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顿力学中的力定义有二种形式:
(动量变化率)和
。按经典物理的质量不变观点,可得:
(4-20)
式(4-20)中的
,为力
作用下的平均加速度。当
时,则式(4-20)为:
(4-21)
由(4-20)(4-21)可以看出,两种力定义形式互为因果,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是力的平均作用效果(这在经典力学教材中已有明确阐述
[4]
),在物理学中称为冲力,而
显然就是即时力的定义。这两种力定义形式,非常类似于平均速度与即时速度的定义。如此,便很好地理解了牛顿给出的两种力定义形式(这两个极易统一的力定义形式,在目前教材中被分别对待,着实令人费解)。
在旧狭义相对论中,力定义是通过相对论性动量变化率给出的,为:
(4-22)
式(4-22)中的
,在旧狭义相对论中被称为纵向质量(惯性力平行于运动方向),而
则被称为横向质量
[5]
(惯性力垂直于运动方向),即物体的惯性质量在纵向和横向上是不等的。这显然违背了标量无方向性的要求(质量为标量)。
现对式(4-22)的导出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动量的增量是指,质点由初速度
至末速度
而引起的动量改变,即相对论性动量的微变应为
(继续推导此式很复杂,涉及相对论因子的变换,见后文4.2.2节),这显然与
不等价。
的物理意义为,质点从静止加速至u时,质点动量的变化量,这是由
的性质决定的。就是说,式(4-22)中的
,是质点从静止加速至u的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平均质量效果,而不是某一时刻的即时质量。其所表现的力,是具有平均效果的冲力,而不是某一时刻的即时力。该错误的产生原因,是没能正确理解微分的物理意义。这同第一章零点困难的产生原因类似,是对数学的机械套用。
现重新推导考虑相对论效应时的即时力表达式,对于动量变化率,在
的极限情况下,质点的速度增量极其微小。作为很好的近似,质-速关系式
中的
可视为不变量,则总质量m也应视为不变,则由
,可得即时力为:
(4-23)
由式(4-23)看出,相对论性的即时力,仍保持着牛顿第二定律形式,只是质量不再是恒量,而是相对论性质量
。这虽然与牛顿的质量恒定观念不符,但与牛顿第二定律中的惯性质量概念并无任何冲突,即式(4-21)无论是否考虑相对论效应,都是成立的,式(4-21)与(4-23)完全等价。
再看实验的检验,根据不同速度的电子,在磁场中具有不同的偏转半径(惯性力垂直于运动方向),并通过测量荷质比e/m,验证了
为横向惯性质量
[1]
。在利用弹性碰撞实验检验纵向质量时,其结果仍与横向质量
相符合
[1]
,从而证实了式(4-23)的正确性。而所谓的纵向质量
或式(4-22),却从未得到任何实验的证实。可见,式(4-23)才是质点在任意时刻点的真实受力,且
在任意方向上都是质点唯一的惯性质量。
再看,根据式(4-23),显然有
,即力与加速度平行,这完全符合经典力学观念。而旧狭义相对论,则是根据纵向与横向上质量的不同,得
,从而得出力与加速度不再平行的结论
[6]
。这显然与二种力定义形式
和
都不符合,那么以
为力定义的旧狭义相对论,便成了自我否定的理论。其实在式(4-22)中,
中的
就是指纵向质量,但由其本身又得出个纵向质量
,这显然是式(4-22)的自我否定。
由以上可见,牛顿在观念上的错误(认为质量与运动无关),并不影响牛顿第二定律在相对论中继续保持着绝对的正确性。至此,新狭义相对论与经典理论中的力、惯性质量、加速度三者的关系,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旧狭义相对论完全抛弃了牛顿第二定律,尤其是横向与纵向上存在质量差别的结论,等于是承认了标量(惯性质量是典型的标量)具有方向性,这是物理学所不允许的。虽然后来的弹性碰撞实验结果与纵向质量的不符,但却未能引起学界的关注,从而错过了对错误的及时纠正。这是对力定义认识的不足,更是对数学及权威的盲从。
时空、速度、加速度的变换,皆为即时值的变换。力的变换,同样也必须是力的即时值变换,所以必须采用
形式。而有着平均效果的
形式(见4.2.1节),因不能反应力的真实情况,所以不可以采用。
为使新力变换式简洁明了,现仅探讨质点沿平行于x轴运行的情况(其他情况下的变换较为复杂,可通过事先设定或旋转坐标系加以解决,所以实际意义不大,略)。设相对速度为v的S系和S´系中,一质点的速度分别为
和
。根据速度变换式(4-3),可得质点的相对论因子变换关系为:
(4-24)
式(4-24)结合新加速度变换式(4-16)或(4-18),得:
(4-25)
将相对论性即时力表达式(4-23)(其实就是牛顿第二定律),代入式(4-25),得纵向的新力变换式为:
(4-26)
由题意知
,则根据式(4-17)(4-23)(4-24),同理可得,横向的力变换式为:
(4-27)
联立式(4-26)(4-27),则质点平行于x轴运行时,正、逆新力变换式(新力逆变换式同理)为:
,
(4-28)
旧的力变换式(逆变换式略)为:
(4-29)
在旧狭义相对论中,力的二种定义形式,被看作是各自独立的关系,仅保留以
定义的具有平均效果的冲力,完全抛弃了以
定义的即时力(见4.2.1节)。由于冲力不能反映质点的真实受力情况,尤其是其中还掺杂着旧时空变换式的错误,所以式(4-29)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