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章
骑友结伴

学校的毕业典礼好没意思,阴天微雨,一大群人坐在操场上听领导发言,解散之后,就各自在校园里到处拍照留念,三年的青春时光就这样在一声声“茄子”中消散了。

第二天早上七点,我从学校出发,开始我的长途骑行。天还是阴着,心情却轻松不少。我好像是完成了什么重大任务一般,如释重负,觉得再也没什么能阻碍我了,我可以重新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了。

出发前几天,我就开始在骑行贴吧里发帖子,看能不能遇到同路线的骑友,我们可以结伴而行。

刚好有一哥们,他从拉萨骑去北京,我们有一段旅程相同,刚好他昨天又在绵阳,所以我们约定在去往广元路上的魏城镇碰面。

之前在家里,我给父母说我的骑行路线是从四川到上海,我算了一下距离,大概有两千多公里。按照我之前骑行去云南大理的经验,最多二十几天就骑完了。

这么快就结束了,有点不过瘾,要玩就玩把大的,干脆就骑远一点,绕一点去上海。

去哪里呢?哎!北京!从小到大还没去过北京,首都啊,得去看看,去看看天安门,去看看升旗!

就这样,我的路线变成了从四川先到北京,再从北京到上海。

上午九点半到了魏城镇,在108国道旁边等约好的骑友,等了大概二十分钟,他来了。

寸头,黢黑的脸庞,眼睛挺大,鼻梁有点塌,瘦瘦的身材,单车后面的防雨布因皮带松散而随风飘扬,引人瞩目。

骑一辆橙色的喜德盛单车,脚下一双洞洞鞋,两条手臂也不戴袖套,肤色早已被太阳晒黑,脖子后面一个细绳套着一顶灰色帽子,帽子顶上有镂空设计,过来时一笑,露出一排白牙。

牙不算很白,是晒黑皮肤对比下的白。

“等多久啦?”他问。

“没多久,我九点半过来的。你从拉萨过来的?”我问道。

“是啊,从拉萨一路下来,走的318国道。”

“人家都是去拉萨,你这是从拉萨回来呀,我看他们好多人都是骑自行车去了,然后把车子寄回去,买个火车票机票就回家了。”

“我在拉萨工作,上了一年班了,就这车还是买的一个二手的,有个骑去拉萨的,到了就把车子卖了,我刚好就买过来了。”我们把车子停在路边的空地上闲聊,偶尔有人路过好奇地看着我们。

“川藏线好不好走,我也想去走一趟。”自从上次在雅安那边,看到那么多人骑去川藏线,就愈发对那条路线好奇。

“嗯,反正在路上人挺多的,不过基本上都是去拉萨的,就我一个是反骑你知道吧。我从拉萨出来,第一天就要翻那个海拔五千多的山,那个米拉山,我也是醉了。还有那个怒江72拐,人家去就是一路下坡,我回来就是一路上坡。”

他越说越起劲,我开始脑补川藏线上的风景了。

“你是哪里人?我就四川本地的”我问道。

“湖南的。怎么称呼你?”他问。

“星耀,星星闪耀的星耀,你呢?”

“叫我铁山就好了。”

就这样我们算是认识了,一路相伴出发,爬一个长上坡,到绵阳市梓潼县演武乡,看到路边有个小卖部,就一起去吃冰淇淋。

下午骑到临近武连镇,铁山说要不就在武连镇找个地方住宿吧。我一看时间才四点,说现在还早啊,八点天才黑呢。

然后又查看了一下地图,前面20公里有个柳沟镇,要不就到柳沟镇去休息吧,他同意了。

20公里,一半上坡一半下坡,上坡确实很累,这次出来装备多了十几斤,铁山后面的驮包虽然没有我的重,但也不轻松,我俩都是满满的一车,好在都算是长途骑行的老手,体力方面还是可以的。

下午六点到了柳沟镇,柳沟镇真的是在山沟里,感觉镇挺小的。逛了一下,镇上只找到三家住宿,一家酒店,两家宾馆。酒店一间房100,两个床,而且在三楼,自行车不好放,放在外面,搞不好骑行就变成徒步了。

找了一家宾馆,竟然住满了。

没办法,只有最后一家了,房间在二楼,老板收80元,办理入住的时候,我无意间看到铁山的身份证,原来这家伙和我是同一年,都是96年的耗子。

住下后洗了澡又把衣服洗了,站在二楼的窗户看外面风景。

一条小河流淌,我们所在的这家宾馆旁边就是通向河对岸的石板桥,刚才我们就是从这座桥上骑过来的。

河对面是镇上的小学,操场上的五星红旗正迎风飘扬。和铁山在镇上吃了饭就回来休息。

晚上10点半的时候,听见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警察查房,看来这里查得比较严,特别是这种山沟里较偏僻的地方。

第二天早上七点多从柳沟镇出发,天气晴,准备全副武装,手套,太阳镜,魔术头巾,防晒衣,还有一顶《海贼王》里艾斯同款的帽子。

铁山只戴了顶帽子和墨镜,其他什么也没有,我还带了洗面奶。

“我一开始走的时候,跟你一样,也有袖套什么的,后来骑得时间久了,从西藏一路晒过来,也就无所谓了,嫌麻烦。”铁山看着我把手臂上的冰袖往上提了提说道。

早上出发的时候没吃早饭,本想在前面找个地方吃,结果一路上都没有遇到能吃饭的地儿。直到九点半,在剑阁县城北镇108国道柳桠村才吃了早饭。

之前为了去看剑门关,走了一段老108国道,如果走新修的108,是绕开剑门关的,但是可以很快到广元,想了一下,还是去剑门关看看。

在刚进入老108国道不久,在一个上坡旁边看见有摆摊的水果,于是商量着买两个香瓜尝尝。两个香瓜7块钱,三块钱一斤。

卖给我们香瓜的不是摊主,摊位上的李子和桃子是她卖的,那两盆香瓜是分别另外两个摊主的。

我们在挑选香瓜的时候,分别从两个盆子各拿了一个,准备放在一起称,摊主说,不能放在一起,要各算各的,这是两家的。

在汉阳镇108国道旁大路沟,和小卖部的老板娘聊天,她问我们一路骑过去,多少钱,铁山开玩笑随口一说,不到10万。

没想到老板娘很却一本正经地说:“我们这里10万是天文数字了,山区里都很穷的。”

铁山又说:“10万不多啊,把房子卖了远远不止10万。”

老板娘说:“房子卖了住哪里呢?我们这里很多人奋斗一辈子就为了买套房子。”

铁山说:“没房子出去旅行啊。我们现在还年轻,等过两年,我们也没机会出去跑了……”

铁山说完,胡咧着嘴笑,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

我们告别了小卖部老板娘,一路骑到剑门关,剑门关的门票要100元,囊中羞涩,我和铁山就只在景区大门外拍了合照。

剑门蜀道剑门关景区,是由剑门关、翠云廊两个紧邻的姊妹景区组成,共有观赏景点三百多个。

之前听小卖部老板娘说,翠云廊也要门票50元。

景区门口的饭店老板娘们一个劲地招呼我们吃饭,我们觉得贵就没去,和她们瞎扯闲聊,其中一个老板娘说,爬上去要4个小时。

因为早饭吃得晚,吃中午饭时已经三点多了,从剑门关景区一路下来,在剑阁县城吃的煲仔饭。

外面天气比较热,吃完饭在店里蹭空调,给手机充电,待了一个多小时,等天气阴凉了再出发。

下午四点四十五分,在利州区宝轮镇,铁山骑在我后面,我骑行的时候一般是把网络断开的,用来节约电量。

我骑了大概两公里左右,回头一看,铁山这家伙居然没有跟上来,心想应该是出问题了。

然后赶紧停下来,打开网络一看,微信弹出几条消息。

“我后胎破了。”

还有两个语音电话没有接到。

我打过去他也没有接,于是赶紧调头,又骑回去。

骑了没一会儿,就看到他在路边的一处斜坡空地上补胎,走近一看,原来是一颗图钉扎进去了,然后又帮忙补胎。

我看他的补胎工具盒都是新的,胶水补胎片都没动过,铁山说这是他从拉萨骑过来第一次扎胎。

“厉害啊,骑了这么久,这么远,才第一次扎胎?你这运气可以啊。我上一次骑长途,出发第一天就扎胎了。”

我有些惊讶,从西藏下来,居然没扎胎,最起码也有好几千公里吧,还是山路烂路。

“你出发第一天就扎胎了?”铁山停了停手里的活,扭头问道。

“那是上一次,这次没有,上次去云南的时候,第一天就扎胎了。”我解释道。

“啊,原来是你运气不好啊,我之前都没扎胎,碰到你还没骑两天,就扎胎了,哈哈。”铁山笑着继续忙着手里的活,用胶水把补胎片粘在内胎上。

“啥?这还怪我咯。”我帮他一起用撬棒把外胎和内胎镶嵌好。

“你要是三天之内再扎胎了,那就是我的问题,你只要不往烂路上骑,基本上就不会扎胎的。”

铁山把车子扶起来,我把他行李给他拎上去,很快,就收拾妥当了。

他肯定是太马虎了,没有注意到路边的碎石子之类的杂物。我骑车的时候,都时不时看看前进的路面,有意避开它们。

我们骑到下午七点多,虽然天还没黑,但是找到一个可以搭帐篷的桥底。我觉得是个还不错的露营地,就问铁山怎么样。

“你觉得好就可以了,我之前也没有搭过帐篷。这帐篷我从拉萨带下来,一直没用过,我都准备在半路扔了,驮着又重。”铁山说。

我们把车子骑到桥下面,桥下有一大块地方是刚铺的水泥地,已经干了,这地方较为平整,比起泥土地来说,比较适合搭帐篷。

我们把车子靠近桥壁的一侧,帐篷搭在前面,把自行车围在里面。我的帐篷是一顶荧光黄,铁山的是藏蓝色的,忙活了一会两个帐篷就都搭好了。

卸下驮包,拿出做饭的酒精炉,酒精,老干妈,挂面。先烧个开水泡壶茶,然后再煮个面条,这样就把晚饭解决了。

我的锅小,一次只能煮一个人份的量,我想着煮两锅面,这样两人都能吃了。结果铁山说他不想吃面条,他带的饼干,喝点水就当作晚饭了。

等我吃好收拾完东西,已经到10点半,没有水洗锅,我就把用来喝的水倒了半瓶,清洗了一下。

铁山早就躺在帐篷里了,这次我带了蚊香和花露水。点燃一盘蚊香,放在帐篷外面,也不知道这里的蚊子闻不闻得惯这个味道。

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已经没有用的水了,昨天晚上煮面,半夜口渴就喝完了剩下的,早上也就没有洗漱,想着在路上看到哪里有水就去洗一下吧。

昨天晚上帐篷里没有一点蚊子,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唯一不好的就是离公路太近,而且还是国道,来往的车辆有点吵。

早上也没有吃早饭,我和铁山慢慢收拾好行李,开始骑行,到了沙河镇旁边的加油站,在这里休息,顺便在加油站的公共厕所里洗脸刷牙。

听加油站的工作人员说,前面很长一段路都没有吃早饭的地儿,所以就在这儿买点东西吃,备点干粮。

从加油站骑出去,在山里穿梭,绿油油的大山,蔚蓝色的天空,没有一点白云,太阳把山里晒得暖烘烘的,地面冒着热浪,我们骑在上面,腹背受敌。

中午12点,到达四川和陕西的交界处,出川入陕。

路牌上写着:西安489km,太原1158km,北京1761km。

金牛高峻自古晓,七盘峥嵘而今知。陕西人民欢迎您,晴空万里无云,连续上坡,又奈我何!

到中子镇前面的一个小卖部休息,我和铁山买了瓶水,又吃了两根冰棍,小卖部的老板娘说在我们之前,也有一个骑自行车的过去了。

这个天,这个时间点,还在大山里骑行,这肯定是长途骑行的骑友啊,于是我和铁山便紧赶慢赶地追上去,看看能不能追到。

在陕西境内,过了七盘关,公路旁边靠河流一侧的崖壁上,刻有“西秦第一关”,也就是在这里,我们终于看到了一位踩着单车奋力爬坡的少年。

“嘿!”我冲前面喊了一嗓子,他听到了声音后,停了下来,回头一看,我和铁山正使劲往前骑着,从四川出来到陕西,这一路上坡,身上早就被汗水浸湿了。

眼前这个一米七几的魁梧汉子,标准的国字脸,浓眉大眼,手扶着单车,身穿黑色短袖短裤,一双运动鞋,额头汗珠连连,气喘吁吁地看着我们。

我和铁山先后赶到,我问他:“你去哪里呀?”

他说:“去汉中,你们呢?”

“去北京。”我回答道。

这时铁山骑了上来,一副痛苦面容,从我们身边经过的时候,摆摆手有气无力地说道:“走,去前面树下阴凉的地方聊。”然后又慢慢向前蹬去。

“走吧,我们去前面歇一会儿。”我招呼他一起骑车走。

中午的太阳真是毒辣,我真是服了,停下来还没说两句话,汗就停不下来。

转了两个弯道,前面路旁靠近山体的一侧有一棵树,不算大,但枝繁叶茂,树下一片阴凉,连着排水渠外半米都覆盖着。

铁山先到,站在树下用帽子扇着风,一手擦了擦头上的汗。

“这天真热啊。”铁山见我俩过来了,开始吐槽道。

“就是啊,我在重庆都没这么热。”这小哥也热得够呛,成了方塔铁汉子一般。

“你是重庆人?”听到他这样一说,我借机问道。

“不是啊,我是四川绵阳的,大学刚毕业,在重庆读。”他解释说道。

“哈哈,我也是四川的,前几天也刚毕业。哎呀,这我们两个还是差不多的嘛。”我顺嘴说成了四川方言。

铁山在一旁问道:“哎,你多大了,不会也是96年的吧。”说完看了看我,我和铁山相视一笑。

“我和他都是96年的,他叫铁山,我叫星耀。”我随即补充道。

“我比你们两个小一岁,喊我少杨就行了,你们准备去哪儿,北京?”

“对啊,我要去北京,你去不去,一起!”铁山说道。

“我也要去北京,不过我终点不在北京,我到北京之后再南下去上海。你呢?”我问道。

忽然吹来一阵微风,打湿的后背感受一丝舒适,用手扯了扯衣服,想让更多的风钻进来,这时,风却停了。

“我准备从汉中绕去甘肃,然后去新疆,之后走新藏线,到西藏后,从滇藏线出来去云南,过广西去海南岛。”

少杨说完,我脑海中开始在中国地图勾勒出这样一条线路,这相当于是环了个中国西部哇。

“牛啊,兄弟,我就是从西藏那边下来的,那边可不好走啊。”铁山有些激动起来。

“就你一个人啊?”我问道,“准备走多久啊?”

“差不多到年底了吧,我估计,在路上遇到有同路的,就走一段。”少杨蹲在地上,看着他的单车说道。

“那冬天西藏肯定很冷,你要不换个季节去吧。”

“没事,就慢慢走呗,下一次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我看到少杨脚上穿着运动鞋,天热出汗难受,想起出发的时候,带了两双洞洞鞋,自己穿一双,另外一双留着备用。

“我这儿有多的洞洞鞋,给你一双,你穿这个吧,我们都穿这个,夏天凉快。”我从驮包里翻出来,递给少杨,“你看一下,42码的,应该差不多。”

少杨有点不好意思,我果断塞给他,他接过之后,就开始换起来,说道:“我就是感觉我这个运动鞋有点闷脚。”

“嗯嗯,我也带了运动鞋,放包里没穿,还是这个洞洞鞋方便,遇到有水的时候,还可以冲个脚。”我看少杨把鞋换上,大小也差不多,这下好了,洞洞鞋骑行三人组,哈哈。 iqjIZsQcEAzlev+jZmPmcB2m7eBzJX1c3TEX88LA/V3IYscDO96TVtkmH2uM2WT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