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纷争的宏大棋局中,曹操的战略布局犹如精密的齿轮,环环相扣。他奉行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这一方针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考量。
北方地区,袁绍、吕布等势力盘根错节,对曹操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等地,势力强大,是曹操统一北方的最大障碍。曹操明白,若不先平定北方,后方不稳,贸然南下必然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因此,他集中精力与袁绍展开了官渡之战。在这场战役中,曹操以少胜多,击败了袁绍的主力,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曹操又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以及吕布、张绣等割据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
曹操急于南下荆州,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荆州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正如前文所述,荆州地处天下之中,四通八达,是连接四方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冲。
曹操希望通过南下荆州,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在北方局势平定后,曹操的势力达到了顶峰,他的自信心也随之膨胀。此时,他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南下统一南方。而且,曹操担心如果不及时南下,孙权和刘备可能会联合起来,形成更强大的势力,对他构成更大的威胁。
鲁肃前往荆州,有着深刻的背景和明确的目的。当时,曹操大军南下,荆州局势岌岌可危。刘表刚刚去世,荆州内部陷入了混乱。孙权明白荆州的战略地位对于江东的重要性,他担心荆州落入曹操之手,会对江东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孙权决定派遣鲁肃前往荆州,了解荆州的局势,寻求与荆州势力合作的可能性。
鲁肃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吊唁刘表,以表达孙权对刘表的尊重和哀悼,同时观察荆州内部的情况。二是与刘备及其部下取得联系,劝说他们与孙权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鲁肃认为,刘备在荆州有一定的势力和影响力,而且与曹操有着深仇大恨,是孙权可以争取的盟友。
鲁肃踏上前往荆州的旅程后,一路马不停蹄。当他到达夏口时,得知曹操已经向荆州进发。鲁肃加快了行程,当他赶到南郡时,又得知刘琮已经投降曹操,刘备正在向江陵撤退。鲁肃意识到情况十分危急,他立即改变行程,前往当阳长坂坡,与刘备会面。
在当阳长坂坡,鲁肃见到了刘备。他向刘备表达了孙权的问候和关心,并分析了当前的局势。鲁肃指出,曹操势力强大,仅凭刘备和荆州的力量难以抗衡。只有与孙权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才有生存的机会。刘备对鲁肃的建议表示认同,他也明白自己的处境艰难,需要寻找一个强大的盟友。
随后,鲁肃又与诸葛亮进行了会面。诸葛亮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他对局势有着深刻的认识。鲁肃与诸葛亮交谈后,发现两人的观点十分一致。他们都认为,孙刘联合是对抗曹操的唯一出路。
鲁肃与刘备、诸葛亮会面后,决定陪同刘备一起前往夏口。在夏口,刘备派遣诸葛亮跟随鲁肃前往江东,与孙权进一步商讨联合抗曹的事宜。