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讲
可爱的孔夫子
——《论语》十二则

教学目标:

学习文言文《论语十二则》,了解古人的学习与生活

延伸阅读:孔子见隐者——《荷蓧丈人》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注释: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人。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

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注释:

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公元前505—436年),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人。孔子的学生。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为:替。

信:真诚,诚实。

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注释:

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立,站得住。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逾矩(yú jǔ):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注释: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注释: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疑惑。

子曰:“贤哉,回也!一 dān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注释:

回:即颜回(公元前521—前490年),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能忍受。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注释:

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者:代词,“……的人”。

好:喜爱,爱好。

乐:以……为快乐。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注释:

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于:介词,对,对于。

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注释: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注释:

川上:河边。川,河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注释:

三军:指军队。

夺:改变。

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注释:

子夏(公元前507年—?):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笃(dǔ)志:志向坚定。笃,坚守。

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仁:仁德。

延伸阅读:
diào 丈人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 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注释:

从:跟随。“从”后省略宾语“夫子”。而:连词,所连接的前后两部分在语义上是逆转的,可译为“但”“却”。后:用作动词,落在后边。

丈人:对老年人的敬称。以:用。杖:拐杖。荷:扛。蓧:古代除草用具,一说是竹器。

子:对人的敬称,可译为“您”。夫子:先生,老师,这里指孔子。乎:表疑问的语气助词,可译为“吗”。

四体:四肢。勤:劳动。五谷:稻、黍、豆、麦、菽等五种粮食作物。分:辨别。

孰:疑问代词,谁。为:是。

植:插在地上。一说,植,通“置”,放下。其:他的,代“丈人”。而:顺承连词,可译为“就”。芸:“耘”的假借字,除草。

拱:拱手。立:站着。而:连词,所连接的前一部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或状态,对后一部分起着修饰作用。

止:留。宿:过夜。为黍:做了黍米饭。食(sì):给……吃。之:他,代子路。

见:使(让)……拜见。动词的使动用法。其:他的,代“丈人”。

焉:语气助词。表叙述语气,不需译出。这三句的主语“丈人”承前省略。

明日:第二天。以告:把上述情况告诉孔子。以:介词,把。后省宾语“之”,之代上文所记的情况。“告”后省宾语“夫子”。

子:指孔子。隐者:“者”字短语,隐居不仕的人,即隐士。也:表肯定兼感叹的语气,可译为“啊”。这是一个判断句,省主语“丈人”。

反:同“返”,返回去。之:他,代文人。主语“子”承前省略。

至:指子路到了丈人家里。则: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可是”“却”。行:指丈人出门去了。矣:了。

仕:做官。义:本义是“宜”,指正当的、恰当的,这里指合乎道理的。无义:就是违背了做人的道理。

节:礼节。废:废弃。也:表判断语气。

君臣之义:君臣之间的正常关系,主要指人臣应做他应该做的事。如之何:固定结构,如何,怎么。其: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之:它,代“君臣之义”。

洁其身:使自己身子干净,指丈人不肯在浊世做官,即洁身自好的意思。洁:使……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而:却。乱:这里是破坏的意思。大伦:指君臣之间的伦常关系。

君子:有才德的人,暗指孔子。之:用于主语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让它作全句的主语。也:表句中停顿并起提示作用,可不译出。

行:做。义:指应该做的事。其:他,代“君子”。也:表解释语气。

道:指政治主张。行:实行。之:用于主语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让它作全句的宾语。又为了强调它,把它提前,谓语“知”后用“之”复指。之:它,代“道之不行”。矣:表肯定语气。

日积月累

背诵并能默写12则。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看看你能考几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中“愠”的意思是:

A.开心,高兴

B.生气,发怒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其中“省”的读音和意思是:

A.(xǐng),自我检查,反省

B.(shěng),节约

(3)择其善者而从之,下句是:

A.其不善者而改之

B.必有我师焉

(4)三军可夺帅也,下句是:

A.不舍昼夜

B.匹夫不可夺志也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其中“笃”的意思是:

A.坚守

B.坚信

二、简答题(10分)

在本讲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请用楷书认真地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明两点理由。

我最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YD/A4miNKKQCFARVGCxThQoRf2K4LrvsSSlT+lBuxs7J6Q2wG7wCPw+GRzM4ue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