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向内生长与一般的学术研究、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要求对知识和真理进行践行。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那样: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道”即真理,真理需要践行。例如,当认识到减肥的重要性后需要践行,认识到少吃和锻炼的重要性后需要践行……向内生长的本质定义,是对被验证为正确的普遍或个性化真理的践行。

古今中外各种向内生长的理论都强调付诸实践。

在道家哲学中,老子推崇“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道德经》几乎是对人们生活、执政和修行的行动指导书。

中国儒家哲学强调仁、义、礼的实践,重视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温、良、恭、俭、让、克己、率性、自省、思无邪、学而思等。这些行为实践不仅表现在个体与家庭的互动中,还延伸到社会责任和公民道德中。

在佛教中,正念和冥想是两个核心的实践工具。正念是一种全然、无评价地注意当下经验的心法状态,冥想则是一种更为集中的练习,通常涉及呼吸、身体观察或特定主题的深入反思。这种修炼实践,不仅表现在心理层面的平静和清晰,也延伸到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印度瑜伽更是纯粹实践的精进,强调身体与呼吸练习的重要性,通过八个步骤,个体可以达到身心和谐,进一步实现向内生长。

在基督教里,祈祷和忏悔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实践方式。除此之外,基督教还强调宽恕和爱的实践,认为这是接近神和提升自我的途径。

现代的向内生长,强调正念、心理和情商、自我管理、习惯培养等。

正念,一种源自佛教但在现代心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概念,其理论基础在于全然接受现在时刻。通过具体的正念练习,如呼吸观察和身体扫描,个体可以实现向内生长。

在心理和情商方面,前者为向内生长提供了很多科学依据,并伴随有最佳实践。例如,最有趣的实践之一,是获得四种大脑“快乐激素”——多巴胺、血清素、催产素和内啡肽——的日常实践方法。

多巴胺——“奖赏激素”,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获得:尝试新事物,听音乐,完成一系列小任务,冥想,适当补充铁和维生素B,进食少量甜食;

血清素——情绪“稳定剂”,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获得:晒太阳,进行体育运动,冥想,健康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D,进行感恩练习;

催产素——“爱情荷尔蒙”,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获得:给别人一个热情的拥抱,与朋友相处,听音乐,参加社会活动,如志愿活动,对他人表达赞赏,和小动物玩耍;

内啡肽——天然“止痛药”,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获得: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练习瑜伽或冥想,听音乐,绘画,笑一笑,食用少量黑巧克力,适量食用辛辣食物。

情商强调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交意识和关系管理四个实践维度。通过具体的实践,比如情绪调节和同理心练习,个体可以在社交和职场环境中展示出更高的情绪智能。

当代向内生长在培养个人习惯方面,有很多有效的实践。以斯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为例,其首先是强调个人责任感,鼓励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应对问题,而非将责任推诿给外界环境或他人;其次是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这两个习惯要求人们明确生活目标并优先处理最重要的事务;再次是双赢思维和知彼知己,这两个习惯在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中尤为重要,它们要求一个人在理解自我之前先理解他人,并寻求共赢的解决方案;最后是综合综效和不断更新,前者强调集体智慧和合作,而不断更新则要求人们在身体、心灵、智力和社交等多方面进行持续自我提升。

实践是向内生长的核心,也是其最终目的。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宗教、哲学或心理、体育和社会,向内生长都需要通过具体的行动来体现和证明。 E4fQmo+xDQAplFsmYM5wRL9uzXt0DFxEzMUlBkLaEEK3kzRlFuPE3c+Nshdf69D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