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辛稼轩是怎么来铅山定居的?

2022-03-31

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辛弃疾时年54岁,任集英殿修撰,后任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这就相当于是福建省副省长了。据《宋史》所载,辛弃疾在此任上还不到一年,就充实官库50万缗。古代穿铜钱的绳子叫缗,一缗穿1000钱。辛弃疾把这笔钱取名为“备安库”。他认为,福建土地狭小,人口众多,遇到歉收分年景,就要从广东买粮,现在所幸连年丰收,皇家和军队要调运粮食,打开仓门就有粮可调。等到秋收后粮食价格便宜的时候,就用“备安库”银买进两万石的粮食,有备无患。辛弃疾还制造了一万副将士的铠甲,招收强壮的士兵,补充军队员额,严加训练,这样一来当地就再也不用担心盗贼作乱了。

绍熙五年七月二十九日,辛弃疾被罢官,《宋史·辛弃疾传》说“台(御史)臣王蔺劾其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旦夕端坐闽王殿。遂丐祠归。”丐祠就是请求去管理祠堂庙宇,是宋朝安置官员的一个闲职,辛弃疾被安排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是挂名的道观主管,但辛弃疾却打算从此“白发归耕”。这年他年仅55岁。两年之后,庆元二年(1196年)九月十九日,辛弃疾连这样的挂名道观主管也遭到臣僚的弹劾,据《宋会要·职官》(相当于朝廷的档案)记载,御史中丞何澹告“弃疾赃污恣横,唯嗜杀戮。累遭白简,恬不少悛。今俾奉祠,使他时得剌一州,持一节,帅一路,必肆故态,为国家军民之害。”意思是检举辛弃疾贪污成性,横行霸道,只是喜欢杀人,收钱财打白条,贪图享乐,毫不收敛。现在让他主管寺观,万一以后再掌管一个州,一个府,一个省,一定会像在福建主帅一样祸害国家民众和军队。

如果真的像御史衙门说的那样,辛弃疾简直罪该万死,死有余辜。但毕竟朝廷也未完全偏听偏信,只是把辛弃疾道观主管的闲职也免去而已。附带说一句,辛弃疾的好友朱熹,也是被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在同年十二月被“罢祠”。

真是祸不单行,这一年,辛弃疾57岁,他在上饶带湖的家“为煨烬所焚”,庆元丙辰(庆元二年,1196年)“徙居铅山县期思市瓜山之下。”

但是,辛弃疾有一首《沁园春》,题目是“再到期思卜居”。这首词填于宋绍熙五年(1194年)。这两年的时间差是怎么回事呢?

稼轩自淳熙八年江西安抚使任后即家居带湖新第,及访泉于期思而得瓢泉之胜,于是经常往来于带湖、瓢泉之间,淳熙十五年(1188年)辛弃疾当年四十九岁,陈亮从浙江来拜访辛弃疾时,两人就曾经“酌瓢泉而共饮”,于赴闽任官之时,则与诸友话别瓢泉而赋《浣溪沙》。辛弃疾“再到期思卜居”,卜居就是找堪舆先生看看风水宝地。乾隆年《铅山县志》卷三十《轶事》有记:“辛稼轩卜地建居,形家以崩洪、芙蓉洲示曰:二地皆吉。但崩洪发甚速,不及芙蓉洲悠久耳。辛取崩洪,形者曰:贪了崩洪,失却芙蓉,五百年后,只见芙蓉;五百年后,只见芙蓉,不见崩洪。后其言果验。”这是一个传说的故事,无可考证。芙蓉洲在哪?崩洪在哪?谁也说不清楚。

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

辛弃疾

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喜草堂经岁,重来杜老,斜川好景,不负渊明。老鹤高飞,一枝投宿,长笑蜗牛戴屋行。平章了,待十分佳处,著个茅亭。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解频教花鸟,前歌后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酒圣诗豪,可能无势,我乃而今驾驭卿。清溪上,被山灵却笑,白发归耕。

【译文】

一条溪水从西面来,晴空万里映射出千丈长虹,十里的青山像翠绿的屏风,迤逦蜿蜒。叫人喜欢的是:草堂经过一年的修建已经好了。我像杜甫二次来到草堂。这里的风光像斜川那么美丽,总算没有辜负热爱山水的陶渊明。我像老鹤高飞天空,有一根可以栖息的树枝就满足了。我常笑一些人像蜗牛似的戴着屋到处爬行。对期思这个地方的建筑,我都规划和评论过了,待我找一个十分美好的地方盖上小茅草亭子。

挺拔险峻的青山,气势磅礴,一片生机,像是为了欢迎我回来,表现出妩媚可爱的姿态。为解除忧愁,调教花鸟在我的前后唱歌跳舞。更能催令云和水暮送朝迎我来这里游玩。我是喝酒的圣人,吟诗的豪杰,但不是官员,我可能已经失去了权势,但我告诉花、鸟、云、水,我仍然可以统率你们。我站在清清的溪水上面,却被山神看见了,它嘲笑我,说我的头发白了,已经是罢职回家种田的人了。(转载网络)

《稼轩词编年签注》(邓广铭)卷四“瓢泉之什”(“什”,引申指“一组诗篇文卷”)一共有词225首,将《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列为首篇,在“编年”中说:绍熙五年(1194年)——据“草堂经岁,重来杜老”句,知此词不作于带湖闲居期内。更据“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及“白发归耕”等句,均可证此词为罢闽帅初归信上(信州)时所作。稼轩于赴闽之前,即时往时来于带湖、瓢泉之间,则其地必原有可供憩居之所,所谓“草堂”者当指此,此次之卜居,当系自行相度,择其更可意处而修造耳。

由于历史的沧桑,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确认辛弃疾在期思故居的准确地点和遗址,这当然令人遗憾。成都的杜甫草堂虽然不是原物,但原址大概是可信的,因为历代都有人像朝圣一样去瞻仰一代诗圣的行迹,而辛弃疾却缺少历朝历代不间断的“粉丝”去有意识地保护他的遗址。所幸辛稼轩的墓还保存下来了,尽管后期修得有点草率,但留下一座坟茔,这就弥足珍贵,我们可不可以尽量做到修旧如旧,不用现代的水泥去粉饰一代词宗悲剧式的一生呢?

清明节快到了,该给辛稼轩扫墓了。我说的是字面上的“扫”,修一修墓道,扫去墓台上的落叶,及时清理一下墓前的祭台,还辛墓一个庄重和安谧。建议有关部门重新审核一下辛墓和瓢泉的整修和保护措施,请真正懂得古建的专家来设计一下这些仅存的遗址维修工程,在无力重修的情况下,首先做到不破坏,这是底线。 tFk1Aor6IGZ58o/HRPzEd+wGYhMudN6n2MvuWmARUK3eVG8xVdzi7xFxJIDg+Jk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