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0讲
古人的刻薄
——《辨奸论》

教学目标:

学习文言文《辨奸论》,领略作者犀利的笔锋

延伸阅读: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辨奸论》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作的一篇散文。

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宋仁宗嘉祐初年与苏轼、苏辙同到京师,为欧阳修、韩琦所称重,荐之于朝廷,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等职,留京参与编撰《太常因革礼》,书成而卒,追赠光禄寺丞。苏洵的文章深受《孟子》《战国策》的影响,长于策论,其政论、史论辞风颖锐,行文简洁而有情致,有《嘉祐集》。

创作背景:

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在神宗皇帝的支持下,王安石倡导了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运动。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它触犯了大地主阶层的利益,再加上自身的不彻底性和执行中的种种缺陷,遭到不少权贵的激烈反对。

苏洵与王安石一向不和。据张方平《文安先生墓表》说:“安石之母死,士大夫皆吊,先生独不往,作《辨奸》一篇。”

原文
辨奸论

苏洵 〔宋代〕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 zhù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 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 zhì 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 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 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 ,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注释:

辨奸:辨析奸邪。论:文体名。

“事有”二句:意谓事理和人情都有它必然如此的一面。

静者:指深得清静之道、超然恬静的人。见微而知著:看到事物的细微征兆,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和结果。

月晕而风:月晕出现,就要刮风。月晕,月亮周围的光环。

础润:石基湿润。础,柱子下面的石墩。

推移:发展变化。

疏阔:宽大广阔。这里有渺茫难以捉摸的意思。

孰与:表示选择,哪里比得上。天地阴阳之事:指自然界的各种现象。

中:内心。

夺其外:谓左右其行动。

山巨源:山涛,字巨源,晋初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任吏部尚书,选用官员,他都各为品评。王衍:字夷甫,官至尚书令、太尉。有盛才,容貌秀美,好玄言,喜老庄,以清淡为事。

郭汾阳:即郭子仪,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封为汾阳郡王。卢杞:字子良,唐德宗时宰相。容貌丑陋,为人贪残。

不忮(zhì)不求:不嫉妒不贪求。

与物浮沉:随波逐流的意思。

使:假使。惠帝:晋惠帝司马衷,性痴呆。

中主:中等才能的皇帝。

眩世:欺世。眩,迷惑。

德宗:唐德宗李适。鄙暗:鄙陋昏庸。

二公:指山涛和郭子仪。二子:指王衍和卢杞。容:或许。

夷:伯夷。齐:叔齐。二人均为孤竹君之子。商亡后,他们誓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之上。

相与:互相勾结。造作言语:谓制造舆论。

私立名字:谓自我宣扬,自我标榜。

颜渊:孔子的弟子。在七十二弟子中以德著称,后世儒者尊为“复圣”。孟轲:即孟子,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世儒者尊为“亚圣”。

异趣:志向不同。

浣(huàn):洗濯。

臣虏:奴仆。

彘(zhì):猪。

囚首丧面:披头散发如同囚犯,头不梳脸不洗如同居丧的人,形容不注意修饰。

鲜:少。奸慝(tè):奸邪。

济:成就。未形之患:尚未显露的祸患。

孙子:名武,战国时齐人,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

斯人:这个人。

知言:有远见之言。

延伸阅读:

《九日和韩魏公》是北宋散文家苏洵为答谢韩琦邀请自己参加宴会的一首诗。首联为谦恭之辞,登门不才为自谦,华发映罍(léi)为颂韩。颔联又延展谦恭之意,意为不堪承受丞相邀人东阁宴饮的盛情,又愧列诸老儒于曲台。颈联言其感谢丞相的惠泽,表明丞相邀饮不但消解了佳节思乡的愁绪,而且激发了自己的“壮心”。尾联延展“壮心”:暮归后,面对寒雨反而兴奋得难以入睡,干什么呢?“自把新诗百遍开”。说写新诗,暗寓业进之意。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英宗治平(1065年)重阳节。十年前,苏洵四十八岁,自蜀入京,受到名臣韩琦、欧阳修的奖誉、荐举,但一直未得到朝廷重用。十年后的重阳佳节应邀参加韩琦的家宴,席间韩琦赋《乙巳重阳》诗,苏洵当晚回来后便写下了这首诗。

九日和韩魏公

苏洵 〔宋代〕

晚岁登门最不才,

萧萧华发映金 léi

不堪丞相延东阁,

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

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

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释: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晚岁:作者时年五十六岁,故称。

金罍:泛指酒盏。

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日积月累

掌握重要的实词。

背诵并默写《九日和韩魏公》。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看看你能考几分?

(1)《辨奸论》的作者是:

A.北宋文学家苏洵

B.北宋文学家王安石

(2)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

A.“三杰”

B.“三苏”

(3)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指的是谁?

A.王安石

B.司马光

(4)佳节久从愁里过,下句是:

A.壮心偶傍醉中来

B.自把新诗百遍开

(5)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其中“佳节”指的是:

A.春节

B.重阳节

二、简答题(10分)

在本讲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请用楷书认真地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明两点理由。

我最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6xo3XUPWpkF/SsWL4GDz0klqrPHPGcNDz0qnLlNLJXkACNfFg4aJWS1FnyyW1F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