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座承载了21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给人的印象却不是高楼林立的水泥森林,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首倡地和“公园城市”首提地,成都经历了从“城市里建公园”到“将城市建成公园”的重要进阶;2022年更是实现了从公园城市“首提地”向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历史飞跃。2023年7月28日,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诚挚邀请:“成都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欢迎大家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从私人茶室到茶馆,从官家园林到公园,从教场到广场,从藏书楼到图书馆……生动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与文明的嬗变。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的成都因海纳百川、兼容并包而始终保持和谐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园中建城、城园相融,将公园作为城市的会客厅,成都用一个个充满山水绿意与市井烟火的公园绿地,破除了现代城市的冷峻感,为生活在成都的市民提供找寻诗意栖居的应许之地。未来的成都还将变成一个大公园,老百姓出门步行几分钟,就可以置身公园的绿荫、静谧之中。
新中国成立初期,成都的公园数量并不多,像人民公园、百花潭公园、文化公园等算是建成比较早的一批公园。根据2023年7月26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成都大运会城市宣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4场)“绿色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专场的消息,成都市拥有各类公园的数量超过1500个,一个“园中建城、城中有园、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美丽成都正在吸引全世界越来越多的目光。但什么样的公园是有成都特色的公园、什么样的公园让人更具幸福感、公园在未来还能发挥什么作用……这些都是公园建设方与市民、游客长期关心的重要命题,也是借由公园发展助力“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城市品牌建设的重要课题。
本书回顾了文化公园从青羊宫花园到成都市文化公园的六十四载风华,记录了文化公园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背景下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特别邀请漫画师、摄影师用传统的妙笔与现代的镜头留下公园的诗情画意与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