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领会古人的家国大义
延伸阅读:《失街亭(下)》《马谡之死》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 军 函陵,秦军 氾 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 缒 而出,见秦伯。
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倒装句,于晋无礼。以,因为,连词。其,代词,它,指郑国。于,对于。
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且,并且,表递进。贰,从属二主。于,对,介词。
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氾(fà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古汉语字典注,氾作水名是念作第二声。)
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若:假如。使:派。见:拜见进见。从:听从。
辞:推辞。
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犹:尚且。
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已,同“矣”,语气词,了。
用:任用。
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过,过错。
然:然而。
许之:答应这件事。许,答应。
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
拓展一:
忽报马谡、王平、魏延、高翔至。
孔明先唤王平入帐,责之曰:“吾令汝同马谡守街亭,汝何不谏之,致使失事?”平曰:“某再三相劝,要在当道筑土城,安营守把。参军大怒不从,某因此自引五千军离山十里下寨。魏兵骤至,把山四面围合,某引兵冲杀十余次,皆不能入。次日土崩瓦解,降者无数。某孤军难立,故投魏文长求救。半途又被魏兵困在山谷之中,某奋死杀出。比及归寨,早被魏兵占了。……某即杀入重围,救出二将,就同参军并在一处。某恐失却阳平关,因此急来回守。非某之不谏也。丞相不信,可问各部将校。”
孔明喝退,唤马谡入帐。谡自 缚 跪于帐前。孔明变色曰:“汝自幼饱读兵书,熟 谙 战法。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汝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汝今犯法,休得怨吾。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与禄粮,汝不必挂心。”叱左右推出斩之。谡泣曰:“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为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 殛 鲧 用禹(常用来指称一人有罪,不可株连家人。殛,杀;鲧,传说是禹的父亲)之义,某虽死亦无恨于九泉!”言 讫 大哭。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左右推出马谡于辕门之外,将斩。参军蒋 琬 自成都至,见武士欲斩马谡,大惊,高叫:“留人!”入见孔明曰:“昔楚杀得臣而文公(晋文公)喜。今天下未定,而 戮 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孔明流涕而答曰:“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大小将士,无不流涕。
拓展二:
失守街亭罪不轻,
堪 嗟 马谡 枉 谈兵。
辕门斩首严军法,
拭 泪犹思先帝明。
堪嗟:嗟,叹自、可叹。枉:白白地。
拭泪:拭,擦。先帝:刘备。
背诵《烛之武退秦师》(节选)《马谡之死》,掌握重要的实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看看你能考几分?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可以看出烛之武:
A.满心怨气
B.谦虚谨慎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可以看出郑国国君:
A.深深的歉意,真心认错
B.骄傲自大
(3)马谡,字:
A.卧龙先生
B.幼常
(4)马谡因为什么失了街亭,打了败仗?
A.骄傲轻敌
B.运气不好
(5)“失街亭”的故事,看出了诸葛亮的:
A.神机妙算
B.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二、简答题(10分)
在本讲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请用楷书认真地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明两点理由。
我最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