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摆脱固有思维的束缚

诺基亚这家芬兰公司,曾是全球手机市场的佼佼者。从1998年到2007年,该公司在手机市场上的份额一度高达40%。但随后,它在智能手机革命面前犹豫不决。当苹果在2007年推出了第一款iPhone后,已经标志着触屏、应用生态系统和高度集成的互联网服务成为未来趋势,诺基亚却未能迅速适应这一转变。公司坚持其功能手机和塞班操作系统的战略,尽管市场趋势已经开始转向iOS和Android平台。诺基亚甚至在2008年至2009年推出了多款高价的旗舰手机,但这些手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未能在与苹果和安卓手机的竞争中胜出。最终,由于逐渐丧失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诺基亚不得不在2013年将其手机业务出售给微软。

诺基亚的衰败不仅是一个商业失败的案例,更是固有思维导致不适应和失败的经典例证。固有思维(也称刻板思维、僵化思维或认知僵化)指的是那种难以改变的、过于单一或固定的思考模式。这种思考模式可能来源于过去的经验、文化观念或个人习惯,并可能导致个人或组织在面对新信息或挑战时,表现出缺乏适应性和创造性。向内生长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谋求摆脱固有思维的束缚,所采用的方法都基于心理学上对固有思维的认识。

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探究,固有思维的根源和表现可以从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两个不同的视角去分析。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固有思维常常起因于“心智模式”的僵化,即人们在处理新信息或解决问题时,往往会自动地依赖已有的认知框架或经验。

举个实验案例,德国心理学家卡尔·邓克尔进行了一项“蜡烛实验”,该实验在心理学领域探讨了“功能固着”的概念。在这个实验中,参与者拥有一支蜡烛、一些大头钉及一些装在火柴盒里的火柴,任务是把一只燃烧的蜡烛固定在墙上。实验发现,即使面对明显不符合既有心智模式的新形状,参与者还是倾向于坚持使用他们原来的解决方案。这体现了人们在问题解决时往往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难以发现新的解决办法,即所谓的“心智模式”的僵化。

在社会心理学的视角下,固有思维的产生,通常受到群体影响和文化背景的制约。比如,集体决策过程中常出现的“群体思维”现象,就会限制个体对不同观点和信息的开放性。一项由社会心理学家欧文·贾尼斯进行的研究显示,团体成员在决策时,为了维护团体凝聚性,往往会忽视与多数观点相悖的信息或意见,从而导致决策质量下降。这一现象在高压环境和缺乏开放沟通文化的组织中尤其明显。欧文·贾尼斯在他对“猪湾入侵”决策失败的研究中详细描述了这一点。在该事件中,美国政府的决策者,因为过于关注维持内部团队的一致性,以至于忽略了一些关键的战术和战略信息,结果导致了这次行动的惨败。

贾尼斯进一步指出,当团队中存在明显的权威结构或者成员过于追求和谐一致时,群体思维的风险就会增加。例如,如果领导不鼓励批评性的意见,或者将不同意见视为对权威的挑战,成员们就更有可能自我审查,不敢提出与主流观点不同的看法。这不仅压制了团队的创造性,也使得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得不到及时地识别和解决。

在了解了固有思维的成因后,人们在向内生长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策略来打破这一心理局限,例如提升认知灵活性、培育批判性思维,或是接触并吸纳多元文化和不同的世界观等。从根本上说,挑战固有思维的过程,实质上是一场跳出舒适区以拓展思维边界的冒险,需要勇气来面对和逾越自我设定的界限。 +eT25LbuMAmk/63POZNyuxwH1CH+Dcu0mla15R91GCgJQFnjthVks1O4S3vdlZ9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