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3
5月22日上午,与二位友人在已退休的铅山县稼轩乡乡长的引导下,走访了辛弃疾晚年在铅山生活的地方。
南宋庆元二年丙辰(1196年),史称辛弃疾在上饶带湖的居所大部分焚毁,因此徙居铅山县期思市瓜山之下。
辛弃疾在期思建房是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落成是1195年。也就是说,辛弃疾在上饶带湖定居多年之后,仍然在铅山期思建了新家,算是别墅吧!
这就带来一个疑问,辛弃疾的挚友陈亮唯一的一次从浙江永康来江西拜访辛弃疾,两人相约鹅湖同憩,瓢泉共饮,极论世事,陈亮逗留弥旬而别,这件事发生在淳熙十五年(1188年)。为什么辛弃疾没有选择在自家上饶带湖接待好友,而是选择在铅山呢?唯一的解释就是,两人此次在铅山会合,更主要的目的是去武夷山脚下的铅山县紫溪(乡),等待从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赶来的朱熹,遗憾的是朱熹没有赴约,原因不明。可以这么说,可能就是这次游历的体会,让辛弃疾看中了铅山的期思,山清水秀,远离闹市,并决定在此从周姓人家买下瓢泉,“卜居”铅山期思。“卜居”,就是择地而居的意思。
探访820年前辛弃疾的行迹,我们来到了现在的铅山稼轩乡期思渡。
在期思渡村口有新修的石牌坊。沿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是否就能找到辛弃疾的故居遗址呢?
辛弃疾在他写的一首《沁园春》词的序言中写道:“期思旧曰奇狮,或云棋师,皆非也。余考之荀卿(荀子)书云:孙叔敖,期思之鄙(偏僻之地)人也。期思属弋阳郡。此地旧属弋阳县。虽古之弋阳、期思,见之图记者不同。然有弋阳则有期思也。”既然辛弃疾考证了期思的地名,所以现在就叫期思渡,因为上图中河流就是发源于武夷山北麓的铅山信江的支流桐木江,这里以前是渡口,两岸人员来往靠渡船摆渡。辛弃疾的老屋当然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但据老乡长说,老屋墙基还有。不过也无从考证真伪。更麻烦的是,辛弃疾的故居所在的村庄已经自然消失,早几年还有十几户人家居住,现在已经都搬走了,进村的山路也被荆棘杂草掩盖,找不到路了。因为时间关系,再深入查找不太可能,只好作罢。最关键的问题是,没有谁能确认遗址的真实存在地点,寻找将是没有结论的徒劳。
在离期思渡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岩前村,现在被旅游部门开发成乡村旅游点,利用该村一个原有的大宅院,改造成了一个“稼轩居”,陈列着与辛弃疾在本乡行迹有关的地方的照片和辛弃疾生平事迹介绍。可惜照片扩印质量比较差。
这个院子大门门楣上的石匾额是“泗水流芳”四字。泗水,是孔子家乡曲阜泗河的源头,泗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西接孔子故里曲阜,南临孟子家乡邹城,所以,这个匾额的意思是继承儒家文化的意思。辛弃疾正好也是山东济南历城人,多多少少也沾点边。
辛弃疾词中常常提及的瓢泉现在是横畈村,在期思渡的左岸,与期思村隔河相望。据《铅山县志》卷五《古迹》载:“瓢泉,在县东二十五里,泉为辛弃疾所得,因而名之”。瓢泉因其形如瓢而被它的发现者——南宋词人辛弃疾命名为瓢泉。瓢泉由两窟清泉组成,前窟形似石臼,后窟似圆瓢,两窟有小沟相通连,前窟的水至今仍可以供饮用,后窟的水供洗涤,泉水终年不干涸。辛弃疾曾作《洞仙歌》一首,表现出得到瓢泉的喜悦之情:
访泉于奇师村,得周氏泉,为赋。
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孤(辜)负平生弄泉手。叹轻衫短帽,几许红尘;还自喜:濯发沧浪依旧。
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且归去父老约重来;问如此青山,定重来否?
“便此地结吾庐”,那么,辛弃疾应该就在瓢泉附近建房了。是否可以理解瓢泉(现在的横畈村)有辛弃疾的别墅?
在瓢泉之上,是不是书上说的瓜山。山上有新修的停云亭,可拾级而上。亭的名字是辛弃疾取的,他借用了陶渊明的一首四言古体诗《停云》的题目。由此可以看出辛弃疾壮志未酬,退归田园,陶渊明是他的生活偶像。但是他却成不了陶渊明,因为在他心中,不能忘记“千古江山”。停云亭却是辛弃疾词中经常出现的地名,是辛弃疾经常会客或者“怅平生”的好地方。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竟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这首词流露出晚年辛弃疾万念俱灰的无奈,但也写得妙趣横生,幽默诙谐。
我已经很衰老了。平生曾经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还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怅。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竟,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了。还有什么能真正让我感到快乐?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不论情怀还是外貌,都非常相似。
把酒一尊,在窗前吟诗,怡然自得。想来当年陶渊明写成《停云》之时也是这样的感觉吧。江南那些醉中都渴求功名的人,又怎能体会到饮酒的真谛?在酒酣之际,回头朗吟长啸,云气会翻飞,狂风会骤起。我不为没见到古人(陶渊明)而感到遗憾!我遗憾的是像他那样的古人不曾见识我这样的疏狂傲气。了解我的,还是那几个朋友。
检校停云新种杉松,戏作。时欲作亲旧报书,纸笔偶为大风吹去,末章因及之
投老空山,万松手种,政尔堪叹。何日成荫,吾年有几,似见儿孙晚。古来池馆,云烟草棘,长使后人凄断。想当年良辰已恨:夜阑酒空人散。
停云高处,谁知老子,万事不关心眼。梦党东窗,聊复尔耳,起欲题书简。霎时风怒,倒翻笔砚,天也只教吾懒。又何事?催诗雨急,片云斗暗。
辛弃疾在词中感叹:老来唯以料理空山为事,满山松杉,亲手栽种。何日才长大成荫,我还能有几年,好似见晚生的儿孙成人。古来多少水榭楼馆,转眼成了荒草荆棘,长使后人凄凉断魂。想当年良辰美景烟消云散,空成遗恨无限。
在辛弃疾生活过的地方,唯一留存下来的遗迹,就是瓢泉了!那形同石臼的泉源,让人想象到在泉边的岩石平台上,辛弃疾曾经多少次在此独酌,或者会客,水榭楼台都已经化为灰烬,尽管满眼青松翠竹,但已经不是辛公手植,只有瓢泉,是永不磨灭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