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存在就是有理,有理不一定存在,没有理一定不存在。 这是物理学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则,也是本书的宗旨。“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这是对真理的写照,也是物理学的真谛。

现代物理学,其玄学化势头极为明显,如现在决定过去,一个粒子同时穿过两条狭缝等。这种违背基本物理规则和时间顺序性的结论能被学术界所接受,并认为客观世界可能就是无理的,完全是对实验的曲解或对客观世界的错觉,也是现代物理学疑难长期得不到解决所产生的必然后果。上述基本法则的提出,将把物理学严格约束在科学轨道上,并从根本上遏制并消除其玄学化势头。

物理学疑难一般分为两种,一是结论与基本定律或实验发生冲突,二是出现了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即悖论或称佯谬。从物理学发展史上看,物理学疑难的每次解决,常常会引起物理学的巨大进展,甚至一场科学革命,是科学发展的直接动因之一,如伽利略的“落体悖论”,不仅反驳了两千年前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更为确证自己的理论铺平了道路,成了近代物理学的开山之父。

判断是否为物理学疑难很简单,但解决起来却极为艰难。主要原因还是受权威思想束缚而不能自拔,导致了无数学者不得不面对失败的结局。时至今日,现代物理学中的疑难之多可谓是不胜枚举,其之所以不被普通民众乃至专业学者所知晓,是因为许多疑难被所谓的“权威们”人为地合法化了,如此便又导致了新疑难的产生,以致形成了恶性循环。

疑难的存在,是任何完美理论体系所不允许的。疑难的存在也是孳生玄学的温床,可想而知现代物理学面临的窘况,否则也不会在网络上涌现出那么多的质疑声。数学是目前最成功的自洽性理论,但“有理不一定存在”。物理学不但要求符合客观实际,更要求逻辑上的完美自洽,否则便会产生奇怪结论而曲解客观世界。那些试图将数学凌驾于物理之上的论调,明显缺乏对物理学的认知。

以上观点,可能会让目前所有关注物理学的人感到惊讶。专业学者惊讶的是,宏观、微观、宇观是三种不同的世界,怎么可能完全做到逻辑自洽?而普通科学爱好者惊讶的是,经过那么多世界顶级物理学家之手的现代物理学,真的存在那么多疑难吗?是的,虽然网上质疑被一些自诩正统的学者们讥讽为低文化素质的“民科”所为,但毕竟纸包不住火。那些“民科”们,也绝非都是泛泛之辈,更不乏高学历者。这里只想说,那些无视疑难甚至不惜将疑难合法化者,才是物理学健康发展的最大阻碍。

其实,疑难产生的直接原因,皆源于前提的不完备或错误、或推演过程中存在错误。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些早已深入人心的结论,多是因为演算过程中存在错误而得到的,且错误多发生在基础性部分。如此,后续理论滋生出疑难或奇怪结论,也就不足为怪了,如被谑称为解决一个问题会多出十几个问题的大爆炸宇宙学说。更令人惊讶的是,仅凭美好愿望而做出的某结论,竟能不经检验地被普遍接受。这不是危言耸听,该现象就发生在现代物理学中。

以狭义相对论为例,许多学者认为,狭义相对论与电磁理论精确相符,这似乎已成了目前学术界共识。其理由为,狭义相对论可准确地推导出“全洛仑兹力公式F=q(E+vB)”。其实,由经典电磁理论得到的全洛仑兹力公式应为F=q(E-vB),这是仅需普通电学知识便可得出的结果(见正文)。就是说,无论两电荷的正负以及速度、方向如何,一电荷受到的库仑力qE与洛仑兹力qvB,始终反向,即F=q(E-vB)才是经过无数实验检验的,且任意速度下皆成立的全洛仑兹力公式。虽然F=q(E+vB)与F=q(E-vB)只相差一个正负号,但两者对理论的预判,却有着天壤之别。可以肯定地说,狭义相对论与电磁理论,从来没有过任何的“精确相符”。许多专业文献中的长篇“推理”,不过是美好愿望主导下的滥用数学过程。

另外,还有一种流行观念,即相对论符合所有实验。其实,无论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不符合相对论的公认实验也是有的(见正文),只是这种实验被奇怪的刻意回避或被“美好愿望”掩盖了,从而导致鲜有媒体报道,所以知之者不多。

以上情况反映出,人类似乎有一种喜欢用美好愿望掩盖不足的天性,包括专业学者。其实,狭义相对论既有其合理成分,也有其不合理成分。对狭义相对论的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都是不严谨的。正文中将会看到,通过对狭义相对论的整个推理过程,逐步进行重新审核分析,并对其中的错误进行修正后,新的狭义相对论,才在各个方面真正做到了精确符合经典电磁理论。如此,早前关于狭义相对论许多方面的理解或观点,将随之被颠覆,而新的观念将开始确立。如:磁场是两个原理假设成立前提下的必然产物;尺缩效应也不再神秘,而是与力作用直接相关;所谓的“经典物理是相对论的低速近似”论,将不复存在;等等。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对于物理学疑难,在任何时期都应是物理学健康发展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否则必将把物理学带入歧途。受疑难合法化的思潮影响,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错误就更多了(注意:广义相对论在强引力场下从未符合过实验,量子力学更多的是曲解实验且逻辑混乱),其得出的结论更肆无忌惮,如相距遥远两个黑洞之间竟然连接着瞬间可通达的虫洞等,即便是玄学,恐怕也未必能及吧。

通过实践可以认识世界,但通过设计去认识世界,至今似乎还没有成功的先例。从物理学发展史看,所有事先设计模型的理论,几乎无不以失败而告终,如地心说,以太说等,此正印证了“有理不一定存在”。当然,如果模型的前提正确且完备,及推理过程中无任何差错,其结果是应该符合实际的,即绝对的有理才会有真实的存在。但模型理论的建立,都是在知之甚少或不知情况下,以个别现象为出发点而建立起的理论,根本不可能做到前提条件的完备性。在正文中将会看到,目前流行的宇宙模型和粒子模型理论,也同样注定了其失败的命运,且模型理论与推理理论的结果相距甚远。模型理论同计算机编程一样,最终结果不过是已有认知下的一种组合。

模型理论本属于一种试探性研究,在推理出现断层而无法继续时,可使理论研究得以继续并不断取得经验。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本无可厚非,但当其不断出现问题或疑难时,如果再一味掩盖以至不惜曲解实验,甚至将疑难视为一种合法存在,如将悖论称为佯谬(假的错误),就是对科学的背叛了。其实,对于各种质疑,虽不乏一知半解的“民科”所为,但更多是由有着深厚专业基础的学者首先提出,并为民间科学爱好者所认可及传播罢了。现如今正统与民科之争的状况,像极了旧时代普通人对巫师们的挑战。

发现理论中存在错误并不是难事,只需看结果与基本定律是否相冲突或是否会产生疑难即可,但这并不能成为否定整个理论的理由。指出错误所在,并重新导出新的结果,然后再审核,再查错,最后才能决定是部分否定,还是整体否定。当然,新结果必须符合逻辑的自洽性及实验检验,这才是正确对待旧理论的科学态度,也是确立新理论的唯一方式。

面对已发展百多年的、内容庞杂的现代物理学,如果对每一个疑难都进行重新验算,其工作量之大是难以想象的,这也是浮躁时代许多学者不愿或不屑做的原因。鉴于此,彻底消除现代物理学疑难的最佳方式,便是不断对物理学疑难进行溯源并予以解决,直接淘汰掉后续理论中的相关疑难,以减少不必要麻烦。经此过程后再将理论进行深化,如此便会看到,目前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皆在理论预测之中,如光速为什么不变?微观粒子为什么具有波粒二象性等。就是说,以被无数实验所证实的基本定律为前提,并以严谨的逻辑推理及数学运算为主要方法,才能最终实现宇观、宏观、微观三者统一,这也是本书的目标。

另外再简要谈谈,数学与物理的关系。数学是严谨的纯逻辑思维产物,只要求逻辑自洽,而无须实验检验。物理学则是既需要严谨的推理逻辑,又需要实验的检验。数学与物理学的共同点,就是在推理过程中,皆不允许有丝毫差错,否则必将以失败告终。

在任何领域,数学仅能作为运算工具或一种验证手段,数学在物理学中的作用也同样如此。在数学运算过程中,其变量所代表的物理意义绝对不允许有丝毫改变,这在任何领域都堪称基本准则。那些为了数学方程有解,而对其变量想当然地赋予或改变其物理意义,就是对数学的滥用,如爱丁顿(被誉为全世界第二个看懂相对论的人)的所谓时间与空间互换假设。通过数学,可以得到正确的物理结果,但并不能揭示物理本质,如麦式的电磁波方程,虽然准确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但却始终不能给出合理自洽的电磁波或光子结构。目前流行一种“数学是可以取代物理的终极理论”的观念,其本质就是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大自然及其法则在黑暗中隐藏:

上帝说:“派牛顿去吧!”

于是一切变得光明。

但这并不久长;

魔鬼大声吼叫:

“让爱因斯坦去吧!”

于是一切又笼罩在黑暗中。

短短的几句诗,把物理学的发展轮廓及现状生动地勾画了出来,但艺术与科学的表述意境毕竟是不同的。这里的光明,就是指既符合事实,又逻辑自洽的理论。反之,那些既不满足自洽性,又不可证伪和证实的理论,都属于在黑暗中摸索。回想当初物理学上空的“两朵乌云”,在催生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后,本以为天空会依旧晴朗,但当物理学家们准备弹冠相庆之时,物理学的天空已是乌云密布(滋生出无数物理疑难),不能不说是种极大的讽刺。

客观世界的运行方式是唯一的,也必须是合理的,这就决定了人类对它的正确认识,也一定是唯一的、合理的。一个正确完美的理论必须具备两大要素,一是符合实际,二是逻辑自洽。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会造成认识上的不唯一性而终被淘汰。无论是宏观、宇观还是微观,一切都是基本物理规律支配下的必然,根本不存在什么“宏观与微观是不同的世界”,除非曲解了实验现象。愿本书能重现经典物理时期的辉煌。

下面列出笔者已发表的几篇论文(论文中的一些错误,已在书中更正),这也是本书的主要参考基础:

[1]田树勤.(2011)狭义相对论中各变换式的重新推导及合理性分析.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1(4):51-55.

[2]田树勤.(2012)狭义相对论变换式修正结果的验证.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12-216.

[3]田树勤.(2013)引力理论新探. 现代物理,3,84-89.

[4]田树勤.(2014)黑洞理论重探及宇宙模型重建. 现代物理,3,37-49.

[5]田树勤.(2014)相对论的同时性重探. 现代物理,4,57-61.

[6]田树勤.(2015)惯性的本源及光本质探析. 现代物理,5,79-87.

[7]田树勤.(2016)会切磁瓶探析—磁场位形为磁阱的新型磁约束装置,核科学与技术,4(1),7-16.

有些外行读者可能会问,这么重要的论文为什么都发表在普通专业期刊上?这不奇怪,因为那些影响力较大的核心期刊,注重的是世界科学界普遍关注、且经实验坐实了的内容。对于影响较大的具有颠覆性内容的论文,在任何时期都难以被顶级期刊录用。正如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本庶佑所说,“真正一流的工作往往不会在顶级刊物上发表”。上述论文若非论证严谨及证据充分,即便是普通专业期刊,也不可能通过同行的审核,尤其是当前中国学术氛围下。说这些,无非是希望读者,科学理性地对待本书内容,而不是盲目迷信权威。正视不足,勇于面对,是每一位学者必须具备的品质。爱因斯坦说,“在我提出的概念中,没有一个我确信能坚如磐石,我也不能肯定自己总体上是否处于正确的轨道”。可见,晚年的爱因斯坦,已意识到了自己的理论,存在着重大缺陷。

牛顿说:“我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个“巨人”,绝不是什么名人大咖,而是指前人正确结果的总和(剔除错误部分)。

鉴于笔者水平有限,且书中内容涵盖广泛,难免会存在一些错误或不妥,欢迎广大专业学者及物理爱好者们不吝批评指正,并查验书中内容是否还存在逻辑上的不自洽、前提有异议及不符合实验的结论,以共同推进物理学的发展。在此衷心感谢,诸多学者和物理爱好者们发布的各种资料及质疑,使得本书中的各种关键结论,能顺利得以检验。

存在就是有理

有理不一定存在

没有理一定不存在 wOlbv/EwwkLU0OTlMbuFHAE31OrZ0NniPsgzs85uN0gJrhwzUnzWpB8/mi0BePf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