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我一个人坐在宿舍的椅子上,望着空荡荡的屋子,想着下一步要去哪里,这时学校的广播铃声打断了我:“彩云之南,我心的方向,孔雀飞去,回味悠长……”
对啊,我可以先去云南啊,我不是一直都想去彩云之南看一看嘛。
恍然大悟,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于是我开始在网上购买装备,准备用骑行的方式,从四川骑到云南去。
选择骑行,主要是我想体验一种新的旅行方式,我有两个月的时间,我会骑自行车,然后我想做这件事。就这样,我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陆陆续续收快递,着手各种骑行装备。
买了一辆捷安特的山地自行车,一个放在自行车后架上的驮包,一顶帐篷,一个防潮垫,一个夏季睡袋,一个打气筒,一套简易的补胎工具和补胎片,一个保温水壶,两套用于换洗的衣服,一双运动鞋,一双洞洞凉鞋,还有用于外伤消毒的云南白药和创可贴。
我本来还想带一套做饭的锅碗瓢盆,想着这样就可以在路上做饭吃,但一考虑到这是自己第一次长途骑行,能不能坚持下来,心里还没底,还是先不要带了。
把装备全部整理好,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2019年4月27日,早上七点,开始出发了。
出发的时候,天气不冷不热,阳光微微照,有点暖洋洋,一切都是新鲜的。想到自己将要独自骑着自行车从一个省跨越到另一个省,身边的人没有这样做过,我是第一个,心里有股莫名的力量。
从绵阳出发,往成都方向骑行,过金峰镇,在镇上慢悠悠地骑着,找一找邮局,想让邮局的工作人员给我的本子上盖一个邮戳,留作纪念,这样一路骑下来,到时候,我看着满本子上的邮戳,就是满满的回忆。
正往前骑着,看见前面有两位老人,老爷爷手拉着老奶奶,在街道旁走着,老人家走不快,老爷爷手也没松开过,我从后面看去,早上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我就想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我想,这大概就是爱情最美的样子吧。
一开始出发,动力很足,精神满满,还不知这长途骑行的厉害。一直骑行到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景区门口,实在是骑不动了,走的是G108国道,一路上车来车往,我就把自行车停在路边休息。
到了德阳市中心,已经是刚过中午,想着找一家餐馆吃饭,就沿着进德阳的大道一直骑,边骑就一边往两边看,这段路没有,下一段路还是没有。
现在的城市建设的店铺,好像都是这个样子:一家卖五金的,整条街都卖五金的;一家卖建材的,整条街都是卖建材的;一家做汽修,整条街都是做汽修……为什么就不能弄齐全一点,搞一个小餐馆便利店之类的呢?
穿过德阳华山北路一条街,一段二段三段,都没有看到有吃饭的地方,硬是骑到华山南路,才开看到一家米粉店。
果断停下,把单车停在门口,进去整碗面条。
这家米粉店是一对夫妻开的,老板和老板娘喜欢骑行,我在一旁边吃,一边和他们聊天。
老板娘端上来的一大碗面条,吃的我热气腾腾,外面阳光灿烂,我已经吃得冒汗了。
“我跟你说嘛,今天早上还有一个六十多岁的大爷,从这里过,说要骑川藏线,真的很佩服,很佩服,生命硬是在于运动啊。”老板坐在临近的一张桌子,说道。
店里已经是过了中午饭点,此时已经没有什么人来吃饭了。
老板娘看了看我,说:“哎,我的时间都拖在我的家庭了,想走也走不脱。还是你们好,趁现在年轻,多出去看看。不然等到以后结了婚生了小娃儿,也就没得那个时间咯。”
人生一辈子,到底该怎么活呢?
吃完饭和老板老板娘打了声招呼,付了饭钱,准备继续出发了,看看今天下午能不能赶到成都。
当我走到店门外,准备骑上车的时候,老板娘叫住了我:“哎,你要不要打一点开水装上,在路上喝。”她看到了我车架上的水杯。
“来嘛,装一点开水,这样你在路上就不用买水了。”
我拿着水杯,跟着老板娘进了店,连忙说了声:“谢谢啊,谢谢你们了。”
下午骑到离广汉还有5公里左右的路程,然后我车子后轮就扎胎了,没气了。
“天哪,这运气也是没谁了,这才出发第一天啊,就扎胎了。”我嘟囔着,又惊又喜,出发之前就想着,在路上肯定会有扎胎的情况,没想到今天刚出发就扎胎了,哎,这可是新胎啊。
没办法,只好停下来补胎,G108国道边车辆多,环境太嘈杂,而且在路边补胎很危险,我就慢慢推着车,往前走了大概一百来米,找到一个离路边远一点的位置,把车子放倒,开始补胎。
这段G108国道的路,运输沙石的车太多了,车子在行驶的过程中,上面运的沙石太多就掉落下来,从马路中间,溅到路边,我骑自行车走最外面的车道,有不少的碎玻璃和沙石,想来在这样的路上骑行,扎胎也是在所难免,更何况我还是一个刚骑行的新手。
我把补胎的那一套工具拿出来,把打气筒也放下一边备用。拆开崭新的包装盒,里面有三根撬棒,一瓶胶水,还有若干的补胎片。
用撬棒把自行车的外胎撬开,扯出里面的内胎,找被扎的那个漏气的位置。撬开外胎这一项就花了我十几分钟,一开始总是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发力,往往是这根撬棒插好,另一根撬棒一撬,原来的那根就掉了。
经过十几分钟的尝试,终于把外胎从车圈上撬开了,扯出内胎,用打气筒充上气,就开始找漏气的位置。
我把内胎转了好几圈,一点一点地看,也没有找到漏气的那个眼,心里不免有些急躁起来。拿出手机,上网搜索一下补胎的教程,上面提到说可以把内胎泡在水里,然后打气看到哪里冒泡哪里就是扎胎的位置,于是我就赶紧去找水。
可这大马路上哪有水呢?我本想着去周围看一看有没有商家,问他们讨要一点水,可我又不敢走太远,车子和装备倒在地上没人看管。
正在我发愁的时候,突然发现路边的排水沟里有点水,水流很细,里面还有一些垃圾杂草堆积,形成一个小水坑。我没有盛水的盆,只好在车上的包里翻出一个塑料袋,去装水。
我蹲在水沟边,伸出胳膊,挥舞着塑料袋,发现根本就够不着下面的小水坑,没办法,我就只好轻轻跳下去,双腿站在两边的垃圾杂草上,我必须得快一点,不然鞋子会很快被浸湿。
排水沟里的味道实在是难闻,大白天太阳一照,小风一吹,很是上头,我想夜里这儿肯定很热闹,应该会有几只小老鼠在这里玩耍。
装好水后,我一只手拎着塑料袋,一只手撑着排水沟的地面,膝盖在壁上一顶,就爬上来了。
回到车边,刚把塑料袋放在地上,里面的水一下子就流出来,赶紧又拎起来,还好,还剩一大半。
看到一旁有骑行头盔,我就把它拿来翻转一下,塑料袋就放在头盔里,当成一个盆用,这样,一个简易的水盆就弄好了。
紧接着,把打好气的内胎一点一点浸在水里,挨着转圈,一连串微小的气泡,让我很快就找到了漏气的地方。然后把漏气的位置用锉刀磨两下,抹点胶水,贴上补胎片,按压两分钟,就好了。
补好胎后,把轮子装好,又花费了我不少的时间。继续往成都方向骑,到新都的时候,肚子开始饿了,在路边的餐馆里吃了一碗炸酱面,见天色不早了,想着在附近转悠一下,看能不能找一个合适的露营地点。
新都有一个桂湖公园,我把自行车骑进去,转了一圈,发现河边有一处僻静的地方,人少,植被茂盛,地上也干净,挺适合搭帐篷的。
我把自行车停在一边,也不着急卸下装备,现在搭帐篷不是一个明智的举动,容易引人围观,我必须得等到夜幕降临,公园里游人少了才好行动。
我依靠在河边的围栏上看风景,河水很清,如果到了晚上,月光洒下来的时候,波光涟漪,该是另一番风景吧。
我注意到公园里有巡逻的保安,他们肯定一开始就注意到我了,否则也不会频繁地往我这个方向来回走,毕竟骑一辆自行车拖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一看也不像是本地人。
我正担心着他们会不会赶我走,只见两位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就径直向我走来,我心里一惊,暗叫一声:不好。
果不其然,其中一位开口说道:“小伙子,你在这儿干嘛呢?”
“哦,我休息一下。”
“噢,从哪儿骑过来的?我们这里晚上不允许过夜哦。”
“早上从绵阳骑过来的,嗯,我知道了,我等一会就走。”我看了看他们,又转头看了看天,太阳快下山了,这个时候要是再找露营地就比较麻烦了,因为接下来往成都市区越来越近,而露营,在郊区野外最佳。
等他们走后,我又待了十多分钟,看起来就像是我真的只是暂时休息一会儿,而不是打算在这里露营。
噢,我这该死的虚荣心。
在这十几分钟的时间里,我用手机查了一下路线,并没有发现前面有什么好露营的地方。一会儿不注意,太阳都已经不见了,天上乌云越来越多,我感觉要下雨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没有办法,我只好骑上自行车离开,继续往成都市区方向走,我要去云南,穿过成都市区南下,是比较快的路线。
要是前面找不到露营地,我就去住旅店吧,这是我最后的打算。
我在计划这次长途骑行的时候,就告诉自己,在路上住店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去住店,而今天才是出发的第一天,我就住店了,恐怕之后的路就很难走下去了。
我本以为要一直骑到天黑,到成都才算完,不承想老天爷的雨下得这么快。在突然降临的瓢泼大雨中,我慌不择路,找到一个躲雨的地方,骑到一个屋檐下,稍作休息,摘下头盔,整理一下淋湿的衣裳,趁着将黑未黑的天映着一点点光亮,我才看明白屋檐下,大门一旁的门匾上的几个大字:老年大学活动中心。
我推着自行车进入到里面的院子里,这个时候已经不能再继续骑了。
听到外面有动静,从大门一旁的管理室走出一位大爷,穿着一件白色背心,一条短裤,脚下一双人字拖,戴着一副老花眼镜,手上拿着一把蒲扇走过来。稀疏的头发,看上去好像周星驰《功夫》电影里的“火云邪神”。
我赶紧向他解释说明我的情况,想在一楼这个门口的院子里搭个帐篷睡一晚,明早天一亮我就走。
没想到,大爷直接安排我上二楼,说外面下雨,一楼风大,进到里面。
大爷讲:“这儿以前是一个旧场镇改造项目的办公楼。现在成了老年人的活动中心了。这些房间里门都锁了的,我也不方便让你进去,你要搭帐篷就在这二楼的走廊里,可以不?”
“嗯嗯,得行,就在这里就可以了。谢谢啊。”
随后大爷就给我交代了厕所在哪里,洗漱的地方在哪里。我把自行车放在楼下,卸下驮包扛到二楼就开始搭帐篷,大爷见我把东西都收拾好了,也就下楼去管理室睡觉了。
整栋楼应该没什么人,刚才进来的时候,在外面晃眼一看,不注意还以为是个废弃的老房子。
我拿出洗漱用具,走到厕所一旁的洗漱台,上面有一扇窗户,还剩下半截玻璃,墙外的树枝被风雨吹打得摇摇晃晃,我伸手去拉窗户上的插销,纹丝不动,风一吹,一些雨飘进来,落在我手臂上,我缩回来。
洗漱完后,钻进帐篷,走廊的路灯,大爷说过可以不关,我很快就睡着了,一觉到天亮。
凌晨三点的时候,醒过一次,被冷醒了,醒了一看,原来自己躺在睡袋上就睡着了。
晚上下雨,帐篷里面闷热,骑车久了身上也冒汗,所以就干脆躺在睡袋上面了。
第二天一早收拾好东西,准备出发,下楼的时候,睡在管理室的大爷早就起来了,在院子门口休息。
把车子推到门口,和大爷告别,大爷说:“慢走啊,祝你一路平安。”
昨天晚上的雨水把天空洗刷得很干净,太阳出来了,一缕阳光照在门口,带着大爷的祝福,我继续骑行上路了。
从天回镇骑到成都军区总医院的斜对面,有一个早餐店,一屉包子,两碗稀饭,一碟泡菜,5块钱。
我计划骑到黄龙溪古镇,然后到眉山。按照手机导航走,规划了一条比较近的线路,是一条穿越成都市中心的道路。
没有考虑到市区里的车辆拥挤,恰逢上班的早高峰,车多人多红绿灯多,结果还容易走错路。这一路骑得心里那个纠结,走走停停埋怨道:哎,再也不想从一个城市的市中心穿过去了。
城市里的道路好骑,除了拥挤,风景单一,好像也没有别的什么缺点了。到了黄龙溪古镇,一看游客还不少,进去看看吧,于是推着自行车就进去了。
已经成为景区的古镇现在大多都是一个样子,大门口一个牌匾,地上一条平整的小路,两边都是清一色的装修风格的商家,卖一些景区大同小异的土特产。
我刚逛完一条街,迎面走来一位穿安保服的小哥,我瞬间想起了昨天在桂湖公园碰到的那两个保安,有种不好的感觉。
他走到我面前,问我说:“这是你的车啊?”
我说:“是。”
他说:“赶紧推走啊,自行车不能进来的。要不,你放在外面的停车场也行。”
“不用了不用了,我这就推出去。”我摆摆手,接着就转身出去了。
黄龙溪古镇还没怎么逛,这也挺无奈的,车放外面,我怎么放心呢。骑行的风景在路上,不在景区,我这样告诉自己,然后继续往眉山方向骑。
从黄龙溪古镇出来,到眉山的这段距离不长,大概三十多公里。
所以很快就骑到了眉山市彭山区,从四川大学锦江学院门口路过,本来想在眉山盖个邮戳,没想到这附近的邮政营业厅少得可怜,基本上都是24小时自动取款机那种,好不容易看到一个,去了才发现邮政营业厅没有开门,哎。
又继续向雅安方向前进,这一路基本上都是乡道,比起之前骑的G108国道来说,那感觉不要太舒服哦。
乡道在山里穿梭,一会儿上坡蹬顶,一会儿下坡冲刺,两边都是农田,空气也比城市里来的清香。乡道也是柏油马路,骑起来如同巧克力般丝滑,像是在丝绸上坐滑滑梯。
下午的天空有些乌云,时不时地吹一些风,感觉是有雨来了。
骑到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镇天公村的时候,一是因为天要下雨了,二是因为乡路漫漫,天色不早,就果断在天公村的党群服务中心休息。
村委会有个院子,没有门,紧挨着一条乡道,我就直接骑进来了。
办公楼两层,我站在院子里看去,门都关着的,也没看到负责人,四周转悠着,看能不能找个合适的地方搭帐篷。
本来想在一楼的屋檐下搭的,然后一看,太窄了,我的是双人帐篷,根本搭不下。
索性就在二楼楼梯拐角处的平台搭的帐篷,这个地方刚刚好,把一切都收拾妥当,天还没完全黑,吃了点面包牛奶,躺在帐篷里玩手机。
手机快没电了,又从包里翻出充电宝来,结果充电宝也没有多少电了,骑行的时候开着定位导航太费电了。
正在我为电量焦虑时,抬头一看,转角处的墙壁上面高挂的应急灯正亮着,一开始天还没黑,所以没注意,现在四周暗下来了,它就显眼了。
我从包里拿出一根拖线插板,是时候派上用场了,这是我平时在宿舍里用的,出发的时候,想到过可能会遇到充电不方便的情况,顺便就带上了。
借助自行车作支点,我站在车上,顺利地把插板的插头插在应急灯的插孔里,插板的线刚好顺下来,到我的帐篷边,我把充电宝充着,手机也充着,这下,又可以在户外多待两天了。
一开始打算的就是,等我三个充电宝的电用完,就可以去住旅店了,刚好去洗澡充电。
晚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帐篷里飞进来一只蚊子,这黑灯瞎火的一直嗡嗡叫个不停,我正想办法要干掉它时,忽而转念一想,小时候学过沈复的《童趣》,那哥们把蚊子放进蚊帐里,还点个蚊香,作青云白鹤观呢。
我出发的时候,还和朋友说要不要带蚊香,可又怕半夜把帐篷给点了,所以就没带。
在我帐篷这个小空间里,好歹还有一个生命陪着我,有道是蚊子虽小,不知道五脏全不全,就权且任它自生自灭吧。
抱着这样的心态,我逐渐进入梦乡,可是没想到啊没想到,我好心让它作伴,它却趁着我睡着,半夜咬了我三个包,啊,我实在是忍无可忍了。
啪!
遂,蚊卒。
于凌晨两点十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