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基本知识,代表作品《硕鼠》《相鼠》
小说《鸲鹆》
重要知识点:诗经“六义”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故又名“诗三百”。
《魏风·硕鼠》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反映了劳动者对贪得无厌的剥削者的痛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形象地把剥削者比作又肥又大的老鼠,表现他们贪婪成性、油滑狡诈,从不考虑别人的死活,以致劳动者无法在此继续生活下去,而要去寻找他们理想中的乐土。
硕鼠硕鼠,无食我 黍 !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 女 ,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 爰 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 号 ?
硕鼠:大老鼠。一说田鼠。
无:毋,不要。黍:黍子,也叫黄米,谷类,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三岁:多年。三,非实数。贯:借作“宦”,侍奉。
逝:通“誓”。去:离开。女:同“汝”。
爰:于是,在此。所:处所。
德:恩惠。
国:域,即地方。
直:王引之《经义述闻》说:“当读为职,职亦所也。”一说同值。
劳:慰劳。
之:其,表示诘问语气。号:呼喊。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 俟 ?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 遄 死?
《鄘风·相鼠》大约是《诗经》里骂人最露骨、最直接、最解恨的一首。
《鄘风·相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明为描述老鼠,实则是统治者用虚伪的礼节以欺骗人民,人民深恶痛绝,比之为鼠,给予辛辣的讽刺。
“人而无礼,胡不遄(chuán)死。”意思是,做人而不讲礼仪,为什么不快点死。礼,狭义上讲是礼仪,广义上讲是道理。礼不只是给臣子和普通人设的,礼更是为君父和特殊人设的,所以,在礼面前,人人平等。
相:视也。
仪:威仪,指人的举止作风大方正派而言,具有尊严的行为外表。一说为“礼仪”。
何为:为何,为什么。
止:假借为“耻”,郑笺释为“容止”,也可通。
俟:等。“不死何俟”为“俟何”宾语前置。
体:肢体。
礼:礼仪,指知礼仪,或指有教养。
胡:何,为何,为什么,怎么。遄(chuán):快,速速,赶快。
《鸲鹆》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养八哥的人,教八哥说话,出门游玩总把八哥带在身边,相伴已经有好几年了。带着八哥到城里,与八哥对话。这个故事是毕载积先生记下来的。
其乡有养八哥者,教以语言,甚 狎 ,出游必与之俱,相将数年矣。一日,将过 绛 州,而资斧已 罄 ,其人愁苦无策。
鸟云:“何不售我?送我王 邸 ,当得善价,不愁归路无资也。”
其人云:“我安忍。”鸟言:“不妨。主人得价疾行,待我城西二十里大树下。”
其人从之。携至城,相问答,观者渐众。有中贵见之,闻诸王。王召入,欲买之。其人曰:“小人相依为命,不愿卖。”王问鸟:“汝愿住否?”言:“愿住。”王喜。鸟又言:“给价十金,勿多予。”王益喜,立 畀 十金。其人故作懊恨状而去。
王与鸟言,应对便捷。呼肉啖之。食已,鸟曰:“臣要浴。”王命金盆 贮 水,开笼令浴。浴已,飞檐间,梳翎抖羽,尚与王喋喋不休。 顷 之,羽燥, 翩 跹 而起,操晋声曰:“臣去呀!”顾盼已失所在。王及内侍,仰面 咨 嗟 急觅其人,则已渺矣,后有往秦中者,见其人携鸟在西安市上。
八哥:也称“鸟”“八八儿”,为鸲鹆(qú yù)的别名。形似乌鸦,能学人说话。
狎习:习熟。
中贵:指灵丘王府宦官。
畀(bì毕):给予。
翩跹:轻举貌。
咨嗟:叹息。
秦中:今陕西省地区。
背诵《硕鼠》《相鼠》掌握文言知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看看你能考几分?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多少篇?
A.305篇
B.1000篇
(2)《诗经》在内容上分为:
A.《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
B.《风》《雅》《颂》三个部分
(3)《魏风·硕鼠》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借代
(4)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三岁”的意思是:
A.三年
B.多年
(5)人而无礼,胡不遄(chuán)死。“遄”的意思是:
A.速速,赶快
B.逃跑
二、简答题(10分)
在本讲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请用楷书认真地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明两点理由。
我最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