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进入云南

刚出西昌市区,骑行了大概二十多分钟,在路上遇到一位大哥在徒步。我骑在他后面,他在前面走路,我老远就看到他了,背着一个大背包,背包有些脏乱破旧,我心想:厉害啊,又遇到了一位徒步大神。

越来越近,他的长头发打结似的蓬松披在后面,衣服裤子也是脏得不得了,脚下的鞋子更是一言难尽。我靠上前去,停了下来,和他搭话:“大哥,徒步啊?”

“嗯,是啊。”他一脸油腻,胡子拉碴,不修边幅,脸上晒脱皮了,嘴唇也皴了。

“你从哪儿过来的啊?”我心想:“这是徒步的旅行者么?这不是流浪汉嘛?”我想知道他从哪里徒步过来的,要去什么地方。

“我是山东的,从北京过来,去丽江。”

“丽江?我去大理,你从北京过来,哇,厉害啊大哥,你这得走多久啊?”我有点不敢相信。

“没有,我一开始跟你一样,也是骑自行车,然后呢,我不是到了那个峨眉山嘛,我说去爬一下峨眉山,然后我把车子就锁在山下那个商店那边,等我从山上下来的时候,车子就被人偷走了。”

“啊?被偷了?”

“是啊,我没有办法了,从峨眉山一直徒步到这里。”

他一路徒步风尘仆仆,我见他的第一眼,要不是看他背着帐篷类的东西,还真以为是个流浪汉。

“你不再买一辆自行车吗?”我问道。

“不买了,我没多少钱了。”

“你买个二手的嘛,几百块钱,这走路也太累了。”

“哎,算了吧,反正这里离丽江也没多远了。”

我听他讲完,心里很不是滋味。单车对于骑行者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那个偷自行车的贼,真是坏透了。

告别了山东大哥,继续往前骑,一路都与高速G5并肩交错而行。

等我到了德昌,看了下时间,才中午12点半,于是继续向攀枝花方向骑行。因为德昌到攀枝花大概有一百六十多公里,所以估计是赶不到攀枝花了,打开地图一看,干脆就骑到米易县吧。

骑到会里县后,接下来就走省道S214。路旁种植了很多桑葚,现在是桑葚成熟的时候,一个个都黑得发紫,路上都是桑葚的味道。

沿途还有很多当地人在路边设摊售卖,也看到有人在院子里晒桑葚干。我在没人看管的路边,摘了几颗尝尝,还挺甜的,一串串的,太诱人了,长势喜人,都伸到我嘴边了。

途中还听到几次火车的声音,一看原来还有条铁路也在和省道、高速公路交错同行,高速公路是京昆高速,铁路应该是成昆铁路。

天就快黑了,到了米易县就找了个宾馆休息。等明天到攀枝花应该是妥妥的没问题。

从汉源开始,到甘洛,到越西,再到西昌,大凉山里转了三天,实在是没有勇气在山里露营,所以这几天一直都在住宿。

但我还是没有后悔选择这条山路,在山里的这三天,欣赏了大峡谷的风景、遇到了热心的骑友、见到当地彝族的生活……凡此种种,都是我走国道体验不了的。

第二天早上起来去吃早饭,店老板见我是骑行过来的,对我很是热情,端上来的面,辣椒红油,红红火火,看着就很巴适。

吃完早饭出发,已经是七点四十,这个时候太阳早已高挂晴空,手机上天气提醒,攀枝花这边是橙色高温预警,一路蓝天白云,艳阳高照,如此“热情”地欢迎,我倒有点吃不消了。

中午一两点的太阳正烈,身体的水分蒸发很快,没骑一会就感到口渴,所带的水也不太多了,先在路旁休息一会。

走的是省道214,这条路靠着雅砻江。到攀枝花后,往丽江方向,走省道310便沿着金沙江。

其实这条路不是很宽,两辆相向的大货车在错车通行的时候都要很注意,特别是在转弯拐角处。再加上攀枝花又盛产煤炭、钢铁、钒钛……所以来往出入的货车特别多,连路边的防护栏都被车辆的尾气以及带起的灰尘熏黑了。

到了攀枝花之后,什么感觉?说真的,想要骑到市区里去感觉有点绝望,通往市区的路,那个上坡上得跟个小重庆一样。

我说难怪在攀枝花看不到共享单车,我说怎么路上的行人老是看我,原来到市区才发现,只有我一个人骑着单车,在市区里“爬行”,放眼望去,再也找不到第二辆了。

中午在攀枝花市里吃的炒饭,又要了一瓶冰啤,两口炒饭,一口冰啤,吃得很舒服,尤其是在这种又热又饿的状态下。

下午五点半左右,骑到格里坪镇前面的公路超限检测站,想着能不能在这里搭个帐篷睡一晚,然后看到检测站一旁,有一个可以接开水的饮水点,就先过去接点开水。

打开开关,没想到流出来的是冷水,估计是烧水器坏了,哎,冷水就冷水吧,总比没有好。

当我接完第一瓶,准备接第二瓶的时候,从房子后面的院子里过来一位大哥,看样子应该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他看我接水就说道:“你要接水是吧,这热水器坏了,我去给你拿瓶装水。”

我不太好意思麻烦别人,连忙说:“不用了。”可话还没说完,他就转身走了,之后双手抱了六瓶矿泉水过来,瓶子上是攀枝花本地的标志,这是攀枝花的水,我有些惊讶,连连表示感谢。

大哥问:“你是从哪儿骑过来的啊?”

我说:“是从绵阳骑过来的。”

大哥说:“绵阳?那是老乡哦,我就是射洪的。”

我有些激动:“哎呀,那很近嘛。”

大哥也有些激动:“你还要往前骑吗?晚上住哪儿?”

这句话正好问到我的心坎上,我正愁着想在这儿混一晚而不知道怎么开口呢。于是借机说道:“不准备往前骑了,您这儿院子我能搭个帐篷睡一晚吗?明天天亮就走。”

大哥:“没问题啊,不过帐篷就不用搭了,你就睡我的休息室吧。”

啊?这怎么还有意外收获呢。

接着大哥又问:“晚饭吃了吗?”

我说:“我包里带着干粮呢。”

“来来来,到我们食堂这里吃,我们也刚吃。”说完大哥便拉着我的手往前走。

进入工作楼,穿过一条走廊,把我带到了食堂里。

大哥和食堂煮饭的阿姨打了招呼,叫了一声什么姐,然后说道:“这小伙子骑车过来的,是我老乡,留他吃个饭,今晚也在这睡一晚。”

阿姨很快给我添了一副碗筷,同桌的还有大哥的其他几位同事,大家都让我别客气,让我多吃点。饭桌上一盆粉蒸肉,还有西红柿炒鸡蛋几个家常小菜,感觉心里暖暖的。

吃到一半,大哥有事就先去忙了。我吃完了,想着把桌上的碗筷收拾好,准备洗碗的时候,阿姨说让她来。

然后大哥的两个同事在外面院子坐着聊天,朝我喊:“小兄弟,出来吹哈儿牛嘛。”

阿姨就说:“你去和他们聊嘛。”

其中一位大哥穿着背心,身材魁梧,虎背熊腰的,不是攀枝花本地人,却比大多数攀枝花本地人在这里待得久,他说:“攀枝花以前叫‘渡口’的时候,我就来了。”

大哥说他年轻的时候也不简单,比我这个年纪还小的时候,也就到处跑,去西藏,那会西藏治安可不像现在这么好。

因为年轻的时候浪过、疯过、出去看过,所以大哥现在聊得津津有味,回忆起当年往事历历在目。

我把我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也讲给他们听,他们也给我讲了他们年轻时的一些往事,我们一起聊丽江、聊攀枝花、聊西藏、聊骑行,聊年轻,聊过往……直到天黑。

第二天早上六点半我就起来了,洗漱完之后就收拾东西准备出发,昨晚值班的大哥们都还在休息,就不便打扰了。

昨晚睡之前,大哥递给我一瓶酸奶,期间还几次过来问我睡得怎么样、空调冷不冷,还拿来了蚊香。得到素不相识的大哥如此关照,我真是受宠若惊,攀枝花,在我心里的印象更深了。

走之前,我把自行车横在检测站楼下,拍了张照片,留作纪念。

从交通执法大队出来以后的一个多小时,全都是上坡,蹬着蹬着,太阳就出来了,看样子,今天又是一个艳阳天。

骑到福田镇的时候,我一开始还以为这里是属于云南丽江的华坪县,听路人说:福田镇是属于四川攀枝花的仁和区。

我一查资料还真是,这才想起,昨晚和大哥聊天的时候,他说:“你明天骑车的时候,一路上就会发现,一会儿是在云南,一会儿是在四川。”

在福田镇,看到路边有一家邮局,就想过去看看能不能盖个邮戳,结果去了之后,工作人员的态度直接让我失望而归。

我从背包里拿出纪念本,说:“你好,请问能不能帮我盖一个邮戳?”她坐在椅子上,玩着手机,看也没看我,直接就摆摆手。

我又解释道:“我是骑行过来的,想留个纪念,你看我之前路过这些地方,他们都帮我盖了,没什么别的用,就留个纪念。”

她可能觉得我有点烦,抬头瞟了我一眼,然后摆摆手,冷冷地说:“盖不了。”

“好吧,盖不了就不盖吧,反正又不是唐僧取经,非要换了通关文牒才能过关。”一边这样想,一边把本子装好走出了邮局。

本来我心情还有些低落,但刚出门没多久,过一个桥,桥头一棵大树,开的枝繁叶茂,我在树下透过树叶看后面的蓝天白云,心里顿时舒畅了好多,美啊,这边的天空可真美。

在路上,看到山坡上种植了很多的芒果,路边有大量的宣传牌,说这是丽江特产的“华坪芒果”。

华坪芒果的成熟期是7月到10月,如果在别的时间买到的“华坪芒果”,那一定就是假冒的。

路边的芒果园子里,有位大叔头戴遮阳帽,正忙着给芒果套上纸袋子。我有点好奇,停下来问了问,大叔说:“这纸袋子对芒果的作用大得很嘞。”

一是可以让芒果尽量避免病虫细菌的啃食,即使是有感染的芒果,套个袋子也能防止病菌传播。

二是避免芒果被外界因素干扰,比如昆虫、酸雨,还有太阳的灼伤。

三是避免芒果表面与外界摩擦,套个纸袋可以保持芒果的光洁度,让它看起来着色更好,卖相更好。

上午到中午一直都在爬国道353,还是比较辛苦,一路上也没人陪我说话,来来往往的都是汽车。我就一个人唱歌,反正也没人听见,唱累了就不唱了,逗逗林子的鸟,吓吓路边的狗,之后又很无聊。

中午刚过了山沟,推着车走了一段上坡,实在是走不动了,就在路旁一棵树下歇息,吃点干粮。从攀枝花到丽江这段路,距离不算短,骑到中午还在山里转是在我的意料之中,所以早早地就在包里备好了干粮。

中午大概一点多吧,我正推着车走,身上早已经是大汗淋漓。这个时候,对面过来一辆白色的汽车,在我左前方踩了一脚刹车。

开车的大哥降下车窗,递给我一瓶纯净水,我还愣了一下,然后赶紧接住,说了声“谢谢”。大哥点点头,开车走了,我看到副驾驶还有一位漂亮的女士,再看看大哥,他戴墨镜的样子,帅呆了。

说真的,我身上只有一瓶水了,而且因为大量出汗,早就口渴得厉害,但一直舍不得喝,大哥送来的这一瓶水,真是到位(倒进胃里)。

他没有问我从哪里来,也没有问我到哪里去,全程没说一句话,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匆匆几秒,就走了。

每次爬坡虽然很辛苦,但总有一个期待值,那就是下坡。这次也不例外,爬了好几个小时的上坡,换回来近40公里的长下坡路段。这种飞驰的感觉,真的值了。

所以,骑行翻山越岭真的就告诉你一个最朴素的道理:有上坡就有下坡,有高潮就有低谷,有付出就有收获。

下坡之后,接着又开始上坡了,很快就到了永胜县。下午三点多,又到了仁和镇,心想时间还早,就继续骑,结果接下来的30公里都在山沟里爬行,一路上高山落石,感觉又回到了大凉山的路上。

因为这边山沟里在修隧道,所以路上全是大卡车,即使是戴了口罩头巾,也吸了不少灰。

下午,山谷里突然刮起了风,山上石头吹松动了,一块鸡蛋大小的圆石,瞬间就落在我的前面,然后又弹起来掉在路边的河里了,我得停下来,马上检查了下头盔,又赶紧小心翼翼继续往前走。

又骑了好一会儿,才到了六德乡,乡上还有几家住宿,在外边吃了晚饭就回去旅店休息了。

睡到六点半自然醒,起来收拾东西,往永胜县赶,在进入永北镇的时候,看到路旁有几头驴在吃草。我一开始从老远看的时候,还以为是马,因为之前在凉山的时候,看到他们用马在驮砖。

走近一看,头大耳长,四肢瘦弱,是驴了。我给它们拍照,被这小家伙发现了,蠢蠢的眼神看着镜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有点萌。

过了永胜县继续骑,去丽江这条路上,要过金沙江。说实话,我的确没有想到金沙江的水能有这么绿,在我的印象中,以为是那种泥沙一样的黄颜色水。

过了金沙江,就是一连串的上坡,虽然这上坡让人有些叹气,但好在之前我经历了比这更难的。

雅安到汉源的“泥巴山”,越西到泸沽的“小山”,都是能让人爬到绝望那种。

不过现在,我站在山上看远处的风景,一切都是那么舒适。虽然前面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山要翻,但我心中已经不那么着急了,我不觉得前方的路途艰辛会有什么问题,因为我知道,我现在经历的一切,到时候也只会化作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

远处的雪山就是丽江的玉龙雪山,很多人赶来丽江,就是为了一睹玉龙雪山真容。

到了丽江后,找到一家青旅,叫“老司机”,最便宜的房间就是男生六人间,13块钱一晚。

当我进去的时候,发现原来房间里没客人,就老板的哥哥一个人在里面住。我在“老司机”订了两晚,想着在丽江多待一天,而且这家青旅就在丽江古城南门旁边,逛古城很是方便。

丽江最便宜的青旅,是十人间,我忘了是8块钱还是9块钱的,是男女混住的那种。

下午把车放在青旅,然后一个人轻轻松松地出来逛古城。

丽江古城不小,里面小巷纵横,我进去都懒得看图示导航,直接跟着感觉走。

下午的阳光不错,古城里一家饭店门口的雕像狮子,主人给它配上一副黑框眼镜,一下子显得书生气十足,要做也做一头有文化的狮子。

“木头马尾”这家店,名字好熟悉,慢慢地才想起,原来这就是之前在大冰书中看到的那个的故事,“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

大冰的书我已经很久没看了,只是忽然觉得,什么阶段该看什么样的书,江湖式的故事鸡汤,我大二就没喝了。

既然看见了“木头马尾”,那么“大冰的小屋”一定也在附近。

果然,过了一条街,没走几步,就看到了“大冰的小屋”和“老兵火塘”。

“老兵火塘”也是大冰书中的故事之一,那个时候在高中的课堂上看大冰的书,好奇那个丽江是什么样子的,那个火塘是什么样子的?晚上真的有一大帮人在门口卖唱,无忧无虑的生活吗?

我憧憬过那样的生活,那会就决定有机会一定要来书中写到的地方看看。

看到“老兵火塘”和“大冰的小屋”这条街道,不禁感慨:四年前,我在书中想象的那个丽江,四年后,我终于还是来了。

古城里的客栈不少,而且都各有特色,天井小院,楼阁窗台,鲜花遍地,布置得十分文艺。每次看到这种小巷子里挂满油纸伞的景象,我都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在成都的锦里也看到过几次。

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没有看到,看到了穿着汉服的小姐姐。她们在人群中行走,很是瞩目,她们大方拍照,充满自信,这就是汉族的文化魅力。

逛丽江古城,来到一处许愿亭,上面挂满了“东巴许愿风铃”。东巴文化是纳西族的传统文化,东巴教是相信万物有灵的多神教。

东巴风铃源于六百年前茶马古道上的马帮。丽江古城是滇西茶马古道上的重镇,铃声给我们带来了吉祥和平安。正如所说“山间铃声响马帮来”,是铃声报来了马帮的平安,是马帮带来了古镇的繁荣。

东巴许愿风铃书写着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东巴图形象形文字,它的文字给人们带来吉祥,它的声音给人们带来祝福!

古城有很多酒吧,我虽然没有进去,但走在街上也能听见里面的歌声,大多是民谣小调。

在古城闲逛的时候,一个人走着走着,都能笑起来。

周围的蓝天白云,小桥流水,柳树花草、民谣酒吧、来往游客的那种开心快乐,无忧无虑的状态都引起了我极大的舒适,这样的生活多好。

计划骑行丽江一圈,之后奔去大理!

第二天早上睡了个懒觉,差不多八点钟才起床,计划丽江骑行一日游,所以提前就把车上的驮包装备卸下来,一辆轻车轻松出门。

第①站——清溪水库

因为我昨天已经逛过丽江古城了,所以今天的第一站就从古城出发,前往清溪水库。

从丽江古城骑到清溪水库,花了十几分钟。到了清溪水库一看,就被眼前的风景给惊呆了,我以为这名字就是一个单纯的水库而已,没想到和我印象中那种乡村里的水库完全不一样,它更像是一个大一点的池塘。

但是这池塘,风景也太美了吧!

我站在水库边,那远方清晰可见的就是玉龙雪山,清溪水库是不要门票的,它位于丽江市北郊,是丽江当地的饮用水源地之一。

阳光照耀在水面上,水面又倒映着天空蓝,在镜头下,连远方的山也成了蓝色的。这里的游客很少,很适合拍照。

我的“伙伴”,两个车轮陪我走过了一千四百多公里,辛苦了。

我把车子横在水库边,给它拍了张雪山远景图。之后我又把车子放到我身后,把手机放在脚蹬上,设置倒计时给自己拍了张美景合影。

我面朝水库,双手拥抱雪山,仿佛拥抱着自由,我戴着个帽子,摆了个土到不能再土的姿势。

梭罗曾在瓦尔登湖边造了栋小木屋,住了两年又两个月,享受自然。如果可以,我也想造一栋小木屋,面朝雪山,背靠着湖。

第②站——云南大学旅游学院

路过云南大学旅游学院,本来想进去转转,结果被门口保安大哥给拒绝了,说:“这里不能进,你要想转,喏,去雪山那儿转。”

既然如此,那就继续往前骑吧,虽然雪山看着就在眼前,实际上骑过去还是需要些时间。

第③站——白沙路口

骑到白沙路口的时候,慢慢地听到有直升机的声音,于是抬头一看,果然,一辆直升机飞了过来。

骑到前面才知道,原来这儿有一个直升机空中游览的项目,而且这个基地也是负责航空护林的,关键时候也会救火。

第④站——玉龙雪山脚下

远距离拍的和近距离拍的雪山,有什么不同?

其实我感觉还是从远处看的时候神秘一点,近距离看的时候,已经没有那种让我特别兴奋的点了。

第⑤站——玉湖村

玉湖村近距离看玉龙雪山,风景不错,里面还有一个“玉柱擎天”景区,要门票,我就没有去看了。

第⑥站——玉水寨

从玉水寨过去的路上,有一个“东巴万神国”,也要门票,没能进去看,但是拍了两张外面的东巴象形文字墙,很有意思。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原始宗教,民间称主持宗教仪式的祭司为“东巴”,意思就是“占卜诵经的智者”。

他们大多是集巫、医、学、艺、匠于一身的纳西文化的主要传播人。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同胞创造了一种既古老又神奇的图形文字符号,用来记录自然和人的生存方式。

纳西语称为“森究鲁究”,意为木石之痕迹,指写或画在木石上的文字符号,即东巴文。

第⑦站——玉峰寺

这附近的景区都有收费,所以匆匆而过,不过这条线路对于骑行来说,风景还是不错的。

第⑧站——束河古城

到了束河古城,看到有售票处,还以为要门票,就没有进去。后来有丽江的朋友给我讲,其实是不要门票的。

但我当时骑着单车,也不能进去,放在外面还是不放心,所以就错过了。

从束河回去的时候,想着再盖一个邮戳,接下来又跑了趟邮局,在丽江盖邮戳,是我这一路以来,盖的最方便最轻松的了。

我刚进邮局,立马就有一位姐姐上前来问我:“你好,需要办理什么业务啊?”

我说:“我是骑行过来的,想在这儿盖个邮戳。”话刚说完,姐姐就说:“没问题,来,你跟我来。”

姐姐把我带到后面的工作室,说:“张姐,帮他盖一下邮戳吧。”我把本子交给张姐,然后“啪”的一声就盖好了。

张姐看到我前面还盖了一些邮戳,说:“你骑行过来的啊,欢迎你来丽江玩。”

我点点头,接过本子:“谢谢啊,谢谢。”

然后姐姐又把我送到了门口,还嘱咐我:“骑车的时候注意安全啊。”

丽江,不愧是旅游城市,感谢邮局工作人员的热情相待!

从丽江去往大理,基本上一路下坡,天气也很好,骑得很轻松,早上七八点出发,下午五六点就到了。

途中路过一处农田,有一位大爷在地里忙活拔葱,看我骑车过来就叫住我,问我要不要葱,他要送给我一些葱。我笑笑说,不用不用。

随后大爷反应过来,说:“我以为你在路上做饭呢,哈哈。”

“我这是第一次长途骑行出来,觉得麻烦,就没有带锅碗瓢盆那一套。”我说道。

到大理之后,在古城里找青旅,发现一家“疯人院青旅”,听名字就觉得很有意思。进去一看,空间倒是不小,住下来才感觉到,里面个个卧虎藏龙。

有环华骑行的摩旅兄弟,有热爱西藏的徒步侠,有喜欢登山的勇者,也有义工旅行的大学生。

院子里分两个阶层,上面阶层有一个搭的小棚子,就是院里的厨房,在这里住的朋友,大家可以一起买菜做饭,费用AA。院子里的小桌,可以喝茶、下棋、聊天、吃饭、玩桌游,等等。

疯人院的小院,从楼梯上去左手边还有房间,那是女生住的地方。

晚上11点多,我们房间还入住了一位从广东过来出差的上班族,他说:“我之前没住过青旅,专门过来体验一下,感觉还可以,挺热闹的。”

早上睡醒起来,就去逛大理古城,一看到这个城门,就想到了《心花路放》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从2014年上映到现在,我看了没有一百次,也有五十次了,真的一点都不夸张,里面的台词倒背如流。

这次让我有很大的冲动来大理,其实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它。这部电影有很多地方都是在大理取的景。电影里的那个“梧桐客栈”,原型就是大理的云渡客栈。

很可惜的是,为了洱海的环境治理,有1806家客栈已经拆了,包括云渡客栈,人们熟悉的大部分场景已经不复存在了。

第一次逛大理古城,没什么经验,一大早就跑去了,结果店铺都没有开门,冷冷清清的。只有“大理一小”这个古城内的小学门口热闹些,很多家长都来送孩子上学了。

在大理又看到了“木头马尾店”还有“大冰的小屋”,“大冰的小屋”营业时间是下午3点到凌晨3点。

快到中午的时候,人就慢慢地多起来了。

有个洋人街,原来是叫“护国路”,是当初云南人民为了反对袁世凯称帝,而起兵护国得名。

杜文秀元帅府,不要门票,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原来是云南提督府衙门。

1856年,杜文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大理府城后,在这里设立元帅府,直到1872年起义失败,后恢复为云南提督府衙门。

逛完元帅府,就去了大理文庙。

大理文庙建于元代,然后在清朝同治年间又重建。大理文庙是大理“文献名邦”浓厚文化内涵的见证和载体,是历史文化的象征和地方文化的地标。

有座桥被称为“状元桥”,据说在古代,只有考中状元的人,才可以从这座桥上通过,其他人只能绕着这个池子走。

状元桥下的池子,叫做“泮(pan四声)池”。古代,在学府前有能振兴学业的说法,所以一般多用于文庙、学宫这样的建筑中。

依照古制:天子之学为“辟雍”,诸侯之学为“泮宫”;辟雍有水环绕,泮宫之水只能半之,所以又叫“泮池”。

每当有学子走过泮池,进入大成殿礼拜先师孔子,然后到儒学署拜见教官,在古代这个入学仪式就叫做“入泮”,后来就被用作进入儒学之门的代名词了。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殿,是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

历史上有过至圣殿、宣圣殿、先师殿等不同的称谓,直到宋崇宁三年,也就是1104年,宋徽宗赐名“大成殿”并题匾,才确定的大成殿的称呼。

大理文庙的许愿牌,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在这里许下心愿,还有不少的家长也来替孩子祈福许愿。一块一块红色的牌子密密麻麻挨在一起,形成了红色的长廊。

晚上,我又去了一趟大理古城,比白天热闹得多,太有氛围了,还有很多摆地摊的,夜景也很美。

走在古城的街上,想着这是我在大理的最后一晚,也是此次骑行的最后一站了,14天,1449公里。从四川绵阳到云南大理。一路点点滴滴,令人难忘。

你问我为什么要骑行?

“喜欢在路上的感觉。”

这是我在凉山骑行的时候,那个骑挎斗摩托车的北京小哥采访我,我给的回答,我想这也是每一个骑车旅行人的最质朴表达。

在大理找了一家快递店,把自行车和行李打包好,寄回家,买了两箱云南的特产,鲜花饼和“云南十八怪”零食,带回家给家人尝尝,订了一张回家的机票,就这样告别了云南。

飞机起飞的那一刻,感觉好匆忙,心里空落落的。

回到家已然差不多是五月底,到了六月底,出去实习的同学就会陆陆续续回到学校,参加七月初的毕业典礼,也就是说,我还要在家里待一个月。

刚开始回到家的两天,身体各方面都很放松,每天醒来不用计划今天骑去哪里,走什么路线,也不用整天骑车,十分舒服。

可随着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我心里越来越无聊,乏味,甚至焦虑,我竟然还想继续去骑行,竟然怀念那段在烈日下翻山越岭的日子。

天哪,我想我可能是病了!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对于骑行,我已经是上瘾了!

每天除了帮家里干点农活,其他也没什么事情做,我开始不断翻看在路上拍的照片,写下的骑行日记,每次看的时候,心里就一阵发痒:“要不,再去骑一次?还是再等等吧,等学校的毕业典礼结束就去,还有十几天。”

我以为人只有在面对重大感情失落的时候,才会郁郁寡欢,寝食难安,没想到就这一次小长途的骑行经历,也会让我如此牵肠挂肚!

既然要骑行,那就干脆骑个痛快吧!

在家里这闲暇的十几天时间里,除了整理从大理邮寄回来的自行车和行李,我便开始制定我的下一次骑行计划。

毕业之后,我准备去上海看看。

当我把这个骑行计划告诉父母,他们当然是不同意的。父母不支持,早在我意料之中。绝大多数的中国家长都不会放任自己的孩子去到一种未知的不可控的环境中。

我也理解在中国长期传统教育下的这个大环境,以及他们那一代人的思想和生活状态。

虽然不支持,但是我还是要去,因为这是我想要做的事情。

我说我上一次一个人从四川骑到云南都没事,你们就放心吧,我尽可能降低他们对我安全问题的担心,所以我会每天在微信朋友圈里更新我的骑行旅程。

我老家在四川巴中,学校在四川绵阳,之前,我去学校我都是买汽车票,而这次,我决定骑自行车过去,带上我长途骑行的那一套装备,等毕业典礼结束了,我就直接从绵阳出发!

从家里去学校的那天早上,难以平复激动的心情,我早上6点半就出发了,天气也很好,一口气爬上镇上的观景台。

这次所带的东西比上一次多,多了一套做饭的工具,面条,老干妈,洗洁精以及各种调味品。还带了一个大号的水杯,两双洞洞鞋,想着天热,遇到小河沟,可以冲个脚什么的。

下午骑到仪陇的时候,天飘小雨,看天上一团乌云,心里有些慌张,九天雷霆双脚登,逃出乌云,便烈日当头。之后又分别在土门镇、碑院镇都遇到类似情况,这天气,怪得很。

在土门镇的时候,冲出一片乌云后,在一个小卖部买冰棍吃。看店的是一位老爷爷,在店门口同坐的是一旁的邻居,我买完冰棍,一边吃一边和两位老爷子闲聊,话题无非是我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提到巴中恩阳,老人家还不知道恩阳已经建立机场而且开始通航了,一个劲感叹变化之大。

吃完冰棍出发,没敢多聊,主要是这边“黑猫子”成群,一种细小的蚊子,吸起血来好不含糊,吸完就起包发痒,实在是遭不住,我怕再待一会儿,就得跳迪斯科了。

说也奇怪,我感觉蚊子怎么就不咬两位老人家呢,就我一个人在不停地驱蚊。

下午六点半差不多到了南部县境内,过嘉陵江二桥进入南部城区,找了一家小宾馆落脚。

第二天早上起来开灯,发现没有亮,还以为是灯坏了,就摸黑收拾行李,好在东西不多,一会儿就打包好了。

到前台去退房,老板娘说:“不好意思啊,不知道昨晚是哪儿线路烧了,整个县城都停电了。”

收拾完出门已经是早上七点了,天就一直阴着,雨悬而不下,甚是刺激。这一路,除了盐亭到绵阳这段路是柏油路,骑起来最舒服,其余都是水泥路。

在路上看到一个村牌,挺大的一个竖着像界碑一样插在地上,红字白底“努力村”三个字被周围十块红色的贴面瓷砖围着。很励志,本来快蹬不动了,忽然又满满的力量。

顺着努力村往前骑,想着看能不能找到加油村,结果没有。看来励志系列还不完善,光凭一个努力可是远远不够的啊。

在路上经常遇到大挂车从身旁呼啸而过,一般我都是老早听到声音就开始避让,挨着路边骑行。

我发现很多大车司机先是在你后面按下喇叭,等过到你身边的时候再按下喇叭,我着实反感第二次在耳边炸响的滴滴声。第一次按喇叭,其实没等他按喇叭,我早已经避让,为何非要在靠近你的时候还要按一次呢?

在南充义丰小学附近,路边摊买了2斤桃子,3.5元一斤,7块钱装了6个。老板娘为了我在路上吃着方便,还帮我把桃子全部洗干净了。

她家就住在马路边上,她说:“这是自家种的白沙桃,放一个星期都没问题,它不像其他桃子那样偏软,放不了多久。”

我一下午把6个桃子全部吃完了,放一个星期?不存在的,口感是真的很脆。

骑的过程中飘了几次小雨,直到快要到学校的时候,雨才开始大起来。雨大不影响骑车就行了,离目的地越近越激动,等到了学校雨又小了。

早上七点出发,下午七点到,一天骑行159.3公里,两天293.4公里,是破我单日骑行记录了。 iqjIZsQcEAzlev+jZmPmcB2m7eBzJX1c3TEX88LA/V3IYscDO96TVtkmH2uM2WT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