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了吃中饭时间,尚妈喊道:“吃饭啦,都出来。”然后用一个木头盘子端出菜,跑了好几趟,后来又端上了饭,才上齐。
厨房里有2口锅,一个烧饭,一个烧菜。
饭厅不大,直通厨房。一个落地纱橱,专门放些剩菜剩饭。
饭厅里有一张方桌,4个长条凳。
方桌又叫八仙桌,中华民族传统家具之一。大方桌有四边,每边可坐二人,四边围坐8人犹如八仙,故中国民间雅称八仙桌。
几案类家具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有虞(yú)氏的时代,当时称为俎(zǔ),多用于祭祀(sì),案的名称在周代后期才出现,宋高承选《事物纪原》载,有虞三代有俎而无案,战国始有其称。桌子的名称在五代时方才产生。明清盛行,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头百姓几乎家家都可以寻到八仙桌的影子,甚至成为很多家庭中唯一的大型家具。
在坐具当中,家具凳子、马扎是最早出现的,它是凳子的前身,在凳子上加一个靠背就演变成为椅子。凳子在民间的称谓叫杌(wù)凳。最初用来踩踏上马、上轿时使用,所以也称马凳、轿凳。
民间俗称的名字中,还有武凳,因为习武之人坐如钟,不需要倚靠什么,因此得名。凳子的用料简单,用途广泛,所以比椅子流传的数量大。
凳子的形状很丰富,出现的早期是长方形,一直延续到明代,到了清代变成了方形,还出现了圆形、扇面形、梅花形、六角形的凳子等,形式各样。
刘彩霞一把拉住刘芳华的手,说:“来,坐到我旁边吃。”刘芳华默默坐了过去。原来到桌上吃饭的有老两口、3个儿子、一个女儿、左妈、聋子。但是今天刘芳华在这里吃了,左妈就主动地到厨房去和保姆们一起吃去了。保姆们平时都在厨房堂屋里的桌子上吃饭。吃的饭菜都是一样。
中午吃的是芹芽炒肉丝、青辣椒炒虾子、炒扁豆、菠菜猪肝汤、子鸡烧蒜子。
芹芽是传统水芹的改良品种,洁白如玉,鲜嫩清香。生产芹芽的水芹是伞形花科水芹属中的一个地方栽培品种,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白而细,茎分地上茎和匍匐茎,匍匐茎的各节环生须根。茎中空粗壮,每节上都有腋芽,可萌发形成新株,培土后形成芹芽。根出叶丛生,该品种能开花但很少结果,即使开花结果,其种子发育不良,不适宜于繁殖,习惯上进行无性繁殖。该品种性喜冷凉,较耐寒;喜湿润,怕干旱,不能见光。
芹芽炒肉丝非常好吃,芹芽由扑鼻的香味,和肉丝搭配了,把肉丝也带动得香了起来。肉丝是软的,芹芽是软脆的,二者脆混合了,软脆适中,芜湖人都喜欢吃。
子鸡烧蒜子也是芜湖人喜欢吃的菜,子鸡毫无腥膻味,浅浅的酱油色,独立的一块块的,很是鲜美。蒜子也变成了菜,很面。
辣椒是茄科辣椒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墨西哥栽培甚盛,于16世纪后期引入中国,如今中国各地都有栽培,在云南分布广泛,印度、南美、欧洲也有栽培。辣椒是喜温作物,不耐霜冻,耐旱。
青辣椒炒虾子,咬在嘴里是咯吱咯吱的虾子壳被咬碎的声音,还有轻微的青大椒被咬碎的脆。两个都是脆,加起来妙不可言,还有虾子的鲜美的口感。
菠菜猪肝汤。猪肝粉嫩,又有粉感,菠菜甜味,为这道菜增色不少。
刘芳华低着头,只吃咸韭菜。她爱吃的还有红辣椒片子,水大椒。刘彩霞说:“吃鸡啊。”说着夹了一块鸡肉放到她碗里。其实刘芳华倒不是客气,而是真的喜欢吃咸韭菜。
韭菜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一拃长。
安徽省亳(bó)州市谯(qiáo)城区,西汉末年,王莽(mǎng)篡位,杀了汉平帝。当时汉平帝有一16岁的儿子叫刘秀,王莽为斩草除根决心杀掉刘秀。危急时刻,在一个忠臣的帮助下,刘秀连夜逃出京城长安,隐名埋姓,受尽风霜饥寒,辗转潜逃到安徽亳州一带,求贤访士,积蓄力量,准备起兵讨伐王莽。
据说,后来在一次王、刘大战中,刘秀兵败,军队溃散,官兵死伤大半,后来刘秀称帝,天下太平,一日他忽想起泥店救菜,便命人前去采割,并命御厨煎炸烹炒,觉得味道更加可口,便封夏氏老汉为百户,封地千亩,专门种植救菜,送皇宫食用。
后来经御医反复研究,发现泥店韭菜有清热、解毒、滋阴、壮阳和增进食欲等多种功效。刘秀得知救菜具有这些营养成分和功效后,更加爱吃救菜,因觉救菜的救作为菜名不合适,又因救菜是一种草本植物,便专门为救菜的救造一个字“韮”,于是救菜就更名为“韮菜”。“韮”被后人简化为“韭”,从此泥店韭菜便成了帝王御用之菜名传于世。
随着历史变迁,泥店韭菜历经坎坷,风风雨雨,一路走来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刘芳华慢慢地吃着,她不敢吃得太快,怕刘彩霞说她没家教。
吴家4个子女都很放松,尤其是吴清秀,身体挺得笔直,摆着架子,矜持地翘着兰花指,夹一点点的菜,一小口一小口地吃,一副大小姐的派头。
吴清泉则一边吃饭,一边吸着鼻涕,有时还用袖子擦一下鼻涕。吴玉堂厌恶地看着他,不时地皱着眉头,最后实在忍不住了,说:“你去把鼻涕擤干净再来吃。”
吴清旭则不阴不阳地微笑着。
吴清涛吃饭时狼吞虎咽,没个正相,桌子上都掉了饭粒子。吴玉堂说:“你慢慢吃,没人和你抢,把桌子上的饭粒子捡起来吃了。这饭来之不易,农民种田有多辛苦?撒种,栽秧,碾米,最后才能到饭桌上。”
吴清涛把捡起来吃了。
刘彩霞对吴玉堂说:“他们还小,大了就好了。你看我们的姑娘,就很有派头。”
直到大家都吃完,刘芳华才站了起来,开始收拾碗筷。
到大家都吃完了再收拾碗筷,这个规矩她懂。原来在家里就是这样的,吃饭都等着大家吃完才离席。
左妈刚好过来,见了,夺下她手中的碗筷,说:“哪要你洗?有人洗,尚妈马上来洗。”然后朝厨房喊道:“尚妈——洗碗。”
“哦,来了来了。”尚妈应声而来,把剩菜收到纱橱里,然后收拾碗筷,擦干净桌子,又收拾了保姆们吃的碗筷,下去洗碗了。
刘芳华站在饭厅,正不知道接下去要干什么好。刚好左妈问刘芳华:“你要不要睡午觉?”
刘芳华摇了摇头说:“不睡。”
左妈说:“你姑妈也不睡午觉。不睡的话,那就还是继续绣花。我们走。”说着拉着刘芳华的手来到刘彩霞的房间。
刘芳华默默地绣着花,听二人聊天,她也插不上嘴。她也知道大人讲话小孩子不能插嘴。她妈妈教的。
快到吃晚饭了,左妈对刘彩霞说:“我看不如叫刘芳华去学点烧菜。慢慢来,学一点是一点。俗话说,技多不压身。什么都要学一点才好。”
刘彩霞笑着说:“说得是。刘芳华,你去厨房学烧菜吧。”
刘芳华听话地站起身来,来到了厨房。尚妈刚睡完了午觉,正在梳头,准备烧饭。刘芳华说:“尚妈,以后我有空就来和你学烧菜。”尚妈高兴地说:“欢迎欢迎,我就喜欢教别人烧菜,不然我的手艺就要失传了。你还小,先给我打打下手,然后看看我是怎么烧的。”
刘芳华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