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一意、全心全意就是巴心巴肝。
巴心巴肝对他。父母对子女都是巴心巴肝的。王师巴心巴肝对待社区居民。
王天云我叫他王师,与我同住在一个大院内。王师因免费为社区80岁以上的老人理发,还为社区行动不便的人不计报酬上门服务,年年都被评为“社区好人”。
王师1953年出生,原来是桂溪公社的农民,王师父亲是乡村理发师,王师从父亲手上接过理发担子时,队上就把全队的脑壳(理发)包给了他。以为是个好活计,但王师父亲告诉王师,没有想的那么好,常常收不到钱,你看我们屋头是不是爱吃豌豆嘛,就是那些以豌豆抵理发钱的人给的。
王师接过了父亲的理发担子,每家人每月去一次,哪天到哪家人屋头去他从不会搞错。但收钱时他是按照父亲的老规矩办事,这就让不少人记得他的好。他说去给这些人理发有时到了饭点,就有人叫他吃饭。他给他们理发,做得漂亮,因为这些脑壳都得靠他。上门理发每人次3分钱,年关结账。打比方这家人3个男人理发,该收1元零8分,王师都收的9角,有些家里还是给不出一年的理发钱。腊月王师去理了发该收钱时,拿不出钱的人家硬是舀一碗豌豆给他。
那些年王师每年都扛一袋豌豆回来。将豌豆磨成粉煮疙瘩吃。难吃,可无法,要活下去只有吃。收齐理发钱是1965年开始,每户农民按人头分到5分猪饲料地。家家养肥猪有了盼头,卖了肥猪自然也有钱了。改革开放,经济搞活,农村有些人还成了最先富起来的人。王师后来也“农转非”进了城,并开了这间理发店。那些当年给不起他理发钱的人,现在都过好了,还常常到王师的理发店看望王师,说你们两爷子硬是家风好,当年帮乡亲们好大忙哦,我们记到的!
王师后来搬走了,但居民们常常念起王师巴心巴肝对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