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拿到融资并不代表成功

对于满怀激情与梦想的创业团队而言,融资成功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不仅标志着项目得到了市场的初步认可,更为团队后续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然而,在这份喜悦与庆祝的背后,每一位创业者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理解融资背后的深层含义——这不仅是资金的简单注入,更是企业从自由奔跑的野马转变为受资本驾驭、目标明确的战马的转折点。

资本的介入,往往伴随着一系列期望与要求。在资本的视角中,企业不再仅仅是实现个人愿景或社会价值的平台,更是一个需要精心培育、以期在未来实现高额回报的优质增值工具。这意味着,创业团队需要调整策略,从过去的自由探索、快速试错,转向更为严谨的市场分析、精细化的运营管理和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构建。

我们能够理解资本注入企业的成功故事,也能够理解一些企业不让社会资本介入的故事,这里面有很多深度思考之后的权衡,思考资本在整个经营系统中的要素价值。接受创业资本投入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不能再甘于家族企业和家庭企业的自我满足要求,而应该在战略增长赛道中获取核心竞争能力和产业地位,以高估值和高市值来获得资本市场的增值逻辑。这一过程虽充满挑战,却也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它要求创业者不仅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更需掌握资本运作的规律,学会在资本的助力下,加速产品迭代、扩大市场份额、优化成本结构,最终实现企业的快速增长与价值提升。

对于被投资企业而言,获得融资固然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绝不意味着已经成功。虽然融资能够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用于研发、市场拓展和团队建设等关键领域,但资金本身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企业的成功还需要有清晰的战略规划、强大的执行力以及对市场的深刻理解。资金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资源,但如果战略方向不明确或执行不到位,资金反而可能会被浪费,甚至加速企业的失败。

通过总结过去的案例发现,创业企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其实其权重是大于资本的。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创业者必须面对真实的市场需求,验证真实的市场需求,用户付钱购买企业产品背后的价值,这是商业行为中的真理。资本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团队需要自己实践形成价值闭环。

从智和岛服务的创投企业来看,创投企业需要适应时代需求,兼容“大中小愿景和目标”,形成价值闭环,实现现金流比获得融资更加重要和紧迫。在和众多创业者的交流过程中,我们都在强调,在获得下一轮融资之前,务必处理好现实业务的现金流问题。过去10年互联网创业带来的“互联网创业模式”,通过不断融资不断奔跑“跑马圈地”的方式,在今天已经行不通了。在今天,“专精特新”和“高质量创业”才是创业的主逻辑。至少在我们看来,长三角的创投资本更多关注点,就是这种新的战略投资逻辑。

相对于“高质量经济”和“核心竞争力”,创业者需要在项目完成收益闭环之后,再去介入资本市场,也是一个适应当下的路径。我们用逻辑去判断,对于这些企业而言,产业赛道要足够大,足够宽广。同时,企业的竞争能力综合起来,要能够获得一定的市场定价权。这是创业者先要想清楚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全球创投资本在综合赋能方面,也不如创业者自己探寻得到的已经验证的道路更加可靠。对于创业者而言,敢于向社会融资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同时,放弃向社会融资,靠自身股权融资和特殊机制的设计,获得发展资金,通过滚动发展模式发展起来,也是一种自信。

融资成功对于绝大多数初创企业来说,都只是一个起点。企业在之后的成长和发展道路上还将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总之,企业在获得融资之后,其运营逻辑和底层思考事实上是向社会公开的,因此,新的经营压力就会如期到来。比如,投资者的期望和压力;如何平衡当下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市场名牌竞争的压力;团队和组织管理的新挑战;等等。

投资者必定会影响企业的运行方向和战略布局,融资带来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如何平衡投资者的期望。投资者通常希望在一定的时间内看到显著的增长和回报,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压力。创业者需要在业务发展和投资者期望之间找到平衡,既要追求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又要在短期内展示出足够的增长潜力。这种平衡是非常难以掌握的,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企业在追求短期增长的过程中失去战略方向。

其实,对于创业团队和创始人来说,对于资本要有一种“礼貌的强势”。比如,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在收购秦川福莱尔汽车时,资本市场一致反对他这么做,但他还是一边解释一边做了。在某种程度上,创业者可以接受投资者一些指导,但在战略方向和核心价值领域不能妥协。可持续创新和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是重要的事情,大部分创业企业在拿到融资后,可能会有一种“任务完成”的错觉,认为资金到位就可以放松警惕。然而,市场环境变化迅速,技术迭代周期缩短,消费者需求也在不断演变。企业必须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以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挑战。否则,很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被淘汰。

融入资本市场之后,竞争的压力会加大,这也是走资本市场带来的弊端。当创始人团队认真撰写商业计划书,将整个项目秘密路演公开的过程中,也会带来很多麻烦。融资后,企业通常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资本的注入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关注,但也会引来更多的竞争对手。企业不仅需要应对现有的市场竞争,还需要警惕潜在的行业变革和新兴技术的冲击。因此,企业在获得融资后,必须加速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以巩固市场地位。

我们在分析企业的时候,总是以内因分析为主,外因为辅,其实从笔者的创投服务实践来说,觉得创业团队最大的挑战来自团队和组织突然扩张带来的管理挑战,几个人的团队还能够招架,团队在融资之后,一下子扩展到100人,这时候,企业就面临着管理升级的压力。

融资之后,企业往往需要进行组织和流程再造,因此,投后管理必须跟得上,战略财务管理也需要跟得上,否则,再多的融资也起不到振兴企业的作用。企业规模会迅速扩张,这对团队管理和组织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业团队需要在短时间内扩大规模,增加人员,甚至进入新的市场。在这种快速扩张的过程中,管理的复杂性大幅增加,如何保持团队的凝聚力、企业文化的一致性,以及高效的决策和执行,都是巨大的挑战。如果管理跟不上企业扩张的速度,可能会导致内部混乱、效率低下,最终影响企业的发展。

融资成功只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非终点。创业者在拿到融资后,必须更加专注于长期战略、市场竞争、团队管理以及持续创新。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成功,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成长,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引入资本,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平衡好资本意志与自身愿景之间的关系,让企业在资本的驱动下,既不失初心,又能稳健前行,最终成为市场上的一匹真正能够驰骋疆场的战马。 wzzTEr52vCSWAWIDMR1KY8ubL5XPbv/tB4uhPtlOHZVv0EyhowrUTOyMGAmoMt8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