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投行业本质上就是高风险高回报的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管理风险,包括识别错误投资并及时纠正,是决定创投机构能否持续成功的关键因素。系统性的投资纠错能力正是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能够帮助创投机构在面临投资失误时,迅速调整策略,减少损失,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机遇。
事实上,在真正将资金注入被投企业之前,私募基金管理强调的是整体的投资纪律,即按照严格的投资流程,认真走完流程。从投资流程来看,理论上,应该是基金投研领域在整个赛道投资上已经做了投资共识。换句话说,基金知道自己在赛道之中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这个课程是投资之前就完成的。
按照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观点,企业在买股票(做股权投资)时,需要像股东和经营者一样思考问题。这就要求基金在投资之前需要做大量的内功。基金内部团队如果对一件投资案无法达成共识,这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基金需要像经营者一样,看到企业的积极的一面,也看到企业消极的一面,对于企业经营认知的颗粒度做到很细,达到了如指掌的水平,才能够和经营者一样,能够做投资判断和决策。
从我们的观察来看,在国内私募基金的创投实践中,确实很多案例暴露出很多问题。看到机会和捕捉到机会,并且能够驾驭机会,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在商业中,往往简单的商业模式、显而易见的大机会,其背后的支持系统却复杂得令人发指,需要做深入研究和学习。巴菲特每天都要看8个小时以上的财报,认知和理解力从来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流的投资人一定是一个自己否定自己的人。
无疑,无论是国内资本,还是国际资本,在运营项目的时候,都回避这种复杂性,把这种棘手的事情抛给项目企业,他们只要绩效和收益。投后管理对绝大部分早期风投项目来说,就是自生自灭。所以,投后管理这样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没有多少标准的工作流程可以借鉴。其实投资机构都在做,但是没有完整的工作法。
整个资本机构的精力几乎都集中到了投资领域。媒体喜欢报道这样的新闻,某企业融到了一个数字的钱。至少很多媒体人并不知道投资背后的逻辑。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如何和企业家互动?在整个投资的周期中,自己处于一个什么的角色?如何保持投资企业的健康发展?过程磨合不是一次交易,这种流程如何黏合两个团队,一直是个问题。
资本踏出的节拍是跟随趋势的,投前的逻辑就是找出未来的商业领袖,因为现在那些一线企业家不可能一直站在经济舞台的中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投资理想。对于投前的流程和策略,其实有无数的文字可以读。但是做事总有一个最核心的考量,投资人之所以投资一些企业创始人,大体上是这些人身上有令人感到震惊的经营要素。另外,作为投资机构,理论上就是在投资之前排除掉99%不合格的投资项目,这种过滤机制是怎么在实践中运作的就很难说了,那些有恒心融资的团队大部分最后都融到了资金,这其实是有悖论的。
现实生活中,一些平庸的项目也融到了钱。比如,笔者认识一个创业者,就在157次的路演之中,拿到了投资机构的钱,但在拿到钱之后,并没有将项目做成。因此,我们看到,即使有严格的投资纪律在,基金还是会大面积地犯错误,将正确的钱给了错误的人和项目团队了。
由于投资功课做得不细腻,投资者和创业者都偏离了真相,因此,投资研究需要研究更大系统,也需要研究经营的细枝末节,目的就是为投资人和投后管理团队提供真相。这也符合管理学上一条不需要证明的公理:管理的本质就是在事实基础上做决策。没有事实真相,就没有正确决策。
投资决策下来的项目有两次补救机会:一次是投资前的尽职调查,应该有一次自我否定的纠错机会;另一次机会,那就在资金已经投入后,通过投后管理,和被投企业进行战略协同,进行修正和补救。系统性的投资纠错能力不仅是对错误投资的补救,更是一种促进投资决策质量持续提升的机制。通过对投资案例的深入分析,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创投机构可以不断优化经营,总结成为投后管理流程,从而提高未来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资本投后管理渗入创业企业的运营层面,在这之前是比较避讳的。这会引起猜忌和对信任感的伤害。这样的认知显然是过时的创投认知。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投后管理和企业创始人团队之间会出现路径分歧,这是一定会发生的,但追寻“真相”的探索不会停止。市场环境和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创投机构需要具备高度的市场敏感性和灵活性。系统性的投资纠错能力能够帮助创投机构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及时调整投资方向,抓住新兴机遇,同时避免陷入过时或风险过高的领域。
对于创投项目,投后管理纠错过程往往需要跨部门、跨团队的协作。一个完善的纠错机制能够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开放沟通、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通过共同面对挑战、解决问题,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本书就是立足于投后破局,在大面积的创投项目投资难题退出的情况下,用投后管理系统渗入项目,像经营者一样思考,聚集创业者、投资者和外脑三者力量,将企业从管理失控和战略无效的情景中拉回来,重新走上正轨。对投资项目运营过程的评估应基于客观数据和科学分析方法,确保纠错决策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一旦发现投资存在潜在问题或已出现失误,应迅速响应,快速决策,以使损失最小化。但有一个基本思路,对于战术错误和个性不需要包容,创投行业本就是高风险高回报的领域,应鼓励创新和探索,对合理的失败给予一定的容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