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城韵、广思、博览、勤奋
——李文杰《那一抹远去的记忆》读后

商子秦

《那一抹远去的记忆》这部书的电子版,在我的电脑上已经存放了好几个月了。这部书的内容,被作者归纳概括为“重拾传统文化,挖掘历史遗留。关注三农题材,野说风土人情”。这位作者叫做李文杰。

实话实说,认识李文杰先生时间不长,对于李文杰的创作情况原本也不是很熟悉。但是当李文杰先生表示希望我为他的新作写序之时,我还是一口就答应下来了。究其原因,第一是李先生的名字起的好。“文杰”——文中之杰,有大家气象。更何况在西安文化圈还有一位“文杰”——朱文杰,这是我的铁哥们。看到“文杰”这两个字就觉得亲切,一下子就牢牢记住。第二是李文杰先生的另一本作品集,是我的兄长商子雍写的序,我很早就在网上先睹为快。细读了我家大兄的文章,间接对李文杰的创作情况有了一定了解,答应写稿便有了底气。再说能够和我家兄长为同一位作者的两本书分别写序,这也是一件颇为不易的机会,我深信会成为一个佳话。这就是我写这篇序文的由来。

李文杰先生的这部《那一抹远去的记忆》,文稿是按照时间顺序编辑的,并未按照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分类。在反复读过书稿之后,我的脑海中直接蹦出来的就是四个词汇:城韵、广思、博览、勤奋。大概这就是我对这本书的直观印象,且容我一一道来。

先说“城韵”,这个城无疑是指西安这座千年古都,当然也包括了现今西安市所属的区县,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近些年,伴随着党和国家关于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弘扬,对于城市文化根脉的探寻,已经成为一种新潮。仅就西安而言,以朱文杰先生《记忆老西安》写作为代表,形成了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圈子”,其中有袁小川、李连源、王永生等等许多我熟悉的作者和朋友。他们先后撰写、编辑、出版了《西安旧事》《名人话未央》等许多作品。以我个人所见,李文杰先生目前也加入了这样的一个阵营。

李文杰是长安人氏,又是西安市农业农村局的退休干部,对于千年古都和长安热土,有着深厚的情感,在《那一抹远去的记忆》这本书中,他为古城西安写下了大量的文字。其中既有关于西安古城明德门、金光门、土门、吴家坟、长延堡、三桥、灞桥等地的追古话今,更有关于长安区的长安公园、滦镇、沣峪、郭杜、细柳、尹家卫、灵沼池等的详尽解读。在一些游记类的文稿中,他还描述了榆林、渭南、泾阳等地的风土人情、时代新貌。这些都体现出作者对古城和家乡以及三秦大地的热爱,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纵横深耕,追根寻源,倾其赞誉和颂扬之情,带着读者进入西安的历史文化游、自然生态游、创新发展游和市井生活游,既有风景名胜,又有人间烟火;既有文物古迹,也有平凡街区;既有山光水色,也有非遗瑰宝,内容丰富多彩。从而成为老西安城市文化积淀的组成部分,为西安人增添了一份文化自豪,增添了一份留给未来的关于千年古都城市肌理的记忆。

书中还有一些对于家乡或人或物的回忆文章,这是文杰先生的乡愁篇。作者用包含深情而又质朴的文字,记述了故乡的人物或风物,美不美,家乡的水;亲不亲,家乡的人,这些文字也可以归纳进“城韵”范围,原生态的记录了这座城市的细微部分。

再说“广思”,这个词是指思维的广阔、敏锐和开放。这也是一个写作者必须具备的特质。《那一抹远去的记忆》中有许多具有杂文、评论特征的文字,如《格局》《无题》《哈哈命》《怪事不怪》等,这些文字展现出了文杰先生的“广思”特征,我家长兄商子雍在写给李文杰的文章中有这样的话:“我更想点赞的是李文杰先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发声的生活方式——或曰人生姿态。”我是非常赞同的。

下面该说一说博览了,其实博览就是广泛的阅读,如博览群书。众所周知,阅读是最为简单便捷的获取知识的渠道。李文杰所写的这类文稿,有着很大的知识容量,要完成这样的任务,自身必须有很多的知识储备。或者说要积累大量的相关资料,而这一切都要依靠广泛的阅读才能完成。这都是不言而喻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学问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在我年轻的时候,曾经看到过许多老一辈学者和教授所做图书卡片,资料摘录,日积月累,成千上万,深感做学问的不易。虽然说现在有了电脑,对于查找资料等在电脑上很快可以完成。不用跑图书馆。即使是这样,在电脑上看书或查找资料,也绝对不同于打游戏或看电视剧,也是要全神贯注地费一番功夫。

最后就是勤奋。博览是读,勤奋是写。这个词的意思也并不深奥,但要做到还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对李文杰先生,他以前从事的是农业工作,并不是专门从事写作。从资料上了解,他2019才开始发表农村题材的作品,在退休之后开始专注写作,乐此不疲。只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先后完成了总量达70余万字的写作,这还真是不容易,进而我想到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还有许多关于勤奋的名人名言,都注释着李文杰创作成果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也是对他退而不休,勤奋笔耕的最好回报。

行文到此,已近尾声,自然也要说一说对文杰先生的一点希望。首先是希望文杰先生不断提高自己在篇章结构、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让自己的文章更有韵致和文采,更为吸引读者;其次就是希望文杰先生在“城韵”类的文章中,更加重视资料收集的同时,更要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和内容,让文章更加鲜活。再就是在作品集编排时,最好按照不同的题材或体裁分类,便于读者阅读,也减少凌乱感。这些建议仅供文杰先生参考。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诚挚祝愿文杰先生退休生活如意快乐,写作事业更上一层楼,写出更多好作品,让自己的“夕阳红”生涯更加美好。

商子秦简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西安市文联原副巡视员。西安市作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诗人、作家、文化学者。创作涉及文学、戏剧、电视文艺、大型演艺活动等多个领域。出版有诗集、散文集、电视文学作品集、文史评论集等专著十余部。作品入选百余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作品集。部分诗作被译为日、英、法文介绍海外,部分朗诵诗作多次在北京和各地大型朗诵会上由名家朗诵。多次获奖。 VKlXIXZGAScDJ7SQWxP/YssiaxGtBTm6uX1ahgdesfBAFOuzcPBo0P71asr1z+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