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权投资决策前要考虑两点,一是投资风险,二是投资回报率。这两点通常是影响投资决策的最关键因素。投资最大的禁忌是情况不明决心大,事实不清信心足,然后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没有经过充分研究、分析和评估,仅凭直觉或一时冲动做出投资决策。
投资风险指的是投资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不确定性或偏离程度。包括市场风险(如整体市场波动)、信用风险(如借款人或发行人违约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如难以在需要时出售资产)、通货膨胀风险等。投资者通常会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时间框架来评估和管理风险。
股权投资的风险是多方面的:
1.投资决策风险。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变化等因素,可能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错误的投资决策可能导致投资失败,甚至损失全部投资本金。
2.企业经营风险。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收益。企业的经营风险包括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等。如果被投资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甚至破产清算,投资者可能面临投资损失的风险。
3.资本市场风险。资本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环境、政策变化、投资者情绪等因素导致股价波动,从而影响投资者收益的风险。资本市场风险可能导致投资者无法按预期价格出售所持有的股权,甚至可能面临长期套牢的风险。
4.法律风险。在股权投资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风险包括合同风险、诉讼风险等。这些风险可能由于法律法规的变化或对方违约等原因导致。法律风险可能导致投资者面临经济损失,甚至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5.执行风险。执行风险是指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操作性风险,如资金划转、股权过户等过程中的风险。执行风险可能导致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遇到阻碍,甚至可能导致投资失败。
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回报越高,企业在股权投资方面一定要谨慎。考虑了风险以后,第二点就要考虑投资回报率的问题。投资目的就是赚钱,如果回报率不如预期,投资也等于白忙活。一定要理解“钱出钱进”理论:股权投资,把钱投进去,怎么让钱出来并且能够盈利才是投资的正确逻辑。
投资回报率(ROI)是投资者从投资中获得的收益与投资成本之间的比率。投资者通常会寻求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下实现最高的投资回报率。有关投资回报率的计算,笔者在“5.4 股权投资的财务分析”这一节中详述。
在投资决策中,投资者需要在风险和回报率之间找到平衡,通过分散投资(即投资于不同类型的资产或行业)来降低整体风险,并寻求具有潜在高回报率的投资机会。此外,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还可能考虑其他因素,如税收影响、交易成本、管理成本、市场趋势和宏观经济因素等。
控制投资风险,常见的有三种方式,分别是对赌、回购和反稀释。对赌协议中常见的条款、风险、注意事项及案例详见“9.4.4 对赌协议”。
对赌协议,又称估值调整协议,是投资方与被投资方(通常是被投资公司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在股权融资过程中为确保各自的利益达成的一种特殊协议。其主要目的是解决交易双方对目标公司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以及代理成本等问题。
对赌协议,本质上是一种“打赌”机制,即投资方与融资方对未来某种结果进行约定,用于解决双方对公司的不同估值预期分歧的工具,为被投资企业在接受投资后的业绩规定一个标准。若达到此标准,就依据高估值计算投资款或持有股权;反之,则根据低估值计算投资款或者退回部分投资款,或者调整投资款在被投资企业中所占的股权数额。
回购交易是金融市场中一种常见的交易方式,它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卖方将证券出售给买方,并约定在未来某个时间点按照约定的价格买回的交易方式。
回购交易在股权投资中可以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帮助投资者管理市场风险。当投资者认为市场存在不确定性或风险时,可以通过回购交易锁定投资成本,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回购条款如何设计呢?例如,可以约定,在未来 3~5 年内没有达到上市标准的,融资人可以按照加×%年利率回购股份;达到了上市标准但无法上市的,融资人可以按照“投资额加未付股利”来回购股份。
股权投资协议中的反稀释条款,通常用于保护早期投资者的利益,防止因后续融资导致早期投资者的股权被稀释。
反稀释条款可以确保早期投资者在后续融资中保持其股权比例或获得一定的补偿。在股权投资中,当被投资企业需要后续融资时,经投资方确认后,被投资企业有权将股份卖给第三方,但要保证卖给第三方的股价不能低于卖给投资方的股价。如果低于投资方的股价,必须将价差还给投资方。
在投资领域,投资心态很重要。一些不科学、不理智的投资心态往往会伴随着较高的投资风险,要尽量避免诸如投资的冒险主义、经验主义和极端主义,而导之以投资的长期主义,做时间的朋友。
投资者倾向于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机会,愿意承担较大的损失风险以换取潜在的巨大收益,往往忽视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成败荣辱在此一举,身家性命系于一线!”过度集中投资于某个市场、行业或公司。
投资者过度依赖过去的投资经验,认为过去成功的投资策略在未来同样适用,靠感觉投资。他们往往忽视市场环境和投资条件的变化,坚持使用过去的经验来指导投资决策。
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容易走向极端,他们可能过于乐观或悲观地看待市场走势,从而做出不切实际的投资决策。极端主义投资者往往忽视了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过度自信地认为自己能够准确预测市场走势,在市场波动时盲目跟风或过度反应,“前脚踩油门,后脚踩刹车”。
投资者在投资时不追求短期利益,不被短期市场情绪所左右,能够忍受短期市场波动和可能的亏损,聚焦于 5~10 年甚至更长时间范围内的价值增长。巴菲特就被认为是长期主义投资理念的重要代表和践行者。
总之,投资冒险主义、经验主义和极端主义都是不利于投资者实现长期稳健收益的投资心态或策略。投资者应保持理性、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关注市场环境和投资条件的变化,加强风险管理,综合考虑包括市场趋势、行业前景、公司基本面等多种因素,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坚持投资的长期主义。
投资秘诀“听、参、决”,三个字概括了投资的智慧,包含三个步骤:听取多数人的意见、参考少数人的专业建议以及最终自己做决定。
市场的共识通常基于一些基本事实和逻辑,群众的声音往往反映了市场的普遍情绪和预期。通过了解大多数人的看法,投资者可以获得市场的整体趋势和预期,避免一些明显的陷阱和误区。然而,仅仅依赖多数人的意见是不够的,因为市场也可能会受到错误的信息、情绪化的反应或投机行为的影响。
投资者应该寻找并倾听那些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少数人的意见。这些专家可能来自金融机构、研究机构或独立分析师等。他们通常能够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分析,揭示市场的内在逻辑和潜在风险。参考这些专业建议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市场,发现被大众忽视的机会,并避免一些潜在的风险。
每个人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和时间规划都不同,没有一种通用的投资策略适合所有人。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应保持开放的心态,既要听取多数人的意见以了解市场趋势和预期,又要参考少数人的专业建议以获取更深入的分析和洞见。在收集了足够的信息和建议后,投资者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权衡利弊,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