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上所说的欲求,专指关于状况的欲求。但其实人除了关于状况的欲求以外,还有一种欲求,就是关于欲求本身的欲求。比如,期望自己的欲求比原来更低一些。但是,为了使论述清晰而不至混淆,我们所说的欲求,均专指关于状况的欲求。
我们以上所说的欲求,专指关于自身状况的欲求。但其实人除了关于自身状况的欲求以外,还有一种欲求,就是关于他人(包括其他个人、集体、社会)状况的欲求,即,一个人所期望的某些他人的某些状况(一般都是比较优佳的状况)。我们称这种欲求为利他欲求,而关于自身状况的欲求,我们称之为利己欲求。
人之所以具有利他欲求,是出于人的本性。出于人的本性,人都不仅期望自身的状况优佳,而且也期望他人的状况优佳。出于人的本性,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责任感、仁爱心、正义感。这种责任感、仁爱心、正义感实质上就是关于他人的优佳状况的三种欲求。由于具有责任感和仁爱心,人都会希望他人状况优佳,看到他人的不佳状况时会同情,并产生帮助其促成优佳状况的意愿。由于具有正义感,当一个人看到别人受其他人侵害(因而状况劣化)时,都会产生不满,并产生维护受侵害者利益(避免其状况劣化)的意愿。当人促成了他人的这些优佳状况以后,会因满足了自己的责任感、仁爱心或正义感而感受优佳。
与利己欲求一样,利他欲求的内容也是包括各个方面,即关于他人的各个方面的优佳状况的欲求,如他人的健康、他人的财富等。与利己欲求一样,一方面,利他欲求即责任感、仁爱心、正义感是出于人的本性而形成的,另一方面,它也会在人生的经历过程中,受到环境的影响。责任感、仁爱心、正义感的大小,与经历、环境、思想观念等是有关的。不同的人,由于经历、环境、思想观念等不同,利他欲求的具体内容、数量、高度强度都有所不同。有的人利他欲求多一些,有的人利他欲求少一些;有的人利他欲求高一些或强一些,有的人利他欲求低一些或弱一些。
此外,人也有关于他人的欲求的欲求。比如,出于仁爱心,希望某一他人的欲求比原来更低一些(从而感受能够更优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