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代序

没有心理健康就谈不上身体的全面健康。据统计,我国成年人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为 16.6%,排在第一位、第二位的分别为焦虑障碍、心境障碍;《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我国 24.6%的青少年抑郁,其中重度抑郁的比例为 7.4%。然而社会偏见、歧视仍广泛存在,讳疾忌医者多,科学就医者少。

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也是自己。“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各种各样的精神心理学教材、专著,精神障碍防治指南,及有限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资源,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只有加强精神心理健康知识的科普,帮助人们了解常见精神心理、行为问题的特征与处理常识,才能使人们更好地成为自己心理健康的责任人。

对精神心理健康类知识的科普势在必行。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2018 年 11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中宣部等 10 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强全民健康意识,健全心理健康科普宣传网络,显著提高城市、农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66 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等都强调健康优先,要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迅速普及健康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就成了重要手段。

作为一名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资深精神心理专业医师,笔者深知宣传精神心理卫生知识的重要性;作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的支部书记兼副主任,以及四川省预防医学会行为与健康分会主任委员,更感责任重大。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本着科普性、实用性、启发性的原则,以案为例,或专家点评,或患者口述等多种形式,意在面向全社会弘扬精神心理科学精神、传播精神心理科学思想、普及精神心理科学知识、倡导精神心理健康科学方法,推动“全疾病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理念向“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理念转变,建立“家庭—学校/单位/社区—医院”的全方位、全社会关注体系,突出家人、个体的主体意识,坚持预防为主,传播精神心理行为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四早”理念。为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四川省预防医学会行为与健康分会联手成都时代出版社打造“萤火虫心理健康科普丛书”,希望能为加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促进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邱昌建 nOgXdBKQJNDrd3M4bbbkc8lxbjTYhkr5vkUdwhw6jKjCoryKMk0hBHQFdp0UC0h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