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暗物质的存在“证据”

2.1.1 暗物质的“理论证据”

1932年,瑞士籍天文学家扎维奇(Fritz Zwicky)在观测旋涡星系旋转速度时,发现星系盘的旋转速度相当快。而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或位力定理 (等号左侧为动能,右侧为势能),星系盘的旋转速度,应随着半径r的增大而下降。由此推断,星系盘的引力远大于牛顿引力(牛顿引力与距星系中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推测必有大量未被观测到的神秘物质,使星系盘不致因离心力过大而被破坏。扎维奇首次称这些神秘物质为暗物质。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得了银河系和一些临近星系的旋转曲线(距离星系中心不同距离处的恒星或气体,绕星系中心旋转的速度图像),总体上趋于恒值,如图2-1(其中虚线为由位力定理得到的曲线),由此暗物质理论被广泛接受。国际暗物质研究开始升温,并将暗物质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不发光的星际气体、死亡冷却恒星、黑洞等构成的重子暗物质。另一种是除引力外,是否还参与其他作用不详的非重子暗物质,即通常意义的暗物质。

图2-1 一些旋涡星系的旋转曲线

由于万有引力定律或位力定理针对的是二体问题,其能否直接用于含有众多恒星等天体的旋涡星系盘,并没有得到证明,所以扎维奇的分析显然非常粗糙。目前对暗物质的理论研究,采用了比扎维奇时代更为准确的算法,即根据星系盘与有限薄圆盘极(有限盘)极为相近的特性,将星系等效为有限盘。如此,只需求解出有限盘的引力场分布规律,星系的旋转曲线问题便容易解决了。但是,由于有限盘在数学上遭遇到了解椭圆积分困难,问题至今也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成了 “引力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

目前,在天体力学中,被认为最精确的办法,就是使用半径无穷大的无限盘上任意点的引力势表达式,为:

(2-1)

式(2-1)中, 为盘面上某点坐标, 为空间任意观察点坐标, 为盘面的质量密度。

由于式(2-1)涉及椭圆函数积分,目前也只能得到几种密度分布的引力势解。其中最适合的解为,假设盘面密度按指数规律衰减 [1] ,然后采取人为截断方式(忽略远离盘中心的小密度物质),处理成有限盘形式,以对应星系盘结构。为了得到平直的星系旋转曲线,又不得不在该模式的基础上,再次引入假设,即星系盘外存在大量球状分布的晕状暗物质。认为唯有如此,才能解释星系盘在动力学上的稳定性,这就是目前公认的暗物质理论证据。

2.1.2 暗物质的“观测证据”

引力透镜效应是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现象,即在观测者至光源的视线上,如果存在一个大质量前置天体,则 光线 将在前置天体附近发生弯曲,使光源形成两个或多个像,这种现象称之为引力透镜效应。在引力透镜的作用下,远方天体像的亮度分布会发生各种变化,或增强,或畸变,或形成环(爱因斯坦环),或放大,如图2-2。前置天体可能是拥有巨型黑洞的星系、星系团,也可能是非重子暗物质。由于暗物质被认为除引力作用外,不发出任何辐射而不能被直接观测到,所以通过引力透镜效应可分析出暗物质的空间分布,于是引力透镜效应被称为发现宇宙暗物质的探针。

图2-2 引力透镜示意图

2006年8月21日,钱德拉X射线和哈勃光学空间望远镜,公布了位于船底座距地球38亿光年的子弹星系团1E0657-56的两个子星系团,在垂直于视线方向上刚刚发生过的一场高速碰撞照片。将两种不同方式拍摄的照片重叠后,发现高温普通物质(X射线波段观测)和“暗物质(根据引力透镜效应观测)”对称的分离了,且暗物质在前,普通物质在后 [2] ,如图2-3(可下载彩色图片,效果更直观)。分析认为,普通物质之间因发生碰撞而形成阻滞作用,使运动速度变慢,而暗物质之间因相互作用很弱,可以彼此穿过,所以暗物质比普通物质分离得更远一些。后来哈勃和钱德拉望远镜又公布了几张其他星系团碰撞的类似照片,如猎户座Abell 520星系团,鲸鱼座MACSJ0025.4-1222星系团,这些都被认作是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

图2-3 两个子星系团刚刚发生过的高速碰撞(2、3圆内为高温普通物质,1、4员内为暗物质)

2007年5月15日,哈勃望远镜公布了星系团CL0024+17拥有暗物质环的图像,环径达260万光年,如图2-4。该星系团位于双鱼座,距离地球约50亿光年。图中的暗物质环是根据它产生的引力透镜效应照片分析、描绘出来的。照片由哈勃望远镜于2004年11月拍摄,使用6种不同波长的滤光片,曝光14小时。

图2-4 CL0024+17拥有暗物质环的像

之后,干脆又对宇宙大尺度结构的观测,微波背景辐射等,也都归结为了暗物质的存在证据。 wOlbv/EwwkLU0OTlMbuFHAE31OrZ0NniPsgzs85uN0gJrhwzUnzWpB8/mi0BePf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