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欲求的特点

欲求的个性

人的欲求是具有个性的,不同的人欲求不同。不同的人,由于遗传基因、所处环境、生活经历等,都有所不同,因而欲求自然有所不同。不同的人,其欲求中可能存在一些共同之处,但同时也必然存在许多差异,没有任何两人个的欲求是完全相同的。

不同的人,同一方面欲求所包含的内容,会有所不同。即,该方面欲求中的具体欲求,会有所不同,某一个人具有的某一具体欲求,另一个人则不一定具有。例如婚姻方面的欲求,张三期望与一位漂亮的女生结婚,李四期望与一位性格温柔的女生结婚,而王五期望与一位勤劳能干的女生结婚。又如事业成就方面的欲求,张三期望成为一个物理学家,李四期望成为一个艺术家,而王五期望成为一个工程师,等等。

因而,不同的人,同一方面的欲求,其高度也各不相同。一方面,不同的人,其某一方面欲求作为一个区域范围的整体高度不同。例如,寿命方面的欲求,其欲求作为一个区域的整体范围,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可能是70岁到100岁左右,一个体质中等的人可能是60岁到90岁左右,一个体弱多病的人则可能是50岁到80岁左右,一个身患重症的人则可能只是40岁到70岁左右。

另一方面,不同的人,其某一方面欲求这一区域范围中的核心欲求的高度也各不相同。例如寿命方面的欲求,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其核心欲求是80岁左右,一个体质中等的人核心欲求更低一些,是70岁左右,一个体弱多病的人核心欲求又更低一些,是60岁左右,一个身患重症的人核心欲求再更低一些,只是50岁左右。又如饮食方面的欲求,一个贫穷的人核心欲求是吃得饱,一个经济条件好一些的人核心欲求更高一些,是吃得营养,一个条件经济更好的人的核心欲求又更高一些,是吃得精美考究。再如健康方面的欲求,一个严重病痛的人核心欲求是实现只有轻微病痛,一个轻微病痛的人核心欲求更高一些,是实现无病痛,一个亚健康的人核心欲求又更高一些,是身体无不适,一个完全健康的人核心欲求再更高一些,是身体舒爽快感。又如权力方面的欲求,有的人有对较高权力的欲求,其核心欲求是做一个大官,而有的人则只有对较低权力的欲求,只希望做一个小官,还有的人基本上没有对权力的欲求,只想做一个普通平民。

不同的人,欲求中的高度较高或较低的方面也会不同。对有的人来说(如一个善于经商的人),权力更难于获得,因而权力方面的欲求是其较高的欲求,财富更容易获得,因而财富方面的欲求是其是较低的欲求。而对有的人来说(如一个善于做官的人),财富更难于获得,因而财富方面的欲求是其较高的欲求,权力更容易获得,因而权力方面的欲求是其是较低的欲求。

不同的人,各个方面的欲求的强度也会不同。例如两个人都有对财富的欲求,其中一个人对财富的欲求很强烈,而另一个人虽然也有对财富的欲求,但不是很强烈。也就是说,这两个人的财富方面的欲求,前者强度较强,后者则强度较弱。同理,不同的人,总体欲求的综合高度也是不同的。不同的人,总体欲求的综合强度也是不同的。

欲求的共性

但不同的人的欲求,也具有一定的共性。所有的人都同样具温饱、安全、他人尊重、交往、事业成就等等这些方面的欲求。只不过不同的人,这些各个方面欲求中的具体欲求,有所不同,这些各个方面欲求的高度和强度,也有所不同。例如,所有的人都有衣食方面的欲求,只不过有的人衣食方面的欲求较高,有的人衣食方面的欲求较低,有的人的欲求只是温饱,有的人的欲求是营养和美观的衣食,有的人的欲求则是考究和奢华的衣食。又如,有的人他人尊重方面的欲求比较强烈,有的人则事业成就方面的欲求比较强烈。

同一时代且同一社会环境中的人们,其欲求的共性会更大。在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中,某些欲求会成为相当数量的人所普遍具有的欲求。例如,在有的社会中,温饱的衣食是人们比较普遍的欲求(经济较落后的社会),而在另外一些社会中,营养和美观的衣食则是人们比较普遍的欲求(经济较发达的社会)。又如,由于社会风气的不同,在有的社会中,人们的财富方面的欲求普遍比较强烈,而在另外一些社会中,人们的荣誉方面的欲求普遍比较强烈。

欲求的变动性

人的欲求具有变动性。人已有的各个具体欲求,随时可能在某一时刻消失,也随时可能在某一时刻发生高度变化(提高或降低)从而转变为另一个具体欲求,人也随时可能在某一时刻产生新的具体欲求。人已有的各个具体欲求也随时可能发生强度的变化(增强或减弱)。

由于各个具体欲求随时会产生、消失、转变或强度变化,因而各方面欲求的内容、高度、强度也处于一个变动的过程之中。在任何一个方面的欲求中,都随时会出现新的具体欲求,也随时会有原有的具体欲求消失,亦随时会有原有的具体欲求发生高度变化或强度变化。于是,任何一个方面的欲求,其内容、高度、强度,都随时会发生变化;任何一个方面的欲求,在人生中不同的各个时段或时刻,其内容、高度、强度,都会有所不同。

随着各方面的欲求的变化,总体欲求的内容、高度、强度也随之发生变化。于是,在人生中不同的各个时段或时刻,总体欲求的内容、高度、强度,会有所不同。人出生时就形成了一个总体欲求,此后总体欲求在此基础上经常会发生变化,一直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动过程之中。

欲求的变化大多是自然发生的,但也有一些变化是因本人的主观调节而发生的。人通过主观上有意识的调节,能够促使本人的欲求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欲求的增长性

人的本性决定了人的欲求具有增长性。在多数情况下,欲求变化过程的基本趋势是逐渐增多、提高或增强,而非逐渐减少、降低或减弱。人会不断地在已有欲求的基础上,发展出更高的欲求,或发展成为更强烈的欲求,或产生出新的更多的欲求。

特别是人的某一欲求得到实现(即人所期望的某一优佳状况发生)以后,人往往会适应这一已实现的优佳状况,从而进一步产生比它更高的欲求,或产生另外一个新的欲求。又特别是某一欲求实现了一段时间并对其习惯以后,会更易于进一步产生比它更高的欲求或产生另外一个新的欲求。如此,其欲求便会不断地增多、提高或增强。例如,一个商人有赚一百万的欲求,当他赚了一百万、这一欲求实现以后,又会产生赚二百万的欲求;一个公务员有当科长的欲求,当他当上科长、这一欲求实现以后,又会产生当处长的欲求;一个穷人有生活温饱的欲求,当他获得温饱生活、这一欲求实现以后,又会产生发财的欲求。又如,一个贫困的人,获得了温饱以后,又会期望营养美观的衣食,有了营养美观的衣食以后,又会期望美丽的妻子,有了美丽的妻子之后,又会期望富有,富有了以后,又会期望做官,做了官以后,又会期望做更大的官,如此不断地增长欲求。再如,有一个人,有赚钱的欲求,当他赚了钱、这一欲求实现以后,又会产生获得官职这一新欲求;而另一个人,有获得官职的欲求,当他获得官职、这一欲求实现以后,又会产生赚钱这一新欲求。

在已有的一个欲求没有实现之前,人经常以为这一欲求实现以后自己就会满意。但是一旦这一欲求实现以后,人却往往又产生比它更高的欲求。例如一个职员原来的欲求只是当上经理,他以为自己当上了经理就会满意。但是当有一天他真的当上经理以后,他却很可能又产生更高的欲求,即再进一步,当上总经理。

正因为人的某一欲求实现以后很容易产生更高欲求,所以,某一欲求实现以后,人的优佳感受往往持续时间较短。人往往很快就会感到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兴奋、欢喜一下以后,就不再兴奋、欢喜了。也正因为人的某一欲求实现以后很容易产生更高欲求,所以,同样的优佳状况第二次发生时,人的感受优佳程度往往会低于其第一次发生之时。

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会进一步加强人的欲求的增长性。人在社会生活中,看到自己所不具有的他人优佳状况时,往往会希望自己也获得该优佳状况,从而产生对这一优佳状况的欲求,于是欲求会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增长。

由于欲求具有增长性,因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的欲求往往比欲求产生时所处的实际状况更为优佳,许多人都是无论实际状况多么优佳却仍对自己的原有实际状况不满,期望比原有实际状况更为优佳的状况。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也经常存在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某一优佳状况,但由此也进一步产生了比它更高的欲求,从而感受优佳度仍未能得到提高。

不同方面的欲求,其增长性的大小,有所不同。人的各方面欲求中,有的增长得慢一些,增长空间小一些,有的增长得快一些,增长空间大一些。多数情况下,肉体领域内的各方面欲求增长得较慢一些,增长的空间也较小一些,例如饮食方面欲求或对性生活方面的欲求;而精神领域内的各方面欲求增长得较快一些,增长的空间也较大一些,例如财富方面的欲求或权力方面的欲求。

其他

人的欲求具有持续性。欲求一直持续存在于人的整个一生之中。人一生中的每一时刻,都存在着总体欲求;人一生中的每一时刻,也都同时存在着多个方面的欲求;人一生中的每一时刻,也都同时存在着多个具体欲求。

人的欲求具有倾向性。人的欲求普遍具有偏高的倾向。在可能的范围内,即,在可能发生的不同优佳度的各个状况当中,人往往是以较高的可能状况为欲求,而不是以较低的可能状况为欲求。这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例如一个商人,如果他有可能赚十万,也有可能赚三十万,也有可能赚一百万,只要(经他本人判定)赚一百万是有可能的,那么他的欲求就往往会是赚一百万而不是三十万或十万。又如一个中学生,如果有可能考上一流大学,也有可能考上二流大学,也有可能考上三流大学,那么他的欲求就往往会是考上一流大学而不是二流或三流大学。欲求还经常会超出客观的可能性之外。人经常会对未来的可能性做出过高的预测,将客观来看过高的、不可能发生的优佳状况,判定为可能发生的状况,并形成对这一状况的欲求。

人的欲求具有弹性。人的欲求,有可能达到很大,也有可能达到很小。一方面,在人生过程中,一个人可能会产生很多的、很高的欲求。即使是在一些极为优佳的状况发生以后,人仍有可能期望比它更为优佳的状况。例如,一些人发了财以后,仍期望更大的财。另一方面,在生活中,在主观调节或某些经历的影响下,一个人的欲求也可能减少或降低到很少或很低。人的许多欲求都是可以消除或降低的。即使是在一些极为劣差的状况发生以后,人仍有可能做到接受这一状况,将欲求降低至能够包容这一劣差状况的程度(也就是不存在避免这一劣差状况的欲求)。例如,一些人在突然面临绝症以后,仍能够接受这一现实。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一个人的欲求还有可能生来就很低而且一生中一直很低。

人的欲求具有矛盾性。人的各个不同的欲求之间,经常会存在矛盾。首先,人的某一欲求(即人所期望的优佳状况)实现以后,这一劣差状况的发生,从而妨碍其他某一欲求的实现。其次,人的以某一欲求为目标的 追求行为 ,经常会产生一些 不利影响 ,即导致其他一些劣差状况的发生,从而妨碍其他某一欲求的实现。例如一个工人为了实现多挣钱的欲求而辛苦劳动,结果使身体受到损害,妨碍了身体健康这一欲求的实现。再次,人的以某一欲求为目标的追求行为,也经常会因占用时间、精力等资源,而妨碍以另一欲求为目标的追求行为从事(限制其数量或质量),从而妨碍后一欲求的实现。

人的欲求有主观性。人的实际状况(是客观的),与欲求(是主观的)之间,经常是存在差距的。在人生中,人的许多欲求,即人所期望的许多优佳状况,是实际上不曾实现的。而还有一些实际上发生了的优佳状况,却是人不曾期望的,是超出欲求的。在许多人的人生过程中,都经常存在这种超出欲求的优佳状况。例如一个出生在富有家庭的人,生来就一直拥有大量财富,但他并没有拥有这么多财富的欲求,他的欲求只是拥有较多财富即可。又如一个性情随和的人,一直拥有许多朋友,但他并没有拥有这么多朋友的欲求,他的欲求只是拥有一些朋友即可。同样,在人生中,人所期望避免的许多劣差状况,是实际上发生了的。而还有一些人能够接受的劣差状况,实际上却不曾发生。 CHb0rjTSBH+u3/7NzZZoU8RwgW96k+wJrsF3GTo6HL26J7xueXx5XyX/H0hkSEB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