不进行某一追求行为,那么他的某一原有状况或者维持不变或者因运气或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一些变化,从而存在或发生某一状况(状况A)。追求行为的目的就是,通过该行为来影响状况,从而促成另一状况(状况B),而状况B比状况A更为优佳。这里的状况B就是相对优佳状况。

利己追求行为也可简称利己行为,是指以促成自身某一相对优佳状况为主要目的的行为。这一自身的相对优佳状况就是利己追求行为的目标。作为利己追求行为的目标的可能状况,是其本人的总体欲求或某方面欲求的组成部分,是其各个具体欲求之一。人处于自身的某些优佳状况时,这些优佳状况会因满足了本人的某些欲求,而导致相应的优佳感受(优佳的状况感受)。利己追求行为的主要目的,就是促成某一利己目标(即某一自身的相对优佳状况),以便由此获得相应的相对优佳感受,或者由此使一些享受行为(由于这一相对优佳状况提供了条件支持因而)能够得以从事,或者由此使另外某一或某些追求行为(由于这一相对优佳状况提供了条件支持因而)能够得以从事。

相对优佳感受是指,与不从事某行为则发生的状况所导致的感受相比,更为优佳的感受。具体来说,不从事某一行为则发生的状况A会导致一种感受(感受A),从事这一追求行为则促成的状况B会导致另一种感受(感受B),而感受B比感受A更为优佳。那么,感受B就是相对优佳感受。

利他追求行为也可简称利他行为,是指以促成他人某一相对优佳状况(也即增进或维护他人利益)为主要目的的行为。这一他人的相对优佳状况就是利他追求行为的目标。作为利他追求行为的目标的可能状况,是其本人的利他欲求的组成部分。人都有责任感、仁爱心、正义感这三种利他欲求。当人促成了他人的某些优佳状况以后,会因责任感、仁爱心或正义感得到了满足而感受优佳。利他追求行为的主要目的,就是促成某一利他目标,以便由此满足自己的责任感、仁爱心、正义感从而感受优佳。

追求行为具有多重意义。除了能够促成作为目标的相对优佳状况以外,追求行为的成功,还能够使人体验到成就感(行为成功这一欲求即成就欲实现以后所获优佳感受),体验到能力感(自身具备能力这一欲求即能力欲实现以后所获优感(自身品格高尚这一欲求即高尚欲实现以后所获优佳感受),以及体验到价值感(对他人产生有利影响实现人生价值这一欲求即价值欲实现以后所获优佳感受)。

享受行为是指其本身能够直接导致舒适或愉悦的感受(优佳感受)的行为,本人在该享受行为的从事过程中即能够体验到这一优佳感受。享受行为都是本人有兴趣的、喜欢从事的行为。享受行为的主要目的(即动机)就是从该行为中获得优佳感受(优佳的行为感受)。人从事享受行为,只是因为喜欢从事它,只是因为在从事它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优佳感受。与追求行为不同,享受行为主要的目的,不是促成某一状况,不是某一目标,而是在其从事过程中体验该行为所直接导致的优佳感受。享受行为和追求行为的最终目的都是获得优佳感受,但获得优佳感受是享受行为的直接目的,而获得优佳感受则只是追求行为的间接目的(其直接目的是促成某一优佳状况)。

许多行为具有多重目的,于是这些行为不仅具有某种主要性质,还具有某种次要性质,成为具有多重性质的复合行为。这其中又包括多种情形。

一是,有的享受行为以体验行为过程中该行为所直接导致的优佳感受(行为感受)为主要目的,但也附带具有借此促成本人某一(或某些)相对优佳状况这一次要目的,这就是具有一定利己追求性的享受行为。

二是,有的享受行为以体验行为过程中该行为所直接导致的优佳感受为主要目的,但也附带具有借此促成他人某一(或某些)相对优佳状况这一次要目的,这就是具有一定利他追求性的享受行为。

三是,有的利己追求行为以促成本人某一相对优佳状况为主要目的,但也附带具有体验行为过程中该行为所直接导致的优佳感受这一次要目的,这就是具有一定享受性的利己追求行为。

四是,有的利己追求行为以促成本人某一相对优佳状况为主要目的,但也附带具有借此促成他人某一相对优佳状况这一次要目的,这就是具有一定利他追求性的利己追求行为。

五是,有的利他追求行为以促成他人某一相对优佳状况为主要目的,但也附带具有体验行为过程中该行为所直接导致的优佳感受这一次要目的,这就是具有一定享受性的利他追求行为。

六是,有的利他追求行为以促成他人某一相对优佳状况为主要目的,但也附带具有借此促成本人某一相对优佳状况这一次要目的,这就是具有一定利己追求性的利他追求行为。

七是,有的享受行为以体验行为过程中该行为所直接导致的优佳感受为主要目的,但也附带具有借此促成本人某一相对优佳状况这一次要目的,并同时附带具有借此促成他人某一相对优佳状况这一次要目的,这就是既有一定利己追求性又有一定利他追求性的享受行为。

八是,有的利己追求行为以促成本人某一相对优佳状况为主要目的,但也附带具有体验行为过程中该行为所直接导致的优佳感受这一次要目的,并同时附带具有促成他人某一相对优佳状况这一次要目的,这就是既有一定享受性又有一定利他追求性的利己追求行为。

九是,有的利他追求行为以促成他人某一相对优佳状况为主要目的,但也附带具有体验行为过程中该行为所直接导致的优佳感受这一次要目的,并同时附带具有促成本人某一相对优佳状况这一次要目的,这就是既有一定享受性又有一定利己追求性的利他追求行为。

大多数行为都具有一定的可能影响。行为的可能影响是指,这一行为(依人类正常智力经合理分析)可以基本判定的一般来说可能产生的影响(即可能促成的状况),或者说,这一行为易于(大概率、较大可能性)产生的影响(即易于促成的状况)。行为的目的和行为的可能影响,不是一回事。一个行为的目的和该行为的可能影响,有的时候是完全一致的,但更多的时候则不是完全一致的。这其中又包括多种情形。

一是,人的有些享受行为,虽然没有促成自身某一(或某些)相对优佳状况的目的,但它可能会在实际上促成自身某一相对优佳状况(如果不从事该享受行为就不会在该享受行为的影响下发生这一优佳状况)。二是,人的有些享受行为,虽然没有促成他人某一相对优佳状况的目的,但它可能会在实际上促成他人某一相对优佳状况。三是,人的有些利己追求行为,虽然没有体验行为过程中该行为所能直接导致的优佳感受的目的,即没有享受这一行为的过程的目的,但它可能会起到享受这一行为的过程的实际作用。四是,人的有些利己追求行为,虽然没有促成他人某一相对优佳状况的目的,但它可能会在实际上促成他人某一相对优佳状况。五是,人的有些利他追求行为,虽然没有享受这一行为的过程的目的,但它可能会起到享受这一行为的过程的实际作用。六,人的有些利他追求行为,虽然没有促成自身某一相对优佳状况的目的,但它可能会在实际上促成自身某一相对优佳状况。

一个行为,它的性质主要是由他的目的(动机)决定的,而主要不是由他的可能影响决定的。例如,一位喜欢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从事一项科学研究行为,其主要动机是享受科学研究这一行为的过程,即体验行为过程中该行为所直接导致的优佳感受。这一科研行为虽然会在实际上使他自己获得职称和收入,但这位科学家从事这一科研行为,只是出于享受该行为的过程的目的,并没有由此获得职称和收入的目的。那么,这位科学家的这一行为,就是享受行为,而不是利己追求行为。同时,这一科研行为虽然会在实际上创造出科研成果,从而对社会中的许多人产生有益影响,但这位科学家从事这一科研行为,只是出于享受该行为的过程的目的,并没有造福社会的目的。那么,这位科学家的这一行为,就是享受行为,而不是利他追求行为。

一个行为,它的性质主要是由它的目的(动机)决定的,而主要不是由它的表现形式决定的。表现形式相同的行为,由于动机不同,因而性质不同。例如砍柴种地,一个哲学家为之,其佳感受(喜欢写作为一行为)。同样是写小说,表现形式是一样的,但由于目的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性质。 IVJpxq3rrkbyFbiuvIPhS3BHPK5zplevsgelo+cxari6R0kKDlEQ8S5+TOx7wkj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