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室内篇

幼儿园室内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够起到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化成长的作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简单性原则

活动室布局不宜太过复杂、过度堆砌,应遵循简单性原则,契合幼儿的真实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合理、有生命的物质环境,有利于他们与环境进行对话、互动、自主学习。还应注意室内空间的主动布局,与幼儿能够产生和谐自由地互动,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之中习得知识、锻炼思维及动手能力。

■分离性原则

室内各区域活动空间,既有联系,又动静分离,确保能够不相互影响和干扰,事先把有可能会相互干扰的空间进行分离设计。如:阅读区需要安静的环境,最好能够和表演区隔开,美工区则需要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

■柔软性原则

考虑到小班幼儿刚刚入园,需要由“家庭”逐渐过渡到幼儿园,小班必备活动区,一般会创设娃娃家,在创设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柔软性的东西,如:厚泡沫垫、木地板、沙发、地毯、小家具等,给孩子们创造一个逐步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过程。

■感官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主题格调、色调、软装桌椅、装饰品、空间吊饰等,尽可能地能够刺激孩子们的感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给他们营造温馨、和谐、欢快、活泼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材料的选择上,应符合幼儿身心需要的材料,有助于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探索能力的提升,满足他们的真实心理需求,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快速发展。

■安全性原则

幼儿园室内环创,无论是从材料选择、桌椅教具的选购还是桌面益智玩具的购买,都应遵循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首要关注的问题,在幼儿安全有了充分保障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创设符合他们身心发展需要的环境,让他们享受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

■舒适性原则

幼儿园的室内活动室,采光要好,明亮舒适;空间要大,宽敞温馨;区域要多,时空自由。确保幼儿能够进行安全、专注、愉悦、幸福地开展各类活动,提高他们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秩序性原则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分组,进入自己想去的活动区,严格遵守进区规则和人数限制,取放玩具要做到轻拿轻放,玩完后要放回原处,摆放要干净整齐,做好分类,学会自己整理和归类摆放,学会分工合作,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不损坏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摔扔玩具,学会分享、轮流和等待。

■自然性原则

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创设,应贴近大自然,既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又能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想象,自然植物还可以调节他们的情绪,培养他们浇水、呵护成长的责任心,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绘画、记录水平,也有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养成。

■发展性原则

活动室内各个活动区域温馨的环创,使幼儿产生安全和信任感,帮助他们融入集体生活、学会相处,促进他们知识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专注意识的培养以及多样化技能的发展。

■目标任务性原则

活动室墙面环境和区角环境的内容布置,应贯彻环创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体现幼儿的发展目标和实际发展水平,有利于幼儿在体、智、德、美、劳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主题性原则

活动室的环境创设,可以结合幼儿园的园本主题活动、节日主题活动、季节性主题活动、兴趣探索性主题活动、地域性文化特色主题活动等进行阶段性地更新布置,充分体现教师、幼儿、家长的多边互动,共同营造适合幼儿成长与发展的育人环境。

■整体性原则

活动室的空间设计,应整洁有序,清新优美,符合幼儿活动的多种需要,给他们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空间。室内装饰的内容应突出统一的主题思想,装饰物的色调,应能表现出主题的特征。

■童趣性原则

活动室环境布置,应富有儿童情趣,可创设娃娃家、动物世界、海底世界、田园风光、汽车乐园、玩具世界等,墙面布置可以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富有童趣色彩的活动室,可以为幼儿创设学习和游戏的氛围、提供交流和沟通的场所、创造展示个性的空间、同伴之间教育启示的空间。

■园本化原则

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应体现园本化原则,展现出幼儿园自己独特的园所文化和区别于其他幼儿园的个性化特色,包括代表自己园所形象的重要标志、特有的办园思想、办园理念、办园目标等。

■教育性原则

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应美观、舒适,为幼儿提供的玩具、物品、材料等应符合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无毒、安全、耐用、易操作,着力体现教育性原则,突显教育功能的作用,为幼儿提供有益的经验,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幼儿主体性原则

幼儿,永远是幼儿园室内环境的主人,应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参与到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中来,教师和幼儿进行主动沟通,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内容,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大胆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动手进行环境互动式创设。这样的环境,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来说,才具有教育价值和意义。

■材料真实性原则

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为幼儿提供贴近他们生活的真实物品和材料,让他们真正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真正进行操作与游戏。幼儿的成长是在活动中实现的,为幼儿提供美观性、真实性、可操作性、收放便捷性、结实耐用性的能够与环境进行交流互动的有效空间,保证幼儿的真操作游戏活动,使幼儿学习与探索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他们在真实情境中游戏、学习、成长,潜移默化中增强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幼儿化原则

幼儿园墙面环境的创设,应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

在色彩上,应以色彩艳丽的纯色为主,留给纯洁的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如:广袤无边的绿色草原、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蓝天、飘浮的白云、蔚蓝的海洋、可爱的小动物等。这些单纯、源于自然的色彩,容易和幼儿产生共鸣、易于幼儿欣赏、借鉴、理解和表现。稚拙、简洁的美最能吸引幼儿,会令他们产生更多的关注,简洁的美术造型,让注意不持久的幼儿较快地感知。

在造型上,可以有一些出彩之处,如:幽默、活脱的细节、大眼睛的卡通人物、各种人物化的事物等。由于造型概括、简洁,绘画操作过程相对简单易行,更适用于幼儿园布置环境内容多、更换周期快的现状。

在内容上,为幼儿创设熟悉的、符合他们心理需求的色彩鲜艳的环境。处处都可以体现幼儿的作品、活动或演出的照片、儿童画等,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美育性原则

幼儿园室内环境,体现轻松、活泼、充实、美的园地氛围,带给幼儿美的体验和熏陶,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让他们自动自发地用心去欣赏、感受、熏陶和发现,吸引他们的感知觉系统,多看、多想、多听、多说,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审美刺激,激起他们游戏的冲动、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培养他们对幼儿园生活的热爱。

■教育性原则

室内环境的创造不仅仅是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资设备,更重要的是把室内环境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故室内环境的布置要富于教育性。首先,室内环境要围绕目前的教育任务或配合主题教育的内容,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并经常更新,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环境教育与课堂教育的一体化。充分实现环境的教育价值。其次,环境布置要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水平,并且富于启发性。因为只有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环境布置才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实现其教育性。

■主体性原则

幼儿是在主动的活动中得以发展的,故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应有利于幼儿自主、自由地活动,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为此,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地参与环境布置,并让幼儿在环境中主动操作,有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首先,在布置环境时,教师要充分相信幼儿的能力,放手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布置,使他们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并得到发展,把布置环境的过程提高为幼儿感知和学习的过程。其次,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布置应能满足幼儿自主、自由活动的需要,提供给幼儿动手、动脑、自由交往和自我发现的机会,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自由地选择活动。

■创造性原则

每个幼儿园的条件都不相同,每班幼儿的情况也各异,因此,教师要指导幼儿根据本园的条件和本班幼儿特点,充分运用想象力,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布置环境,而不应脱离幼儿发展水平、教育需求和自身条件盲目模仿。事实上,目前许多幼儿园中,教师们以创造精神对客观环境加以改造,在环境布置中体现了很高的创造性。例如,用秋天的落叶、各种豆类,还有棉花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制成各种动物造型以布置墙壁,用塑料饮料筒制成花篮状的容器种植植物等。

■经济性原则

整洁、优美的环境,有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也是美感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善于动手动脑,本着勤俭办园的原则,从客观条件出发,一切布置都本着符合协调相称、结构统一的要求,运用艺术性的方法进行创设,就可以做到既美观又经济。如:发动教师、家长、幼儿收集废旧物品,用易拉罐、软包装饮料瓶制作许多形象不同的小动物,还可以用铅笔屑、树叶拼成造型别致的图案,既能美化活动室,又可以培养教师、幼儿的创造性,发展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勤俭节约的美德。 Kr1n/qjX4fcW4IkJ1735H+v0rSVPEOpNYzwWSgJW6s9pybE/pK7CmeQiKbwGocz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