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赛道败局和集成投资策略失败

在本节中,我们会谈论两个现象:一个叫赛道败局,一个叫集成投资策略。在本书中,我们可能会谈及一些案例,但在谈及失败案例时,会隐去具体的名字,这里期望读者能够理解。两个概念放在一起讲述,其实说的是一个事情,赛道败局谈及的问题,主要是资本跟随风口,结果形成了赛道拥挤和践踏现象,本来好好的拥有世界主导能力的高技术产业领域,这些投资者却赚不到钱,还面临着巨额亏损。集成投资策略,这其实就是多元投资策略的一种说法。举个例子,就是建立类似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的多层次资产投资组合,而这样的组合,是需要跨越几个产业周期的。因此,国内的私募基金在这些组合领域投资,表现其实并不理想。

在投资领域,人性的一个显著表现就是“羊群效应”。当市场上涌现出某种看似安全且广受赞誉的投资策略时,投资者往往会不自觉地加入这股潮流,寻求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他们认为,只要自己的投资决策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即便最终失败,也能因“法不责众”而减轻内心的负罪感。然而,这种从众心理忽略了投资的本质——独立思考与风险评估。市场总是瞬息万变,过于依赖他人意见或盲目追随热门投资,往往会使投资者错失真正的投资机会,甚至陷入高风险领域而不自知。

很不幸,这种投资赛道的践踏效应,就发生在光伏产业的投资领域。光伏市场因过度竞争导致企业和投资者难以实现收益,并引发投资跟风效应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快速下降,光伏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然而,这种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多家光伏企业纷纷扩产,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产品价格持续下滑,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根据行业数据,近年来,光伏多晶硅和硅片的价格下滑超过40%,电池片和光伏组件的价格下滑超过15%,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事实上,光伏产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品,是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样的产业,需要企业不断投入研发,推出新产品。然而,这也导致了部分代理商积压库存,市场供需失衡,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在过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往往采取价格战策略。这种低利润竞争模式不仅损害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来是一个黄金赛道,如何变成一个赛道败局的?我们还是要从专业资本干专业事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国内私募资本市场,包括公募市场,对于基金定位和保持投资多样性缺少认知。在缺少多样性产业投研能力的情况下,在光伏行业的高增长预期下,大量资本涌入,包括一些跨界投资者。然而,这些投资者往往缺乏对光伏行业的深入了解,盲目跟风投资,导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光伏市场的产能过剩是导致企业难以赚钱的主要原因之一。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使得产品价格持续下滑,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高技术产业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更新。然而,这些投入并不一定能立即转化为市场收益,尤其是在技术迭代较快的行业中。此外,高昂的研发成本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因此,对于私募资本来说,需要有一种理想的产业生态环境,一旦环境生态恶劣,那是无法承载商业模式的。自由竞争也是有边界的,由于产业中的主要企业缺少竞合概念,缺少维护产业生态的行业自律行为,因而无法避免恶性竞争和价格战。事实上,对于一个战略赛道,企业之间也需要进行协作和合作,不碰产业共同的底线,以尽可能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共同应对市场挑战。

我们举光伏的例子,其实并不是一个个例,很多私募基金投资的产业,都面临着和光伏产业一样的竞争情境。对于投资而言,在赶风口的过程中,需要在产业中找到关键节点进行布局,而人性的弱点往往成为这条道路上不易察觉的绊脚石。事实上,“不走寻常路”才是更好的投资哲学。和热带雨林一样,更多的物种和生态,相互之间错过生态位,相互抬高枪口,企业才能够有生存利基空间。“发现即摧毁”的旧的竞争哲学需要被重新思考。

人性对于主流投资路径的盲目追随,以及这种从众心理如何限制了投资绩效的潜力,造成了无数的大小赛道败局,这是需要警惕的事情。那些管理失控的私募基金管理,恰恰在于缺少长期主义的投资哲学指引,风口和周期需要放在一起思考。一项投资,知道如何开始,还需要知道如何收场,这才是一位合格的投资者的作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一家真正践行长期投资理念、穿越周期、不唯阶段、创造价值的投资机构。

对于私募资本如何进行投资和战略投资,我们很容易想到的模型就是基于价值投资的“长坡厚雪”。其实在我们的私募投资领域中,还有另外一种配置模型,即成熟投资组合和定价机制相对不成熟、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资产组合,通过组合来面对稳健的收益,同时也能够寻找到新的增长点。

举例来说,一家私募基金不能够将所有的资本都集中在风险投资领域。在理论上,私募基金需要挖掘一批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初创企业。这些企业虽然面临较高的不确定性,但一旦成功,将带来丰厚的回报。当然,私募基金作为正规军,不能像天使投资那样靠个人智识进行判断。私募基金投资初创企业,同样需要投资纪律,需要通过深入的行业研究和专业的尽职调查,确保每一笔投资都建立在坚实的价值判断之上,而非仅凭市场热度盲目跟风。

在前文中,我们谈到了集成投资策略,即建立类似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的多层次资产投资组合。在投资过程中,要和企业家一起成长,实现完整的相关性收益和非相关性收益。通过精心设计的投资策略和严格的风险管理,找到属于自己基金的一个稳定且具有较高收益率的资产类别,这就是特色生存策略。通过构建多样化的投资策略组合,可以在不依赖市场整体表现的情况下,实现稳定的正收益。保持投资组合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在不确定市场中保护资本的有效途径。

国内和国际上那些已经进入良性循环的企业,事实上已经架构在若干领先企业的股权收益之上。首先,他们是大企业的股东,在此基础上的投资行为,类似一种“准产融模式”,这是一种“不寻常”的路径。投资组合主要体现在资产配置、多元化投资,以及对另类资产市场的深入探索上。

对多元化投资组合进行集成,形成自己独特的投资风格,这是一种策略。基金注重构造一个非常多元化的投资组合,确保每种资产类别的配置比例上升到足以影响整个投资组合的水平,同时避免任何单一资产类别在投资组合中占据主导地位。比如,具备长期稳定需求的生活产品组合和科技赛道组合。食品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组合。通过分散投资可以降低组合的波动率,从而降低风险,保证组合的基础收益。

但国内很多基金在投资组合领域都失败了,主要原因当然是企业建立集成式投资组合的时间比较短,在投资组合之中,无法形成均衡的回报组合。比如,不能依赖食品类投资作为主导,也不能依赖新能源类投资成为主导,而是建立一种平衡,以多角收益来对称具体产业的波动。

从中长期的私募基金的运作来看,集成投资组合策略需要基金注重长期投资。投资者应心无旁骛地投资于特定的投资组合结构,避免贸然调整持仓结构,渐进模式比激进模式更好。同时,投资组合的被动再平衡非常有必要,这是避免组合追涨杀跌的核心策略。企业需要有长中短的投资退出布局,一些优秀企业的股份可以一直持有,和企业一起成长,是一种理想状态。

基金卖出相对被高估的资产,买入相对被低估的价值投资资产,满足出资人的收益需求,可以确保投资组合始终保持在既定的资产配置目标上,从而实现长期的稳健回报。而很多基金之所以失控,恰恰是组合平衡被打破,过于激进,违背了投资纪律,没有形成相互支持的资产组织结构。 v0UuBTHv3ZmnxmOi4r4bw6uM+766Kk8ZOOb70TOMZFedRIQ2rdfzi510zX/n19w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