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白穴
很多女性非常重视外貌,但脸上总会出现一些长痘、色素沉着、肤色暗沉、长斑等问题。
在中医理论中,长斑是身体内部失调、亚健康的一种表征。容易长斑的人多脾虚血瘀、肝肾不足、气机不畅。要想有效解决“斑点”的困扰,就要调节内分泌,以内养外。
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点揉四白穴,可以缓解眼部肌肉疲劳,预防黑眼圈。长期坚持每天轻柔按压2分钟左右,可让面部皮肤变得细腻、美白。
2.睛明穴
经常熬夜,情绪不稳定,眼部疲劳,致使血液循环不畅,眼部瘀血,就会形成我们常说的黑眼圈。
睛明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第一个穴位,此穴会将膀胱经之气血输送给眼睛,让眼睛变得明亮清澈,让人看起来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因此,当出现黑眼圈时,就可以按摩一下睛明穴。
3.颊车穴
颊车穴,位于人体面颊上,在下颌角上方1寸的凹陷中。
脸颊是毛细血管和面部神经都非常丰富的区域,颊车穴就位于这个区域中,按揉此穴,可以放松面部神经,加速面部血液循环,调节面部气色。长期坚持,不仅可以使面部肌肤红润有光泽,还能消除面部皱纹、浮肿等问题。此外,按摩此穴,还能疏通头部上下的经络,让面部气血顺畅,消除面部细纹和水肿,让面部肌肤重新焕发活力,改善皮肤松弛状态。
4.印堂穴
印堂穴是人面部的重要穴位,位于两眉连线的中点上,即人们常说的“眉心”。
按压印堂穴,可以舒缓额头皱纹,延缓衰老,增加面部气血,使面部恢复容光焕发的状态。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有云:“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意思是说,在正常情况下,35岁是女子气血开始逐渐衰弱的年龄,此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面色逐渐失去光泽,脱发问题逐渐凸显;面部肤色开始变得焦黄、脸部开始下垂等。其实,要想改善脱发现象,按揉印堂穴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不仅可以提升脸部肌肉,还可以增加脸部光泽,帮助肌肤重回年轻态。
5.大迎穴
大迎穴又叫髓孔穴,位于侧面的下颌骨前方、下巴骨的凹陷处。按摩该穴位具有消除面颊肿痛,纠正口角歪斜等作用。而且,因其下布有丰富的面部肌肉和神经组织,是瘦脸要穴。很多有双下巴的人,经常按揉大迎穴,有助于加速胃经气血流动,将堆积在头面部的垃圾代谢掉,消除双下巴,达到瘦脸的效果。
6.翳风穴
翳风穴位于耳根部,呈正坐或侧伏姿势,耳垂微向内折,于乳突前方凹陷处取穴。
颈部气血运行不畅,新陈代谢不利,导致此部位脂肪堆积过多、肌肉松弛,就会出现双下巴。推拿该穴位,可疏通颈部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减除多余脂肪,让下巴肌肉更紧实。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保健方法,艾灸疗法也是以穴位为基础的,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达到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功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艾灸养生常用的穴位。
1.灸神阙穴
神阙穴,也就是肚脐,是心肾五脏交通的门户,更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被广泛运用于养生保健、美容养颜等方面。
对于去皱而言,神阙相当于树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艾灸神阙穴,能通五脏之气,增加生命活力,让皮肤润泽,减少皱纹。
2.灸气海穴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肚脐中央向下约2横指处。
中医认为,气海穴是补气要穴。女性内气不足,血液流动性差,就会出现面色不好、身体容易倦怠、月经不调等问题。艾灸气海穴,可减轻这种症状。
3.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是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
艾灸关元穴,可以使人体的气血充足而上达头面,具有醒脑提神、滋养五官发肤的功效,能够有效淡化、分解面部表皮的黑色素沉淀,消除面部水肿、眼袋、黑眼圈、色斑等,改善面部倦容,令肌肤色泽红润、富有弹性,整个人看上去显得神采奕奕。
4.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又名百劳穴,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适用于皮肤病的治疗,患有风疹、荨麻疹、湿疹、痤疮等皮肤病,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5.灸解溪穴
解溪穴本身可以治疗颜黑。古代医书《针灸甲乙经》中就说道:“颜黑,解溪主之。”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水肿有较好的效果。
很多女性面色晦暗、容颜憔悴,其实,要改善这个问题,灸解溪穴即可。
6.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斑点、黑痣、痘痘最影响面容的美观度,而面部之所以出现斑点、黑痣、痘痘,多数是因长期饮食不节或常吃冷饮使胃出问题而导致。要想根除,艾灸中脘穴即可。
7.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
经常伤脾,面部和全身的肌肉就松弛得快,从而导致人快速衰老。如果想在40岁后保证面部和胸部不下垂,除了饮食要规律外,还要艾灸左右腿的三阴交穴,因为三阴交是脾经的大补穴。每天晚上9~11点,三焦经当令之时,按揉两条腿的三阴交各15分钟,具有调理月经、祛斑、去痘、祛皱的功效。
皮肤之所以出现过敏、长湿疹、荨麻疹、皮炎等毛病,都是体内的湿气、浊气和毒素在捣乱。艾灸三阴交,把这些东西赶出去,皮肤就能变得干净无瑕。
8.灸丰隆穴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隆起的位置。该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15分钟,就能有效健脾祛湿。
对于痰湿肥胖者来说,艾灸丰隆穴能调脾胃,从而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消除脾胃里面的水湿浊气,使气血畅行,痰湿自化,消脂减肥。
9.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用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处便是此穴。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是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艾灸该穴可以治疗面部皮肤病症,有很好的美容作用。
10.灸命门穴
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2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生命之根本,维护生命的门户。
平时对这个穴位进行刺激,可以促进腰部气血循环,改善腰膝酸软、疼痛等症状。此外,刺激命门穴也有助于减肥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