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什么我的《山海经》是正解

1.《山海经》中的“里”有多长

《山海经》原文记载:“帝令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

竖亥,中国上古神之一,在中国神话传说中,竖亥是一个步子极大,特别能走的人,所以是他发明了原始标尺杆。

《周髀算经》中地球东西直径为28000里,南北直径为26000里,这与《山海经》的描述一致,表达了古人盖天说的测量计算结果。

《山海经》原文中的亿代表百万的情况下,竖亥从东到西走了5109800步。

那么,5109800步/28000里=182.5步/每山海经里。

“步”字在古代是一种长度单位。古人以举足一次为一跬(kuǐ),举足两次为一步。人们在估量距离时,也常说走了多少步。182.5步相当于365跬,这个数字与一年的长度大体一致,应该是古人天地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请注意竖亥是一个步子很大的人,估计个子比较高,腿跟姚明差不多长。姚明身高2.26米,腿长1.31米,竖亥的腿长就算是一米三。即使迈开大步,一步也不会超过2.2米。

正常人走路的步幅大小,笔者本人也就是腿张开45度左右,竖亥也应该不例外。

这样计算,竖亥一步大约是1.3×2×sin45°=1.833米

由此证明,《山海经》中的1里大约是182.5×1.833=334.5米

你说3里是不是大约一千米呢?

从《大荒经》推测出青丘位于浙江金华台州方向,青丘北是黑齿,黑齿北就是汤谷。汤谷位于湖州莫干山的山谷之中,是尧典中正东的方位。竖亥由东向西走,一边指向汤谷,这样就是一路直接向西。

正常人一天走一百里是没有问题的,那么竖亥用280天就可以完成从东到西的测量工作。

2.为什么我的《山海经》是正解?

有必要给大家说说我推理《山海经》的整个过程。

首先是《五藏山经》,它成立的条件就是《山海经》是一部地理志,而不是纪晓岚所谓怪诞小说,在承认《山海经》关于各个《山经》的距离和方向的描述是正确的前提下对地理方位进行科学考证。

《五藏山经》大体方向和距离完全按照原文进行摆放就需要确定山海经时代的里相当于现代多少千米。

在《中次七经》中可以看到少室山距离太室山三十里,按照现代两山正好相距十千米,那么就是说《山海经》中的3里等于现在的一千米。

《五藏山经》除《中山经》线路一般多转折外,其余《山经》都出现了大段的直线,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横平竖直,甚至没有误差。要知道,《五藏山经》一般选取的都是当地的名山甚至大多数是当地的最高峰,最难得的是保持这些山峰都在一条直线上。我们现在有卫星地图,可以获得准确的经纬度信息,比较容易找到这样的直线,但对古人以晷表定方向竟然有这么准确表示不得不服。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古人便掌握了利用表(圭表)来确定方位的方法。辨方正位的简易方法见于战国时代的《考工记》和《周髀算经》,其具体做法是:先将地面修治水平,尔后将表竖直填埋,并自表顶引悬八绳,分置表的四方与四维,用它来校正表的垂直,当八绳全部依附于表体可知这时表已经处于垂直的状态,于是可以开始测影。测影时需以表为圆心画一个圆周,然后观测同一天日出日落影子与圆周的交点,这样连接两个交点的直线就是正东西的方向。当然为了方向尽量标准,还要参考白天正午时刻的表影方向和夜间北极星的方向。

我按照这个距离比例尺和原文的方向进行了《五藏山经》的摆放,它十分合理,我顺理成章推导出《南次二经》和《南次三经》的每一座山峰,《南次三经》五个入海口准确无误。《南次二经》推理出成山就是贵州梵净山,会稽之山是湖南怀化雪峰山苏宝顶。

《西山经》推测出西海在四川松潘高原。《南山经》推测出东海就是古云梦泽。

《西次三经》找到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巴尔斯雪山就是不周山,推测出海内昆仑丘在三江源,积石之山在若羌县罗布泊镇的喀拉科孜,它位于车尔臣河河道,可以通过台特玛湖连接塔里木河和叶尔羌河。

《北次二经》和《北次三经》推测出北海不是贝加尔湖,而是西伯利亚海,同时幽都之山位于《北次二经》和《北次三经》最北端之间,他的位置大约在东经114°-115°,北纬59°附近,这里靠近北极圈,所以经常漆黑一片。

在我的环形大荒中,可以从《大荒东经》最后一句近似与其他内容无关的“东海流波山”的内容,我推测这里是《大荒经》的中心!

怎么验证东海流波山是《大荒经》的中心?需要找到穿过《大荒经》中心的直线或者垂线,幸运的是真有这样的连线。

不咸山位于《大荒北经》第一个大荒之中,在它对面的不庭之山方向上,成山就在这个角度上。因此只要连接长白山和梵净山,就基本穿过《大荒经》的中心。

如果以长白山这条直线从云梦做西北方向垂线,那基本接近《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的不周山。

东海云梦泽是《大荒经》的中心,那么云梦经纬度大约是东经114°,北纬31.1°。通过纬度可以计算出《大荒经》太阳在夏至的日出角度大约是27.7度。《山海经》描述不周山所在的西北隅是日落的角度,把不周山角度调整到逆时针旋转17-18度,就得到了真实的《大荒经》。

《大荒经》之所以歪歪扭扭,很大可能性在于这是用司南得到的方向,古人是明确知道春分太阳从正东方升起的。

从《大荒东经》推测出湖州莫干山是汤谷,而这里的纬度是30.5度,大致位于云梦的正东。

《尚书·尧典》明确指出,汤谷位于正东方向,幽都位于正北方向,他们的交叉点就是东海云梦。

由此可见,《尧典》的天文观测中心是湖北云梦,而不是山西陶寺!至于云梦是不是国家中心,目前没有任何证据。

不周山对面是羲和之国,它就在福建。由此可知,甘水就是闽江,甘山就是武夷山,大壑就是怀玉山武夷山一大片的山地。少昊都于穷桑,应该就在这一代,尤其是三天子都山,我想到的就是黄帝嫘祖少昊颛顼都是住在这里,由此起步。

大荒的东北海之外对应颛顼葬于韩国金刚山。

第一个大荒之中对应长白山。

第二个大荒之中对应槃木千里是辽宁,北齐之国是黑龙江。

第三个大荒之中是对应济水的黄河入海处,山东东营。这里有禹所积石之山,应该是大禹疏通河道挖出的石头堆积而成的人工山,注意它不是《西次三经》的积石山。

第四个大荒之中对应《大荒经》的南北极,它指向中国海南岛和俄罗斯上扬斯克。

《大荒西经》的第一个大荒之中对应喜马拉雅山脉的南迦巴瓦峰,这样夏后开的大乐之野就是林芝平原。

其余不过多叙述,《大荒经》和《海外经》方国多有重叠,可以相互印证,如犬戎夸父,目前没有发现违和之处。 l1VSDBZVi1RLIzVUBcJucmIyFa5ceJf7sJ2e30A7O3Nnz+kdGdATH0cCd3k4JkM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