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状况的优佳度

优佳度的表现

任何状况,包括某一具体状况,或者某一时刻的某方面状况,或者某一时刻的总体状况,或者某一时段的某方面状况(如果这一时段内该方面状况未发生变动),或者某一时段的总体状况,或者一生中的某方面状况,或者一生中的总体状况,都具有一定的优劣程度,简称优佳度。某一状况的优佳度,如果准确地描述,它会是0到100之间的某一个数值,如果大致地描述,它会是极高、很高、较高、中等、较低、很低或极低。

例如,一个人在某一时段的收入方面的状况,如果是月收入几百元,这是比较劣差的状况,或者说它的优佳度比较低;如果月收入数千元,就是更优佳一些,或者说优佳度更高一些;如果月收入数万元,就是再更优佳一些;如果月收入上百万元,就是又再更优佳一些。又如,一个人某一时刻的饮食方面的状况,如果是饥饿吃不饱,这是比较劣差的状况,优佳度比较低;如果能够吃饱,就是更优佳一些;如果吃得营养美味,就是再更优佳一些;如果吃得精美考究,就是又再更优佳一些。又如,一个人某一时刻的衣着方面的状况,如果是衣不遮体,这是比较劣差的状况,优佳度比较低;如果穿得温暖,能够遮体,就是更优佳一些;如果穿得美观,就是再更优佳一些;如果穿得奢华,就是又再更优佳一些。再如,一个人某一时刻的居住方面的状况,如果是无房可住,这是比较劣差的状况,优佳度比较低;如果有简陋房屋可住,就是更优佳一些;如果住在宽敞舒适的房屋,就是再更优佳一些;如果住在宏大豪华的房屋,就是又再更优佳一些。

如果某一具体状况或某一方面状况的优佳度高,我们就说,这一状况是优佳的,或者说,它是优佳状况。如果其优佳度低,我们就说,这一状况是劣差的,或者说,它是劣差状况。如果某一状况优佳度极高,我们就说,它是极优佳的状况;优佳度较高,就是较优佳的状况;优佳度较低,就是较劣差的状况;优佳度极低,就是极劣差的状况,等等。

某一时刻同时存在的某方面状况中各个具体状况的优佳度综合起来,就构成这一时刻该方面状况的优佳度。某一时刻的各方面状况的优佳度综合起来,就构成这一时刻总体状况的优佳度。

某个方面状况的优佳度,一方面是由该方面状况中各个具体状况的优佳度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优佳度各不相同的各个具体状况的所占比例决定的。在该方面状况中较优佳的具体状况较多、比例较大,则该方面状况优佳度较高。在该方面状况中较劣差的具体状况较多、比例较大,则该方面状况优佳度较低。

某个方面状况的优佳度,是由该方面中所有的各个具体状况的优佳度综合而成的,某一个或少数某几个具体状况的优佳度,不能决定整个该方面状况的优佳度。

总体状况的优佳度,一方面是由总体状况中每个方面状况的优佳度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优佳度各不相同的各方面状况的比例决定的。在总体状况中较优佳的方面比例较大,则总体状况较优佳。在总体状况中较劣差的方面比例较大,则总体欲求较劣差。

总体状况的优佳度,是由所有的各方面状况的优佳度综合而成。某一个方面或少数某几个方面的状况的优佳度,不能决定总体状况的优佳度。例如,如果张三的少数某几个方面的状况极其优佳,而李四的多个方面的状况比较优佳,那么张三和李四两人的总体状况的优佳度会大致相等。

一个时段中每一时刻的某方面状况的优佳度综合起来,构成这一时段的该方面状况的优佳度,它是前者的平均值。一生中每一时段的某方面状况的优佳度综合起来,构成一生中的该方面状况的优佳度,它也是前者的平均值。一生中的某方面状况的优佳度,亦是由一生中每一时刻的该方面状况的优佳度综合起来构成的,亦是每一时刻的该方面状况的优佳度的平均值。

一个时段中每一时刻的总体状况的优佳度综合起来,构成这一时段的总体状况的优佳度,它是前者的平均值。一生中的每一时段的总体状况的优佳度综合起来,构成一生中的总体状况的优佳度,它也是前者的平均值。一生中的总体状况的优佳度,亦是由一生中每一时刻的总体状况的优佳度综合起来构成的,亦是每一时刻的总体状况的优佳度的平均值。

一个时段中的各方面状况的优佳度综合起来,就构成这一时段的总体状况的优佳度。一生中的各方面状况的优佳度综合起来,就构成一生中的总体状况的优佳度。

状况是处于一个变动过程中的,因而状况的优佳度也是处于一个变动过程中的。变化是随时可能发生的,状况的优佳度随着状况的随时变化而随时变化。一个人一生中或一生某个时段中,各个方面的状况的优佳度分别处于一个变动过程之中,总体状况的优佳度也处于一个变动过程之中。

在状况变动的过程中,有时状况优佳度会提高,即优化,表现为后来时刻或时段的状况比先前时刻或时段的状况更优佳;有时状况的优佳度会降低,即劣化,表现为后来时刻或时段的状况比先前时刻或时段的状况更劣差。

当然,在两次变化之间,状况及其优佳度均维持固定不变。也就是说,变动是间歇性的而非持续性的。

一个新的优佳的具体状况的出现,或者一个原有的劣差的具体状况的消除或改变为一个优佳度更高的具体状况,导致并等同于总体状况或该方面状况的优化;一个新的劣差的具体状况的出现,或者一个原有的优佳的具体状况的消除或改变为一个优佳度更低的具体状况,导致并等同于总体状况和该方面状况的劣化。

优佳度的衡量标准

状况优佳度的衡量标准有两种。第一种标准,是一个人所在社会的平均状况和普遍观念,这是客观标准,是一个社会中大多数人公认的标准。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大多数人公认为优佳的状况,就是优佳状况,高于平均水平的幅度越大,状况越优佳。相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大多数人公认为劣差的状况,就是劣差状况,低于平均水平的幅度越大,状况越劣差。

第二种标准,是一个人自身的欲求(即本人所期望的状况)和自身的观念,这是主观标准。高于、等于或接近于本人所期望状况的实际状况,是优佳状况,优佳度为高;稍低于本人所期望状况的实际状况,是较优佳状况,优佳度为中等;远远低于本人所期望状况的实际状况,是劣差状况,优佳度为低。同理,高于、等于或接近于本人观念上认定为优佳状况的实际状况,即一个人自己认为是优佳状况的实际状况,是优佳状况,优佳度为高;稍低于本人观念上认定为优佳状况的实际状况,是较优佳状况,优佳度为中等;远远低于本人观念上认定为优佳状况的实际状况,是劣差状况,优佳度为低。

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会有一定的差距。按照社会客观标准衡量或者说大多数人看来很劣差的某一状况,在某些个人看来,却可能并不劣差。大多数人看来很优佳的某一状况,在某些个人看来,却可能并不优佳。例如,一个不在意衣食的人衣装简陋,大多数人看来,这是劣差状况,但对他本人来说,这并不算得上是劣差状况,在他看来,只有衣装破旧才算是劣差状况;一个很在意衣食的人衣装美观得体,一般看来,这是优佳状况,但对他本人来说,这并不算得上是优佳状况,在他看来,只有衣装高档华贵才算是优佳状况。又如,一个人月收入一万元,大多数人看来,这是优佳状况,但对他本人来说,这并不算得上是优佳状况,因为他本人比较看重金钱,认为自己月收入一万元这一状况是劣差状况,认为月收入两万元才是优佳状况。

优佳状况与劣差状况

常见的优佳状况(即高优佳度的状况)有富有、地位高、受人尊敬、健康、长寿、有成就、爱情美满、家庭和睦、工作压力小、心情舒畅等。

优佳状况具有三种功能。第一种功能是,某一优佳状况能够直接导致优佳感受,或者说,当人处于这一优佳状况时,能够获得这些优佳感受。例如,一个人居住在一座温暖的房间里,他的身体感受就会比较舒适。又如一个人喜欢金钱的人,如果他拥有一些金钱,他就会为此心情愉快。

第二种功能是,某一优佳状况能够为从事某一个(或某一些)享受行为提供条件,使该享受行为能够得以从事,并由该享受行为直接导致一些优佳感受。例如一个人拥有一张台球桌,他就能够经常玩台球,并由玩台球这一享受行为直接导致一些优佳感受。又如一个人拥有一些钱,他就可以去旅游,并由旅游这一享受行为直接导致一些优佳感受。

第三种功能是,某一优佳状况能够为从事某一个(或某一些)追求行为提供条件,使该追求行为能够得以从事,并由该追求行为促成另一些优佳状况。例如一个人在一家公司中拥有一个职位,他就能够工作从而赚钱。又如一个人拥有一些金钱,他就可以去创办并经营企业,从而赚到更多的金钱并在工商领域成就一番事业。

由此,优佳状况依其功能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能够直接导致优佳感受的优佳状况;一类是能够为某一享受行为提供条件的优佳状况;还有一类是能够为某一追求行为提供条件的优佳状况。当然有的优佳状况兼具二种或三种功能,如上述例子中的某人拥有一些钱,于是他既能够去创办并经营企业,又能够去旅游。

有一些优佳状况,是在本人的行为的影响下发生的,即本人的行为促成的;还有一些优佳状况,是自然发生的,本人的行为对它的发生不曾产生影响(不曾起到促进作用)。

在许多情况下,某一优佳状况的发生,也就等同于相应的某一劣差状况的消除;某一优佳状况的维持,也就等同于相应的某一劣差状况的避免。例如,一个人工资增加了,那么他工资较高这一优佳状况的发生,也就等同于工资较低这一劣差状况的消除。又如,一个人拥有他所喜爱的一件首饰这一优佳状况的维持,也就等同于不再拥有该首饰这一劣差状况(如果该首饰丢失则会发生这一状况)的避免。反之亦然,在许多情况下,某一劣差状况的消除,也就等同于相应的某一优佳状况的发生;某一劣差状况的避免,也就等同于相应的某一优佳状况的维持。例如,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成绩较差这一劣差状况的消除,也就等同于成绩较高这一优佳状况的发生。又如,一个公司职员,不再占据公司中职位这一劣差状况(如果失业则会发生这一状况)的避免,也就等同于占据公司中职位这一优佳状况的维持。

同理,在许多情况下,某一劣差状况的发生,也就等同于相应的某一优佳状况的消除;某一劣差状况的维持,也就等同于相应的某一优佳状况的避免。例如,一个人丢失了他喜爱的一件首饰,不再拥有该首饰这一劣差状况的发生,也就等同于拥有该首饰的这一优佳状况的消除。又如,一个公务员一直维持较低工资不变,工资较低这一劣差状况的维持,也就等同于工资较高这一优佳状况(如果工资增加则会发生这一状况)的避免。反之亦然,在许多情况下,某一优佳状况的消除,也就等同于相应的某一劣差状况的发生;某一优佳状况的避免,也就等同于相应的某一劣差状况的维持。例如,一个公司职员失业了,那么他占据公司中职位这一优佳状况的消除,也就等同于不再占据公司中职位这一劣差状况的发生。又如,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绩较高这一优佳状况(如果成绩提高则会发生这一状况)的避免,也就等同于成绩较差这一劣差状况的维持。

还有的时候,某一优佳状况的发生,等同于相应的某一劣差状况的避免;某一劣差状况的发生,等同于相应的某一优佳状况的避免。例如,一个中学生参加高考,他考上了大学,上了大学这一优佳状况的发生,也就等同于没上大学(即最高学历止于高中)这一劣差状况的避免。如果他没有考上大学,那么没上大学(即最高学历止于高中)这一劣差状况的发生,也就等同于上大学这一优佳状况的避免。

优佳度的复杂性

状况的优佳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首先,一个人某一时刻或某一时段或一生的总体状况中,包括多个组成部分,即多个方面的状况,各个方面的状况的优佳度是不同的,有的方面的状况会优佳一些,有的方面的状况会劣差一些。优佳的总体状况中,可能有某些方面的状况是劣差的;劣差的总体状况中,也可能有某些方面的状况是优佳的。例如一个人在某一个时段,收入高,财富方面状况优佳,与此同时,他的身体也很好,健康方面状况优佳,因此总体状况是优佳的,但与此同时,夫妻关系不和,婚姻家庭方面状况劣差。

其次,一个人某一时刻或某一时段或一生的某方面状况中,会包括多个组成部分,即多个具体状况,各个具体状况的优佳度是不同的,有的会优佳一些,有的会劣差一些。优佳的某方面状况中,可能有某些具体状况是劣差的;劣差的某方面状况中,也可能有某些具体状况是优佳的。

再次,一个人的某一具体状况中,会包含丰富的内容,其中有的内容优佳一些,有的内容劣差一些。例如某人担任高官,这一状况中包含权力和地位等比较优佳的内容,同时也包含压力和劳累等比较劣差的内容。优佳的某个具体状况中,可能有某些内容是劣差的;劣差的某个具体状况中,也可能有某些内容是优佳的。例如某人担任高官,这是优佳状况,但这一优佳状况中却也包含压力和劳累等一些劣差的内容;某人无官无权,这是劣差状况,但这一劣差状况中却也包含一些优佳的内容,如生活清闲自在。

总体状况包括多个方面的状况,而各个方面状况的优佳度各有不同。因而,总体状况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状况的优佳度,不能决定总体状况的优佳度。对总体状况的优佳度进行评估,需要全面考虑其中所包括的各个方面,将它们综合起来进行衡量,而不能只考虑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某一方面状况或某些方面状况优佳,并不意味着总体状况一定优佳;某一方面状况或某些方面状况劣差,并不意味着总体状况一定劣差。例如,一个大权在握的皇帝,其权力和地位方面的状况,无疑是十分优佳的,但他身体健康很差,一直饱受病痛并且英年早逝,其总体状况并不优佳。相反,一个普通的农民,毫无权力而且社会地位低下,其权力和地位方面的状况,无疑是十分劣差的,但他一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平静地生活直到寿终正寝,其总体状况并不劣差,是优于那个皇帝的。

同样,每个方面的状况包括多个具体状况,而各个具体状况的优佳度各有不同。因而,某方面状况中的某个具体状况或某些具体状况的优佳度,不能决定该方面状况的优佳度。对某方面的状况的优佳度进行评估,需要全面考虑其中所包括的各个具体状况,将它们综合起来进行衡量,而不能只考虑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具体状况。

同样,每个具体状况中包含有丰富的内容,而各部分内容的优佳度各有不同。因而,某个具体状况中某一部分内容或某些部分内容,不能决定该具体状况的优佳度。对某个具体状况的估佳度进行评估,需要全面考虑其中所包含的全部内容,将它们综合起来进行衡量,而不能只考虑其中某一部分内容或某几部分内容。

有时,某一状况(或总体状况或某方面状况或某具体状况)从表面看似乎是劣差状况,但实际上反而是优佳状况。这样的状况,从其中的某一部分内容来看是劣差的,优佳程度很低,但从其他内容来看却是优佳的,在整体上综合来看则是优佳状况。反之亦然,有时,某一状况从表面看似乎是优佳状况,但实际上反而是劣差状况。这样的状况,从其中某一部分内容来看是优佳的,优佳程度很高,但从其他内容来看却是劣差的,在整体上综合来看则是劣差状况。例如,一个能力有限的人被任命较高职位,表面上看,他似乎处于一种优佳状况之中,即他拥有了权力和地位。但在此状况下,由于他能力有限,不能胜任这一职务,不能应付这一重大职责,因而压力重重,工作劳累疲惫,还要担忧工作做得不好受到责难和处分。于是,这一状况实际上对他来说劣差内容远远大于优佳内容,在整体上综合来看是劣差状况。如果不能全面认识某一状况,只看到它所包含的优佳内容,或者只看到它所包含的劣差内容,就会做出错误的认定,将实际上优佳的状况误认为劣差状况,或者将实际上劣差的状况误认为优佳状况。

有时,两个状况(或总体状况或某方面状况或某具体状况)相比,某一状况的某些部分虽劣于另一状况,但另外一些部分却优于后者,从而在整体上综合来看优于后者或与后者优佳度大致相当。反之亦然,有时,两个状况相比,某一状况的某些部分虽优于另一状况,但另外一些部分却劣于后者,从而在整体上综合来看劣于后者或与后者优佳度大致相当。例如,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女富翁的总体状况,与一个夫妻恩爱的贫穷女工的总体状况相比较,如果只从财富方面来看,前者优于后者,但从婚姻方面来看,却是前者劣于后者,综合来看,则是前者劣于后者或与后者优佳度大致相当。

优佳度的个性

由于每个人衡量状况优佳度的主观标准(欲求和观念)不同,因而相同的状况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会具有不同的优佳度。同样的某一状况,对于一个人来说,具有某一优佳度;而对于欲求或观念不同的另一个人来说,则具有另一不同的优佳度。同样的某一状况,对于一个欲求高的人来说,是劣差状况,而对于欲求低的另一个人来说,则算不上是劣差状况;同样的某一状况,对于一个欲求低的人来说,是优佳状况,而对于欲求高的另一个人来说,则算不上是优佳状况。有时甚至于存在这样的情况:同样的某一状况,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优佳状况,但对于欲求或观念不同的另一个人来说,则不是优佳状况,甚至是一种劣差状况;或者,同样的某一种状况,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劣差状况,但对于欲求或观念不同的另一个人来说,则不是劣差状况,甚至是一种优佳状况。

例如,一个人关于钱财的欲求较高,他的欲求(他所期望的状况)是拥有百万元财产,那么对他来说,拥有十万元财产这一状况,就是劣差状况;而另一个人关于钱财的欲求略低一些,他的欲求只是拥有二十万元财产,那么对他来说,拥有十万元财产这一状况,就不是很劣差的状况,而只是优佳度中等的一般状况;还有一个人关于钱财的欲求更较低,他的欲求只是拥有十万元财产,那么对他来说,拥有十万元财产这一状况,就是优佳状况。

又如,担任官职这一状况,使人具有权力和地位,对于渴望权力和地位的人来说,是一种优佳状况,同时,担任官职这一状况,因其巨大的责任和繁忙的事务,使人担负压力和劳累,对没有权力欲求却渴望清闲自在的人来说,则不是优佳状况,甚至是一种劣差状况。反之亦然,无官职这一状况,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一种劣差状况,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是一种优佳状况。所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多数人愿意做官,却也有一些人出于压力大和工作劳累等原因而并不愿意做官,甚至有一些身心疲惫的官员还希望摆脱自己所担负的官职。

即使对同一个人来说,同样的某一状况,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情况下,优佳度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同样的某一状况,在他人生中的某一时段里,具有某一优佳度,而到了欲求或观念已经变化的另一时段,则具有另一不同的优佳度。例如,一个人在中年时,拥有钱财这一状况,对他来说是极优佳的状况。到老年时,思想观念和欲求发生变化,对钱财的欲求降低或减弱。于是拥有钱财这一状况,这时对他来说只是较优佳的状况,而不再是极优佳的状况。

有时甚至存在这样的情况:同一个人,同样的某一状况,在他人生中一个欲求较高的时段,是劣差状况,而到了欲求已经降低的另一时段,则不再是劣差状况,甚至可能是一种优佳状况;同一个人,同样的某一状况,在他人生中一个欲求较低的时段,是优佳状况,而到了欲求已经提高的另一时段,则不再是优佳状况,甚至可能是一种劣差状况。例如一个人年轻时对钱财的欲求较高,拥有十万元财产对他来说是劣差状况,到老年时对钱财的欲求降低了,于是拥有十万元财产对他来说不再是劣差状况,甚至是一种优佳状况。

优佳度的比较

同一方面的不同状况之间,其优佳度显然是可以比较的。一个人月收入五千这一状况,显然其优佳度高于月收入三千这一状况,或者说比月收入三千这一状况更优佳,而月收入八千这一状况,则显然比月收入五千这一状况更优佳。

说某一状况优佳或劣差,都是比较而言的(因而也都是相对的)。有时某一状况,比A状况劣差(优佳度低于A状况),但与B状况相比,却是更优佳的。例如月收入五千这一状况,与月收入八千相比,当然是劣差的;而与月收入三千相比,就是优佳的了。

因此有时候,某一状况,比发生之前的原有状况更劣差,但与可能发生的另一更劣差状况相比,它仍是优佳状况。例如一个公司职员,在经济萧条的社会环境下,虽然努力工作,保住了公司里的职位,但工资降低了。保住职务并工资降低这一状况,比原来的状况更劣差,但与可能发生的失去职位的这一更劣差的状况相比,它仍是一种优佳状况。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方面的状况,其优佳度也是可以互相比较的。例如一个青年人,如果他对与某一喜欢的女孩结婚的欲求,等同于他对获得一百万元的欲求,或者说,他愿意以一百万元换取这桩婚姻,或以这桩婚姻换取一百万元,那么对他来说,获得一百万元这一状况,与获得这桩婚姻这一状况,优佳度是同等的。如果他为了获得这桩婚姻,宁愿放弃一百万元,那么对他来说,获得这桩婚姻这一状况,其优佳度高于获得一百万元这一状况。这也就是说,财富方面的状况与爱情婚姻方面的状况,虽然分属于不同性质的两个方面,但它们的优佳度是可以放在一起进行衡量的,是可以互相比较的。

又如一个患绝症的老人,如果他愿意用子女花费一百万元的医疗费,来换取自己多活一年,或者说,为了多活一年而宁愿花费一百万元,那么对他来说,多活一年这一状况,其优佳度高于保有一百万元这一状况。相反,如果他不愿意用子女花费一百万元来换取自己多活一年,或者说,为了保有一百万元宁愿不再多活一年,那么对他来说,保有一百万元这一状况,其优佳度则高于多活一年这一状况。这也就是说,财富方面的状况与身体方面的状况,虽然分属于不同性质的两个方面,但它们的优佳度是可以放在一起进行衡量的,是可以互相比较的。

再如一个大学教师,如果愿意用评上教授职称,来换取当上系主任的职务,或者说,为了当教授而宁愿不当系主任,那么对他来说,当教授这一状况,其优佳度高于当系主任这一状况。相反,如果他为了当系主任而宁愿不当教授,那么当系主任这一状况,其优佳度则高于当教授这一状况。这也就是说,学术声誉方面的状况与权力地位方面的状况,虽然分属于不同性质的两个方面,但它们的优佳度是可以放在一起进行衡量的,是可以互相比较的。

两种不同方面状况优佳度比较的结果,即孰优孰劣,是由本人的欲求决定的。例如上述这个青年人,如果他财富方面的欲求较高较强,那么他就会愿意为获得一百万元而放弃这桩婚姻,对他来说,获得一百万元这一状况,优于获得这桩婚姻这一状况。如果他爱情婚姻方面的欲求较高较强,那么他就会愿意为获得这桩婚姻而放弃一百万元,对他来说,获得这桩婚姻这一状况,优于获得一百万元这一状况。这时,他可能只有在获得五百万元时才愿意放弃这桩婚姻,于是对他来说,获得五百万元这一状况,其优佳度就高于获得这桩婚姻。但如果他爱情婚姻方面的欲求很高很强,他就可能即使获得五百万元也不肯放弃这桩婚姻。那么对他来说,获得这桩婚姻这一状况,比获得五百万这一状况还要更优佳。

其他

每个人情况不同(特别是运气不同所导致的各项主客观条件的不同),因而不同的人,可能发生的状况(无论是总体状况还是某方面状况或某一具体状况)的优佳度上限是不同的。最理想的优佳状况就是,在可能的范围内,优佳度达到或接近上限的状况。最理想的优佳状况,不是绝对优佳的状况(这是不可能发生的),而是相对的(在这一范围内的)优佳的状况。

一个人的总体状况,(除极个别的特殊例外)不可能一生中一直是极优佳的,也不可能一生中一直是极劣差的。多数时段中,会是比较优佳,或中等,或比较劣差的。

一个人整个一生中全部总体状况的总优佳度,有多种可能,可能是极高,可能是很高,可能是较高,可能是中等,可能是较低,可能是很低,也可能是极低。极优佳或极劣差的概率较小,而较优佳、中等或较劣差的概率较大。

不同的人,整个一生全部总体状况的总优佳度,会有所不同,有的人相对高一些,有的人相对低一些。有的人一生全部总体状况极为劣差,这一类人是极少数人。有的人一生全部总体状况极为优佳,这一类人也是少数人。大多数人的一生全部总体状况是较优佳、中等或较劣差的。

因此,不能说人生一定是美好的,或人生一定是糟糕的。人生有许多种,不同的人生是不同的,有的人的人生是美好的,有的人生是糟糕的。有的人生是极美好的,有的人生是很美好的,有的人生是比较美好的,有的人生是中等的,有的人生是比较糟糕的,有的人生是很糟糕的,也有的人生是极糟糕的。同一个人不同时段的人生,也是不同的,有的时段是美好的,有的时段是糟糕的。有的时段是极美好的,有的时段是很美好的,有的时段是比较美好的,有的时段是中等的,有的时段是比较糟糕的,有的时段是很糟糕的,也有的时段是极糟糕的。 yYgEtHo7dHKKou0bN5LT2xfdr93wRcqmNtddio8BTEt1Hv2gBXr2SOl5bKK9eSs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