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波能量方程推导过程的错误

从经典物理学的历史进程看,任何物理学疑难的产生,其前提或推导过程中必存在错误,或者是内容存在欠缺。仔细分析机械波的势能推导过程(式(1-7)至(1-13)),其在物理和数学两方面皆存在错误:

(1)从数学方面看,由波形图1-1可知,当波传播至P点时,是P点的振动位移形成了波的势能,即波动方程式(1-2)的y值决定了势能大小。dy表达的是势能增量,而不是总的势能。但图1-2所示模型中,dy为体积元的总伸长量,是与式(1-2)中y相对应的量,而不是与dy对应的量,式(1-8)充分体现了这点。就是说,模型中的dy,不过是对一长度的命名(也可以取其他名称),无任何其他意义,而在式(1-2)中,dy则是数学上的微分。

(2)从物理方面看,在弹性介质中,某质点离开平衡位置时,邻近的质点将对它产生弹性力作用,形成使之返回平衡位置的势能。由此可知,图1-2中的体积元离开平衡位置(MN→M´N´)时,必受到一个回复力的作用,从而形成对平衡位置的势能。但在§1.1节中,整个弹性势能的演算过程,体积元偏离平衡位置时所形成的势能,在整个演算过程中始终没有丝毫体现,全部势能仅来自于体积元的自身形变。这使得介质中的体积元,成了自由运动元,这完全违背了介质质点不随波向前移动,这一波的最基本性质,并割裂了体积元与波的联系。

(3)对于图1-2模型,如果将体积元自身的形变势能与体积元偏离平衡位置(y值)所形成的势能相加,则会使运算变得很复杂。可知,图1-2是个错误的模型。

由以上三点,不难理解零点困难的成因。波的动能可表现为介质的疏密变化,是体积元伸缩运动的体现。体积元的伸缩运动,在形成动能的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的线变势能,这便是式(1-13)的物理意义。这就好比,加速拉动一个弹簧振子,其势能与动能必同时增大。可见,式(1-12)表示的仅是体积元的形变势能,其并没有包含体积元偏离平衡位置时所形成的势能,或说,式(1-12)仅表现了体积元的一部分势能,而不是体积元的全部势能。把体积元自身的伸缩,看作体积元的全部势能,是产生机械波零点困难的根本原因。 wOlbv/EwwkLU0OTlMbuFHAE31OrZ0NniPsgzs85uN0gJrhwzUnzWpB8/mi0BePf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