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人为解决如厕难,家家户户都有木头做的马桶,陶制的尿罐、夜壶盛大小便。每日清晨或傍晚,大街小巷就响起“倒桶子”的吆喝声,接着就是倒粪便的声音与刷马桶的声音,街头巷尾顿时臭气熏天。
住老院子丝棉街42号的时候,倒桶子是在每天下午,一声大吼“倒桶子”,院子里就纷繁忙碌。各家各户端出“夜香”赶在前头倒进粪桶,迟了粪桶满了只有等下一挑。那时的粪水,在农民眼里等同黄金,需要专人管理。来倒桶子的农民,每每都带上时鲜蔬菜分送居民,以谢无偿提供粪便之意。
城镇居民倒马桶之俗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逐渐被上厕所取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筑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运用,城镇新建一大批公厕,破天荒出现收费厕所。成都第一座收费厕所出现在水碾河,这在当时是一件轰动事。厕所在水碾河口子出城方向的右边。笔者为考证,曾骑车穿半个城前去看稀奇。厕所用青砖白瓷砖建成,进去有一个小天井,植有花草,藤蔓植物爬满天井上的花架,管理厕所的人还在用帕子抹隔断上的瓷砖,如厕的人都交口称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