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援赵决策

诸侯救赵背景

秦末,天下大乱,百姓不堪秦朝苛政,纷纷揭竿而起。各地义军如星火燎原般迅速发展,反秦的烽火燃遍了大江南北。在众多义军中,以楚国后裔项梁、项羽叔侄和沛县刘邦所率领的队伍最为强大。

秦军为了镇压起义,派出了大将章邯。章邯是秦朝的得力将领,他作战经验丰富,手段狠辣。在与各路义军的交锋中,章邯率领的秦军取得了不少胜利。他先是在一些小规模战斗中击败了部分义军,稳定了秦军在局部地区的局势。

项梁所率领的楚军在前期发展顺利,接连取得了几场胜利。这使得项梁逐渐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情绪。他认为秦军不过如此,对章邯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章邯却在暗中积蓄力量,寻找着反击的机会。

在定陶之战中,章邯率领秦兵主力与项梁的楚军相遇。此时的项梁还沉浸在之前胜利的喜悦中,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章邯抓住项梁骄傲的弱点,精心策划了战术。他先派出小股部队与楚军交战,佯装败退,引诱项梁深入。项梁果然中计,率领楚军追击。当楚军进入章邯预设的包围圈后,秦军突然发起猛攻。楚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阵脚大乱。项梁在混乱中奋力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最终战死沙场。

章邯击败项梁后,士气大振。他认为楚军已经不足为惧,于是将目标转向了赵国。当时,赵国在义军的推动下也宣布复国,赵王歇成为赵国的君主。章邯联合王离率领秦军向赵国进发。王离是秦朝名将王翦之孙,他所率领的军队也是秦军的精锐之师。

秦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赵国境内。赵王歇急忙组织军队抵抗,但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赵军节节败退,最后退守到巨鹿城(今河北宁晋县)。章邯派将领王离、涉间紧追不舍,将巨鹿城围了个水泄不通。而章邯则带着一支精兵驻守在漳河北岸,扬言谁敢去救赵军就打谁。

赵王歇被困在巨鹿城中,情况十分危急。他一边组织士兵死守城池,一边派人到各国求救。各国诸侯接到赵国的求救信后,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然而,他们对秦军的强大心存畏惧,不敢轻易出兵与秦军正面交锋。

当时,楚怀王是各路义军名义上的领袖。赵国的使者首先来到楚怀王这里求救。楚怀王召集各路将领商议此事。大家都明白,如果赵国被秦军消灭,那么下一个很可能就轮到自己了。但是,秦军的强大让他们犹豫不决。

其他诸侯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他们虽然都有反秦的意愿,但在秦军的威慑下,都选择了按兵不动。他们在远离巨鹿的地方修筑营垒,观望局势的发展。有的诸侯认为,让秦赵两国先拼个你死我活,自己再坐收渔翁之利;有的诸侯则担心自己的军队一旦与秦军交战,会遭受重大损失,影响自己的实力。

就这样,赵国在巨鹿城苦苦支撑,而各国诸侯却都在一旁观望,不敢出兵救援。巨鹿城的形势越来越危急,赵王歇的命运悬在了一线之间。

项梁战死

项梁本是楚国贵族后裔,楚国灭亡后,他一直心怀复国之志。在秦末乱世中,项梁与侄子项羽在吴中起兵,凭借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楚国旧部的支持,迅速拉起了一支颇具规模的队伍。

起初,项梁的义军发展并不顺利。他们在与秦军的一些小规模战斗中,遭遇了不少挫折。但项梁并没有气馁,他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战略战术。随着时间的推移,项梁的义军逐渐壮大起来。

项梁善于用人,他招揽了一批有才能的将领和谋士。在这些人的辅佐下,项梁率领义军四处征战,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他们先后攻占了多个城池,扩大了义军的势力范围。在战斗中,项梁的义军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让秦军闻风丧胆。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胜利是在东阿之战中。当时,秦军围困了齐国的东阿城。项梁得知消息后,立即率领义军前往救援。在战斗中,项梁指挥若定,他巧妙地运用战术,将秦军打得节节败退。最终,义军成功解了东阿之围,还缴获了大量的物资和武器。

东阿之战的胜利,让项梁的名声大噪。各地的义军纷纷前来归附,项梁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此后,项梁又连续取得了几场胜利,他的自信心也随之膨胀起来。

然而,胜利往往容易让人迷失自我。项梁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开始变得骄傲轻敌。他认为秦军已经不堪一击,对章邯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定陶之战前,项梁的谋士宋义曾多次提醒他要小心章邯的诡计,但项梁却置若罔闻。他觉得宋义是在杞人忧天,认为自己的义军实力强大,足以应对任何挑战。

章邯是秦朝的一员猛将,他知道项梁的厉害。在与项梁的交锋中,章邯一直采取守势,暗中观察项梁的一举一动。他发现项梁逐渐变得骄傲自满,于是决定抓住这个机会,给项梁致命一击。

章邯先是派出小股部队与项梁的义军交战,佯装败退。项梁果然中计,他以为秦军已经失去了战斗力,于是下令全军追击。当义军追到定陶附近时,章邯早已在这里布下了天罗地网。

定陶地势平坦,有利于秦军的骑兵作战。章邯将秦军主力埋伏在定陶周围,等待着项梁的义军进入包围圈。当项梁的义军进入伏击圈后,章邯一声令下,秦军从四面八方涌了出来。

秦军的突然出现,让项梁的义军措手不及。义军们还没来得及组织有效的抵抗,就被秦军冲得七零八落。项梁在混乱中试图组织义军反击,但此时的义军已经失去了斗志,纷纷四处逃窜。

项梁知道自己陷入了绝境,但他并没有放弃。他挥舞着手中的武器,奋力抵抗着秦军的进攻。然而,寡不敌众,项梁最终被秦军的乱箭射中,倒在了血泊之中。

项羽争取率军救赵

项梁的战死,让项羽悲痛欲绝,复仇的火焰在他心中熊熊燃烧。他时刻想着要为叔父报仇雪恨,而此时赵国被秦军围困在巨鹿城的消息传来,项羽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项羽主动来到楚怀王的营帐,请求率军前往巨鹿救赵。他满脸悲愤,言辞激昂地说道:“章邯那贼子害死我叔父,此仇不共戴天!如今赵国危在旦夕,我愿率楚军前往,与秦军决一死战,不仅要解赵国之围,更要取章邯首级,为叔父报仇!”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身上散发着一股无畏的气势。

然而,楚怀王阵营中并非所有人都支持项羽。一些大臣认为项羽性格暴躁,作战过于勇猛,缺乏谋略,担心他会贸然行事,导致楚军遭受重大损失。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一位稳重、有智谋的将领来率军救赵。

在众人的争议声中,楚怀王陷入了沉思。他明白赵国不能不救,否则唇亡齿寒,其他诸侯也将面临危险。但选择谁来担任主将,却让他颇为头疼。

这时,有人向楚怀王推荐了宋义。宋义曾是楚国的官员,有一定的智谋和军事才能。他分析说,如今秦军士气正盛,不宜直接与秦军硬拼。可以先让秦赵两国相互消耗,等秦军疲惫不堪时,再出兵攻击,这样就能事半功倍。

楚怀王觉得宋义的建议很有道理,于是决定分兵两路。一路由宋义担任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领楚军主力前往巨鹿救赵;另一路由刘邦率领一支军队向西进攻关中。

楚怀王还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他希望通过这个约定,激励各路将领奋勇作战,尽快推翻秦朝的统治。

项羽对这个安排心中不满,但他也明白此时不能违抗楚怀王的命令。他只能暂时压抑心中的怒火,跟随宋义一同率军出发。

宋义率领楚军一路北上,当到达安阳时,他却下令军队停止前进,在此驻扎。他打算按照自己的计划,坐观秦赵相斗,等待时机。

项羽心急如焚,他多次找到宋义,劝说他尽快进军。项羽说:“如今赵国危在旦夕,我们应该迅速渡过漳河,与赵军内外夹击,定能击败秦军。若再拖延下去,赵国一旦被灭,秦军士气更盛,我们将更难对付。”

然而,宋义根本不听项羽的劝告。他不仅按兵不动,还下令军中:“有不从命者皆斩!”自己则每天在营帐中饮酒作乐,全然不顾士兵们的感受和赵国的危急情况。 je3k//Xx7Gkr/Sg/JNYnOWSRTslc4w812qfT6BwwG+LUOsu3DqvOLftOTLnIzvP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