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8
春节期间,围绕着足球,让中国人增加了不少的话题,各种媒介也显得非常热闹,其势不下于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奥会的举办。在大年初一,男足1:3惨败越南,赛后球员们还在大巴上浏览奢侈品,让中国足球蒙上了恬不知耻的名号。不过在6天之后,中国女足3:2补时绝杀韩国,勇夺亚洲杯冠军的消息传来,这让正为男足闹心的中国球迷精神为之一振,两相对比,男足也是活该,被球迷骂得更惨了。
我此时正在山东淄博,去年5月份,我参观淄博的齐文化博物馆的时候,就留意了2004年初,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我当时看到展览的有关展品,非常惊讶,足球居然发源于中国!
“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战国策》和《史记》是最早记录蹴鞠的文献典籍,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境内(现山东省淄博市)流行蹴鞠活动,后者则记载,蹴鞠是当时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格的方式(“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
蹴鞠一词最早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书中记载:西汉时身为“安陵阪里公乘”的项处,因迷恋“蹴鞠”,虽患重病仍不遵医嘱继续外出蹴鞠,结果不治身亡。其后蹴鞠一词在《汉书》中多次出现。不过,汉以前的战国,称古代足球为“蹴鞠”。《战国策·齐策》中记载齐国首都临淄人的生活时说:“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者。”这段话后来也在《史记·苏秦列传》中出现过。
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的说客苏秦,他是河南洛阳人,但是他年轻时跑到东边的齐国,拜鬼谷子为师。“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史记·苏秦列传》,下同)苏秦在家于是找到一本周书《阴符》,伏案而钻研它。下了一整年的功夫,悉求真谛,找到与国君相合的门道,激动地说:“就凭这些足可以游说当代的国君了。”他求见并游说周天子显王。可是显王周围的臣子一向了解苏秦的为人,都瞧不起他,因而周显王也不信任他。
苏秦于是向西到了秦国,秦孝公已经死了,就游说惠王说,秦国地理位置很好,凭着秦国众多的百姓,训练有素的士兵,足以用来吞并天下,建立帝业而统治四方。秦惠王说:“鸟儿的羽毛还没长丰满,不可能凌空飞翔;国家的政教还没有正轨,不可能兼并天下。”秦国刚刚处死商鞅,恨游说的人,因而不任用苏秦。
苏秦这人其实没有什么政治理想,就是一味地想施展他的才华,想搭建一个政治舞台。于是他就周游燕、赵、韩、魏、齐、楚六国,说服他们联合起来抗秦,也就是“合纵(从)”。苏秦果然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六国,“于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六国合纵成功,同心协力了。苏秦做了合纵联盟的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苏秦约定六国联盟之后,回到赵国,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于是,苏秦把合纵盟约送交秦国。从此秦国不敢窥伺函谷关以外的国家,长达十五年。
苏秦是怎么说服当时的那个好听合奏吹竽的齐宣王的呢?他对齐宣王说:“齐南有泰山,东有琅琊,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三军之良,五家之兵,进如锋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泰山,绝清河,涉渤海也。临菑(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不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菑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蹴鞠者。临菑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夫以大王之贤与齐之彊,天下莫能当。今乃西面而事秦,臣窃为大王羞之。”以上这段话,先是分析了齐国的地理优势,军事优势,接着又分析了齐国的兵源优势,他举齐国都城临淄为例,说临淄有七万户,每户平均不少于有三男成年人,不需要从远处征兵,都城就可以征二十一万人。苏秦还说,临淄的老百姓非常富足,所以精神生活也很丰富,如弹琴击筑(中国古代汉族击弦乐器,形似琴,先秦时为5弦,后来发展为13弦),斗鸡赛狗,下棋踢球。
苏秦说这段话的时候是齐宣王时期,那是公元前301—公元前350年间的事,当时齐国的都城路上“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趾高气扬”,如此人口众多,繁荣兴旺,百姓安乐富足,实在了不起。按照苏秦说的,临淄有七万户,也就是近百万人口的大都市,现在淄博市也就是470万人,2300年前就有这么大的都城,居然还国富民丰,有了物质基础,难怪精神生活也就丰富多彩。
在《史记》和《战国策》里,称足球为“蹴鞠”,“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蹴鞠。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
蹴鞠发展到宋朝,已经和现代的足球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了。《水浒传》第二回重点介绍了一个名叫高俅的人:“且说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球。京师人口顺,不叫高二,却叫他做高球。后来发迹,便将气球那字,去了毛旁,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后来高俅巧妙钻营,来到了端王身边伺候。
(端王)问高俅道:“你原来会踢气球。你唤做什么?”高俅叉手跪覆道:“小的叫做高俅。胡踢得几脚。”端王道:“好!你便下场来踢一回耍。”高俅拜道:“小的是何等样人,敢与恩王下脚。”端王道:“这是齐云社,名为天下圆。但踢何伤。”高俅再拜道:“怎敢!”三回五次告辞。端王定要他踢。高俅只得叩头谢罪,解膝下场。才踢几脚,端王喝彩。高俅只得把平生本事都使出来,奉承端王。那身份模样,这气球一似鳔胶粘在身上的。端王大喜,哪里肯放高俅回府去。就留在宫中,过了一夜。(引自《水浒传》第二回)
从上文所述,高俅颠球的技巧已经炉火纯青,深得端王喜欢,后来居上当了官,做了殿帅府太尉。
曾经听过一段相声,讽刺中国男足,说是一个足球队就靠球星支撑,没有球星,球队也就垮了,于是“高俅不在了,中国足球一千年没有缓过劲来”这个包袱虽然很响,但令人有点苦涩。
一个发明足球的国度,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现在的男子国足,世界排名已经不堪入目,不要说走向世界,连冲出亚洲都遥不可及,这实在匪夷所思。
2300年前,齐国人玩足球成风,为什么没有流传到今天?同样是足球,中国女子足球就再次“铿锵”了一回,让国人兴奋。如果不是女子足球争气,这个冬奥会的赛季,中国人心里还是堵得慌。
高俅的发迹至少说明,宋朝的蹴鞠是很时髦和普及的运动。普及是发展足球运动的基础。中国人口众多,但没有足够多的爱踢球的青少年,以及为他们准备的场地,中国的足球永远不可能有辉煌的日子,女足也是如此,大起大落是必然的。如果现在中国的足球,还像2300年前的齐国临淄一样普及,14亿人还愁找不到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