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街头藏着城市真正的个性与魅力

一直以来,我对城市街头空间和日常生活的微妙关系颇感兴趣,如同围着鲜花打圈圈的蜂子。

城市是一座收藏历史的宝库。各式各样的建筑似时光的雕像,或伫立街边,或隐藏于街区深处。研究城市历史,街道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与信息。顺藤摸瓜,我试图通过观察街道发现城市的秘密。

以“趣味”为最大的人生价值,这是梁启超先生倡导的趣味主义。趣味是人生的根底,为趣味而忙碌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自得其乐、乐在其中、乐此不疲,这是普通人理想而朴素的生活,也是我坚持街道研究的原动力。

那么,城市的趣味在哪里?我觉得,城市的趣味首先来自街头。如果城市的街道看起来有趣,那么城市就有味道。如果街道看起来单调呆板,那么城市也就没有了生机。这是加拿大作家简·雅各布斯对城市与街道的理解。

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 首先浮现在脑海里的一定是街道的样子。漫步街头,你会发现,成都的个性与魅力就藏在街头巷尾。

对我来讲,对街头美学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对街道的观察与切身感受。街道本身的趣味属性和自己的审美趣味交织,构成了我对街道的持续关注和学术兴趣。而对于城市的情感,很大程度上来自儿时的街头记忆。了解社会、寻找乐子、结交朋友、增长见识,这一切都依托街道——无数的故事在街头发生。当年的我们都是成都“街娃儿”的一分子,游荡在城市的各个街头。每次路过暑袜街路口的老邮电局,总会想起小时候在路边邮局门口炒邮票的忙碌场景。街道也是情感的化身,市民对街道的共同记忆构成对一座城市的历史定义。城市空间的持续变化就是城市历史积淀的过程,连续的事件构成了物化的城市,而情感与回忆共同涂抹出城市的底色。

这是一本普通人写给普通人看的书,而非建筑学或城市规划的专业书籍。

以市民的视角来观察城市,讲出自己的感受,这和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所著《街道的美学》有不同的定位和表述方式。书中除了涉及设计规范和建筑标准解读时使用少量的专业词汇外,一般性描述尽量都采用普通读者易懂的日常口语。

在我眼里,成都是一座颇具个性、气质独特的城市。成都街道有自己的特色,虽然身处其中能够深切感受,但总觉得无法用语言来准确描述和系统总结。那就试试从身边入手,从小处着眼吧。

小街、小园、小桥、小亭、小店、小摊,与普通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多是这样的小空间。大型公共空间有其作用与价值,但因趋同化的设计,就中国的大多数城市而言,并不能代表城市的特性。缺少一种自下而上的自然力量,规模化的商业复制让城市渐渐失去个性。

大多数有关城市和街道的文章会浓墨重彩地描写广场。我原本也将城市广场作为本书的重点,后来发现成都的中心广场虽然地位重要,但似乎并不能反映成都街道和城市生活的典型特征。最终,舍大取小,有关广场等大型公共空间的篇章,让位于城市小空间的分类呈现。

本书有大量涉及城市街头公共空间的话题。空间是一种相互关系,是物体与身处其间的人互相作用产生的关系。当今时代跨越式发展,城市规模往往太大,似乎超出了自如控制和全面感知的范围。把城市巨大的空间划分为尽量小的单元,可让其更加充实、丰富,充满人性的温暖,对城市空间的研究才能更加深入具体,抓得住缰绳,找得准穴位。

成都是一座极具亲和力的城市,充满弹性与包容精神。每天下班,我会开车路过后子门。交通高峰时段,在主干道人民中路两旁停满了接孩子放学回家的私家车,交警网开一面,过往行人也对此习以为常。这是城市管理人性化的弹性表现。这种公共空间管理的弹性美学,是成都街头的重要特征,也是成都街头特色文化和民俗特征承续百年的重要原因。

成都街头充满柔和温润的气息,少有极端和激烈的事情发生。花间词是活跃在晚唐和五代时期的婉约词派,蜀地文化是其产生和发展的沃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柔和的天性和浪漫气质,让成都人有水一般的柔绵、耐心和灵气。

在街头,你会发现,面对同样的事情,成都人有和北方人、重庆人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正宗的重庆火锅传到成都,会少了许多火辣的气息。城市生活的细节显现出成都街头的柔性美学特征。

成都街头有一种特别的自然野趣之美。城市的野性并不是野蛮、低级与无序的同义词,而是指一种符合自然规律的生长现象。成都一带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道法自然的思想深深融入这个城市的骨子里。街头露天菜市场,有乡村集市的味道,绿油油的蔬菜随意摆在地上,像直接从地上长出来似的。我们习惯将这种菜市场叫作“自由市场”。在这种自由的市场里,才能够体会人类最为原始的买卖乐趣。街道的野性美学是成都城市特质的生动体现。而街头随处可见的熊猫雕塑、熊猫图案,以及著名的熊猫繁育基地和保护研究中心,让“野生动物”与城市居民天天相伴,这增添了城市的野性。而“雪山下的公园城市”这一概念的提出,把城市野性美学推向了极致。

常见的社会现象有许多是在无意识的日常生活中产生和形成的,这往往不是城市规划者和建筑设计师的本意。在我看来,这些独特空间恰恰是最独特、最巴适、最有趣的城市风貌。温柔占道的街边茶铺,衍生出单纯喝茶之外的许多乐趣,下棋、打牌、掏耳朵、擦皮鞋、谈生意、打瞌睡,平凡街道生发众多乐趣,学界称此为“闲暇”,成都人称之为“安逸”。从美学角度来讲,这就是成都街头独特的安逸美学,对外地游客来说是无法抵抗的吸引力。

成都的街头,人们在享受美和消费美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创造美,扮演美的使者。街边喝茶,茶客们欣赏街边风景的时候,自己也成为街头一道有趣的风景。卖花的小贩,骑着三轮车在小巷里优哉游哉,边走边卖,满满的一车鲜花五颜六色,在冬日暖阳下如同飘浮的仙境。我将这种现象称为“伴生美学”,这是我眼里成都街头最美之处。

街头麻将是成都的一大景观,穿西服的店铺大老板和隔壁串串香店系围腰的小工围桌酣战;宝马奔驰和电瓶车相伴,不分高低贵贱,共同享受普通人最平凡的日常生活,这是发自内心的朴素情感,与生俱来,不刻意不做作不显摆,懂得生活才能真正享受生活。这是成都街头美学特征的生动展现。

成都人不会把“奋斗”挂在嘴边。在历史上,成都一直走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前列,从唐代的“扬一益二”,到现在的中国“第四城”,这是城市民众默默奋斗和辛苦劳作的成果。但成都人似乎不刻意将其展现出来,从来不说自己好辛苦。成都人约你下午街边喝茶打牌耍,其实是想和你谈重要的事情。成都街头的活力和随意有其内在严密的商业逻辑,推动着城市经济发展。这种独特的低调美学体现的是深厚的市民生活智慧,外柔内坚,以柔克刚。

虽然这不过是一本有关普通人日常生活和城市空间关系的通俗读物,但是,我们的建筑师们也许有必要听听普通人的声音。建筑的好与不好,其实最佳评论员是普通的实际使用者,是与它朝夕相处的人。城市生活最权威的评委就是这城市里的普通人,是他们创造了城市的历史,他们是城市真正的主人。

这是一本观察城市的书,与街头考现学有剪不断的联系。考现学早期的代表性人物是日本的今和次郎和吉田谦吉。考现学是研究现代风俗或现象所采取的态度和方法,就时间性而言与考古学相对,通过对城市现象和生活方式的细微观察来审视当下。我所尝试的街头考现学研究,着眼于街道,通过实地观察,探究街头空间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系。

观察街道的重点是观察街头空间与人的关系,这是研究城市的基础和前提。“日常生活”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既质朴又高深的话题。安居乐业是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本质追求,一座伟大的城市是让人骄傲的城市,一条美丽的街道一定让人感觉舒适与方便。

城市观察者就像侦探或刑警,敏锐地发现各种线索,筛选、甄别和串联,找出隐藏其背后的真相与缘由。统计报表看似准确,专家的理论看似高深,但却往往无法直观、生动地反映出城市街头正在发生的变化,最原始、最简单、最直接的观察反而是行之有效的。成都街头的美学特征是任何经典的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理论都无法简单诠释的,它是一种感觉,它是一种气味,它似一阵风吹过,如童年春日里阳光下某一个嗅到泥土气息和枝叶温香的瞬间,怎能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

城市是人类精彩的舞台和伟大的作品,城市的个性集中体现在街头,而街道的美归根到底是由人性化的魅力所决定的。这就是我城市观察得到的一点点体会和启示。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街头文化和美学特征,虽然趣舍万殊,但欣于街头所遇,快然自足,期待故事的分享能引出更多的共同话题。

冯 晖
2023年初春于乐匠书屋 NumP9DKzcqk3wRdgAyG6vH80a4oGoMS13FzwqC2/f+ubVKz5OhROA5GK1Mi9rfn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