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况的内容
人的状况包括极为丰富的内容,并构成一个系统。人在一生中的每一时刻,都处于一定的总体状况之中。每一时刻的总体状况包括多个方面,例如饮食、性生活、安全、快乐、身体舒适、健康、外貌、经济条件、婚姻爱情、人际关系、声誉、社会地位、权力、他人看法、性格气质、习性、体力、知识、思想观念、各种能力、事业成就、人生价值(人生价值也是人所处状况的一个方面)等方面。一个人所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何,也是一个人的状况的组成部分,例如一个人生活在暴力盛行的社会环境中,或者生活在友好互助的社会环境中。其中健康、习性、体力、知识、思想观念、各种能力等,我们可称之为主观性状况或内部状况,人际关系、社会地位、财富、所处环境等,我们可称之为客观性状况或外部状况。状况中的一些方面,又包括多个小的方面。例如经济条件方面的状况中,包括收入、饮食、穿衣、居住等多个小的方面。又如人际关系方面的状况中,包括同事关系、同学关系、邻里关系、亲属关系、朋友关系等多个小的方面。
一个时刻的多个小方面的状况综合起来,就构成这一时刻的某一方面的状况。一个时刻的各个方面的状况综合起来,则构成这一时刻的总体状况。
两个或多个不同方面或小方面的状况之间,经常存在着相互关系。例如一个商人,他在经济条件方面,拥有较多的财富,那么相应地,他在社会地位方面,也会由此而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某一时刻的某个方面的状况,是由该时刻该方面状况中同时存在的多个具体状况综合起来而构成的。例如某人某一时刻的同事关系状况中,与某一位同事关系较好,与另一位同事关系一般,又与另一位同事关系较差,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具体状况,所有这些具体状况综合起来,就构成他在同事关系方面的状况。
每个具体状况,都有着一定的存在时间,从它产生时开始,到它消除时为止。有一些具体状况,如患感冒,存在时间较短,只存在几天;有一些具体状况,如担任科长职务,则存在时间较长,长达几年十几年。
各个具体状况是固定不变的。如果一个具体状况发生了变化,这就意味着它的消失并转变成为另一个具体状况。例如一个人与某上级关系一般,后来关系发生变化,关系变得较好,这就意味着原来的关系一般这一具体状况消失了,转变为关系较好这一新的具体状况。
在一个具体状况存在期间,这一具体状况一直是某方面状况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说,在此期间的该方面状况中,一直包括着这一具体状况。例如张三25岁到30岁期间,与李四关系亲密,那么,张三这五年中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状况中,一直包括着与李四关系亲密这一具体状况。
在一个具体状况存在期间的每一时刻,这一具体状况都是该时刻某方面状况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说,在此期间每一时刻的该方面状况中,都包括着这一具体状况。例如张三25岁到30岁期间,与李四关系亲密,那么,张三这五年中每一时刻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状况中,都包括着与李四关系亲密这一具体状况。
有一些具体状况,会涉及到状况中的多个方面。例如某人在某公司中担任某高官,这一具体状况既涉及到他的事业成就方面的状况,是事业成就方面的状况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涉及到他的社会地位方面的状况,是社会地位方面的状况的一个组成部分;亦涉及到他的经济收入方面的状况,是经济收入方面的状况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一个人在人生中的每一时刻,都处于一定的总体状况之中,因而在人生的每一时段,也都处于一定的总体状况之中。它是每一时刻的总体状况相加的总和,它也包括饮食、性生活、安全、快乐、身体舒适、健康、外貌、经济条件、婚姻爱情、人际关系、声誉、社会地位、权力、他人看法、性格气质、习性、体力、知识、思想观念、各种能力、事业成就、人生价值等多个方面。
由于一个人在人生中的每一时段,都处于一定的总体状况之中,因而在整个一生中,也处于一定的总体状况之中。它又是每个时段的总体状况相加的总和,它也包括饮食、性生活、安全、快乐、身体舒适、健康、外貌、经济条件、婚姻爱情、人际关系、声誉、社会地位、权力、他人看法、性格气质、习性、体力、知识、思想观念、各种能力、事业成就、人生价值等多个方面。
同样,一个时段中的某个方面的状况,是由这一时段中每一时刻该方面状况相加的总和。一生中的某个方面的状况,是由一生中每一时段的该方面的状况相加的总和。
状况的特征
状况具有个性。在同一时段(或时刻),不同的人,状况是有所不同的。每个方面的状况都有所不同,总体状况也有所不同。在任何一个时段(或时刻),每个人的状况(无论是总体状况还是某一方面状况),都与任何一个他人的状况,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同。不同的人,在相同年龄的状况,也会有所不同。例如两个年龄的不同的人,前者三十岁时的状况,与后者三十岁时的状况,会有所不同。
状况具有有限性。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技能、资金、物资、权力、人际关系、习性、时间、精力、体力等各项主客观条件,以及时间、精力、体力等各项资源。各项条件包括了各项资源,各项资源是各项条件当中受到数量限制的那些条件(用一点就少一点)。人所具备的各项主客观条件有及各项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人所能够从事的行为是有限的,人的行为所能够促成的状况,也是有限的。不受本人行为影响的那些自然发生的状况,也是有限的。任何人的任何一个具体状况,其优佳度都是有限的,即使该状况极其优佳或者说优佳度极高,也仍是有一定限度的;任何人在任何时段(或时刻)的某方面状况,其优佳度也是有限的;任何人在任何时段(或时刻)的总体状况,其优佳度也是有限的。
状况具有持续性。人在人生中的每一时刻,都处于一定的状况之中,状况在一生中是一直连续存在的。人没有任何一个时刻不是处于一定状况之中的。人不可能脱离状况而存在。
状况兼具变动性和稳定性。一个人的状况在其一生过程中,一直处于一个变动的过程之中,随时可能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
在人的一生中,其总体状况的内容和优佳度随时可能发生变化,于是在人生中的各个不同的时段,会存在着内容和优佳度各不相同的总体状况。在人的一生中,任何一个方面的状况的内容和优佳度也都随时可能发生变化,于是在人生中的各个不同的时段,会存在着内容和优佳度会各不相同的该方面状况。财富等客观性的各个方面状况,在不同时段会有所不同;知识、习惯、能力等主观性的各个方面状况,在不同时段也会有所不同。在人的一生中,其各项具体状况则随时可能消除、改变或新增。总体状况和各方面状况的变化,就源于新的具体状况的出现,或原有具体状况的消除,或原有具体状况的改变(改变为其他具体状况)。
当状况发生变化时,或者是比原有状况更优佳,即优化,或者是比原有状况更劣差,即劣化。人们常说的“获得”,实际上就是状况的优化;人们常说的“失去”,实际上就是状况的劣化。某一时刻或时段的某一方面状况,实际上是前一时刻或时段的该方面状况变化以后的结果;某一时刻或时段的总体状况,实际上是前一时刻或时段的总体状况变化以后的结果。
另一方面,状况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无论是总体状况或是某一方面的状况或是某一具体状况,往往不是每个时刻都在发生变化,而是可能在一定时段内都保持不变,即原有的状况在这一时段内得以延续。也就是说,状况的变动一般都是间歇性的,而非持续性的。
状况具有未知性。在某一具体状况确实发生以前,这一具体状况是未知的。在某一方面状况发生变化之前,这一变化是未知的。也就是说,未来状况是本人无法准确预测的。本人预测为会发生的一些具体状况(或某方面状况的变化)实际上不会发生,本人预测为不会发生的一些状况则实际上会发生。当然,未来状况的未知不是绝对的,未来状况是本人能够部分地预测的。一些本人预测为会发生的一些状况实际上也确实会发生,一些本人预测为不会发生的状况实际上也确实不会发生。
关于当下状况
一个人某一时段(或时刻)的状况,我们称之为这一时段(或时刻)的当下状况。某一时段的当下状况,主要是指这一时段本身的境况。但与此同时,一个人某一时段的当下状况中,也包含着过去时段的状况的许多因素。
当下状况中包含着过去状况的许多影响,当下状况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在过去状况的影响之下产生的。例如,一个人过去时段的财富状况,以及挣钱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当下的财富状况,是当下财富状况的基础条件。(这些基础条件,加上本人过去时段所从事的行为,再加上过去时段的运气,所有这些共同决定了当下的财富状况。)
此外,一个人某一时段的当下状况,是过去状况演变的结果,是对过去状况的继承和发展,当下状况中包含着过去状况的部分内容的遗留。一个人某一时段的当下状况中,也包括了着他在当下时段对此前全部过去状况的全部记忆。
一个人某一时段的当下状况中,也包含着未来时段的状况的许多因素。
当下状况中包含着许多能够影响未来状况的基础条件。当下状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未来状况,或者说能够决定未来状况的一部分。因此,当下状况中,实际上包含着未来状况的许多可能性。
例如,如果一个中学生处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当下状况之中,这一状况中实际上就包含了一个基础条件,即他目前具有较强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这一基础条件对他未来的学习成绩会产生有利影响;这一状况实际上也包含了一种未来状况的可能性,即未来他很可能成绩继续优秀,以及未来他可能会在一个好的大学里学习。同理,如果一个中学生处于学习成绩普通的当下状况之中,这一状况中实际上就包含了一个基础条件,即他目前具有普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这一基础条件对他未来的学习成绩会产生一般性的影响;这一状况实际上也包含了一种未来状况的可能性,即未来他很可能成绩继续普通,以及未来他可能在一个普通的大学里学习。同样,如果一个中学生处于学习成绩很差的当下状况之中,这一状况中实际上就包含了一个基础条件,即他目前具有较低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这一基础条件对他未来的学习成绩具有不利影响;这一状况实际上也包含了一种未来状况的可能性,即未来他很可能成绩继续较差,以及他未来他可能不会上大学而是直接就业。
当下状况中有时甚至包含了一些未来状况的发生必然性(准确地说是极大的可能性以至于接近必然性)。例如,一个中学生考上了一所大学,这一状况实际上就包含了一个未来状况发生的必然性,即未来一定时期内他将在这个学校学习并在这个学校毕业。又如,一个人娶了一个女子做妻子,这一状况实际上就包含了一个未来状况的发生必然性,即未来一定时期他将与这个女子共同生活。
此外,一个人的未来状况,是当下状况演变的结果,是对当下状况的继承和发展,当下状况的一部分内容会继续留存到未来状况当中。一个人某一时段的当下状况中,也包括了他在当下时段对此后的未来状况的全部预期。
状况的影响
人所处的状况会影响本人的感受。在任何时段或时刻,一个人所处状况的优佳度与本人感受的优佳度是成正比的。某方面状况的优佳度与该方面感受的优佳度成正比;总体状况的优佳度则与总体感受的优佳度成正比。状况较优佳,相应感受就较优佳;状况较劣差,则相应感受也就较劣差。状况越优佳,感受就越优佳;状况越劣差,感受也就越劣差。例如,一个人的身体状况越好,身体方面的感受也就越优佳。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其身体方面的感受是舒适的;一个亚健康的人,其身体方面的感受就要稍差一些;一个患病的人,其身体方面的感受就比较难受;而一个身患重病的人,其身体方面的感受则极为痛苦。
人所处的状况也会影响本人的行为。任何一个追求行为的从事,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条件,这一追求行为才有可能得以从事。这些条件包括各项主观条件,也包括各项客观条件。例如智力、体力、精力、习性、时间、金钱、物资、人际关系、某些专门知识、某些专门技能、某种性格、所处社会环境、所处自然环境等。而所有的这些主客观条件,实际上也都是本人的状况的组成部分,都是由本人的状况所提供的。人的行为必然受到状况所能提供的各项条件的限制,必然是在一定的状况的基础上,在状况所提供的条件下进行的。这些条件所支持的行为,才能得以从事;这些条件所不能支持的行为,则不可能得以从事。超越状况、超越条件的行为,是不可能做得到的。例如一个农民,在农村拥有一些土地,这一状况下,他能够耕种土地,收获作物;而一个城市居民,并不拥有农村的土地,他就不可能耕种土地并收获作物。又如一个在乡村以耕种为业的贫穷的农民,不可能在城市中购买房屋;而一个在城市里就职工作并拥有一定工资收入的城市居民,则能够在城市中购买房屋。再如,一个数学知识有限的中学生,不可能在大学教授数学,而一个有丰富数学知识的学者则能够做得到;一个体弱者,不可能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而一个体力好且具备相关技能的人则能够做得到;一个男人,不可能生育子女,而一个身体健康的女子则能够做得到。人在做出从事任何一个行为的决断时,也都会考虑自己所处状况,分析这一状况提供了哪些条件,分析这些条件是否支持该行为的从事,分析在这些条件之下该行为能否得以从事,然后依据这一分析做出行为的决断。状况还会通过它所提供的各项条件,来影响行为的效果。从事同样的行为,条件越好,则效果越佳。例如两个人同样耕种一块土地,其中耕种技术较好的那个人,会收获更多的作物。
人所处的状况也会影响本人的欲求。所处状况较优佳,人对未来状况的欲求就易于较高;所处状况较劣差,则人对未来状况的欲求也就易于较低。所处状况越优佳,人对未来状况的欲求就会越高;所处状况越劣差,人对未来状况的欲求也就会越低。
一个人的某一状况也会影响到本人的另外一些状况。有的时候,是直接产生影响,即一个状况直接导致另外一些状况。例如,一个外貌美丽的女孩子,外貌美丽这一状况,会自然地(即不需要通过本人的追求行为)导致受到很多男生喜爱这一状况。又如,一个职位较高的官员,职位较高这一状况,会自然地导致受到他人较多尊重这一状况。有的时候,是通过行为产生间接的影响,即一个状况为某一行为提供条件使该行为得以进行,而这一行为促成另一状况。例如一个拥有较多金钱的人,拥有较多金钱这一状况,为创办公司提供了条件(提供了所需资本),使他得以创办一家公司,从而促成了拥有一家公司这一状况。还有的时候,是一个状况与某一行为共同产生影响,共同导致另一些状况。例如,一个体力好的长跑运动员,好体力这一状况与他的长跑训练行为相结合,共同导致较好的长跑比赛成绩(好体力和训练行为两者缺一不可)。又如,一个智力高的中学生,高智力这一状况与他的学习行为相结合,共同导致较好的考试成绩(两者缺一不可)。这与前文所说的状况影响行为效果,是同样的道理。
此外,如前文所述,一个人的状况,也会对他人产生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